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doc
《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方案1.1 总平面布置1.1.1 布置原则(1)本工程太阳电池方阵场地不做大规模平整,方阵主要随原始地形南北向直列布置;(2)为了控制工程投资,尽量避免在坡度大于5度以上的北向坡和坡度大于15度的东向或西向场地上布置太阳能电池方阵;(3)升压站布置在场区中部以北一台地上,有利于电站的进出线与升压站的布置;(4)道路布置尽量考虑在不占用方阵布置的较佳区域,并有利于太阳电池方阵、升压站、逆变器室的布置;(5)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升压站、逆变器室等非太阳电池方阵的设施尽可能布置在场址比较平缓的地段,以减小土方量,且不影响太阳电池方阵的合理布置。1.1.
2、2 竖向布置方案1、场地竖向布置方案本工程场址地形属高原和山地地貌,从光伏发电的工艺流程对场地的要求来看,本工程场地条件简单,山体南向坡坡面连续,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布置无较大影响,太阳电池方阵区对场地不作为平整,只在部分坡度和地形起伏很不利的地方做适当场平,以改善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布置的条件。按一般建筑的建设要求,升压站场地需要场平。因此,本工程场地除升压站外,竖向主要采用自然地形高程,不进行分台竖向布置。本项目的挖填工程量主要发生在道路施工和升压站、逆变器室部分。多出的土方用于场地内部凹凸部分的整平,并在在场内相应区域设置渣场。2、场地排水为了防止山坡雨水汇流对发电场地的冲刷,在充分利用原有自然
3、排水沟道的同时,拟依据地形地貌在场内修建适当的排水沟,排水沟 主要沿站内公路布置,局部位置修建引水沟渠,水沟采用片石砌筑。 在光伏电池方阵的大多数区域,利用场地平整形成的自然坡度设排水 通道,排除场地雨水。3、站区绿化按水土保持和光伏发电工艺要求,站内绿化宜布置草坪及低矮花卉、灌木,不可种植高大的树种,且只能布置在方阵四周及功能区周围,防止遮挡阳光。本工程结合光伏电站性质及当地气候地区的特点,拟定以下绿化原则。1)因地制宜,按功能分区绿化,将不同功能的空间群体分隔成若干小区。2)选种适宜当地气候地区生长的、具有抗旱、抗污染、吸收有害气体、防尘和杀菌性能的树种以及观赏性植物或果树。3)结合站区总
4、平面布置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突出重点。4)进站干道两侧和周边,建筑物内院,种植观赏性树种或果树、绿篱、草皮,站前区周围做重点绿化,建筑物靠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乔木、灌木,阻挡寒风。绿化与建筑布置相呼应、衬托,构 成优雅的建筑绿化景观。5)站区围墙内侧,道路做绿化带,有利于水土保持,考虑种 植低矮灌木,阴影应以不遮挡光伏板为前提。6)建筑物之间空地广植草皮。1.2 设计安全标准根据总装机容量,本工程等级为大型光伏发电工程,由于光伏发电场无设计安全标准,参考风力发电工程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电场工程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太阳能支架基础、配电建筑物级别为2级。
5、太阳能支架桩基础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电站主要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次要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该项目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带地带。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拟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对应的地震烈度为7度。1.3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原则、提供的原始技术资料等。(1)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IEC6173O.l);(2)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IEC6173O.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
6、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1-2011);(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8)35110 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9)3110 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程(GB50060-2008);(10)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修编送审稿);(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 年版);(12)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52008);(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年版);(14)钢结构设计规范(
7、GB50017-2003);(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93);(2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3)设计有关的法令,法规,标准及专业设计技术规程等。1.4 基本资料及设计依据1.4.1 场址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为
8、。项目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964.6米,最低海拔170米,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2)地层岩性场区土壤成土母质为黄土冲积物。土壤容量一般为1.35克1立方厘米,碳酸钙含量6-14%。(3)新构造活动与地震本太阳能电场场址远离活动断裂地带,区域属于相对稳定地块,可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的安全避让距离。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1.4.2 水文地质概况场址区内无地表水,且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地下水对施工及运行无影响。1.5 土建工程设
9、计1.5.1 主要建筑设计原则建筑为光伏电站的配套工程,站内布置要利于生产,便于管理,适应当地环境,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创造好的工作环境。本工程建筑物的功能应满足变电站内生产、生活及办公的需要,造型及外观与电场及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并体现新能源发展的现代特色。一期项目20MWp发电站设综合楼一座,包括电气室、监控室、值班室、接待室、储藏室、卫生间等。另特别设置开敞的展览空间及休息空间,为光伏发电项目的展示、介绍与交流提供较好的场所。该部分建筑面积为1500m2。综合楼为综合建筑,是集生活、生产、科研于一体。1.5.2 建筑设计要求(1)采用简洁几何形体的建筑体系;(2)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10、,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1.5.3 升压站建筑设计升压站内建筑主要有综合楼、配电室、门卫室等建筑,设计时主要考虑建筑物使用功能。综合楼为框架结构,主要用于管理办公,主控室也设于综合楼内,共建两层,上人屋面,层高 4.2m。配电室为单层框架建筑,不上人屋面,层高 6.5m,主要满足电气要求。 1.5.4 逆变器基础每个逆变器室采用单层砖混结构,不上人屋面,层高 3.9m,单个建筑面积 33.0m2。1.5.5 建筑材料与装修综合楼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填充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370mm厚,内墙200mm厚。外墙装修采用铝塑板及点支玻璃幕墙相结合。建筑物内墙涂高档内墙涂料,顶棚纸面
11、石膏板吊顶,地面铺地面砖或抛光花岗岩地面,控制室、通讯机房铝合金板吊顶,地面铺防静电活动地板。窗为中空玻璃段桥铝合金密闭窗,外门采用复合保温钢板门,综合楼主入口采用玻璃门,装修标准采用二级装修。1.5.6 设计参数土建工程采用的主要设计技术数据:(1)站址场地土地基承载力持力层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待详勘后确定。(2)抗震设防站址场地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3)电站设计风、雪荷载设施大棚的抗风能力满足当地基本风压值0.35MPa,雪荷载0.25MPa。(4)混凝土强度等级 地上结构:一般建筑物如砖混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为C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补 分布式 发电 项目 平面布置 土建 工程设计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