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2023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典成语故事2023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成语故事2023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成语故事2023汇总经典成语故事1窃符救赵他是为人宽厚、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凡是士人,不论才能高低,他都能谦和地对待他们,不以富贵姿态傲人。因此周围千里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依附于他,以至于各诸侯国都因为忌惮公子,不敢随意进犯。他就是被公认为战国公子之首的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在史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几乎是一个完美得无以复加的故事。信陵君光彩照人、雄姿英发、义薄云天,引来后人源源不断的敬仰和膜拜。然而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名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安釐王元年(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里才德最高
2、、名声最响的一个人。他屈尊求贤,致使门下宾客数千,一时间人才济济,所以诸侯国都因为公子的关系十多年不敢发兵魏国。公元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全歼赵军40万,公元前258年,秦国大军直抵赵国都邯郸城下,一时间赵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为此赵孝成王、平原君向各国求援,魏王便派遣老将晋鄙率兵10万救赵。平原君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平原君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见对方打着自己姐姐的旗号,语气强硬地要求发兵,于是只好千方百计地劝说魏安釐王发兵救赵,可是魏安釐王惧怕秦国,迟迟不敢出兵。后来,信陵君只好在门客的帮助下,偷出了魏安釐王调兵遣将的虎符,又杀了大将晋
3、鄙,最终才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美名也传遍了天下。窃符救赵真的是义薄云天吗许久以来,人们都把信陵君看成是义薄云天的人物,对其有着无数的赞美和夸耀。可是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因为他义薄云天、急人之难,而是虚荣心作祟使得信陵君有了邀名的心理。信陵君虽然门下人才辈出,但这些都是一些门客,而并非是可以在沙场上冲锋陷阵的武士、将军,也就是说信陵君是不具备救赵的实力的。可是经过平原君和其使者的一通忽悠,信陵君有些飘飘然了,为了显示他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他一次次请求魏安釐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安釐王。遭到拒绝后,他只得使出下三滥的偷盗手段
4、,窃取了虎符,去营救赵国之围。若背着魏安釐王窃符是为了魏国的利益,也就罢了;可是信陵君“窃符”,不仅不是为了魏国,反而害了魏国。因为此时的魏国也仅仅有自保的能力,根本不具备向外派兵援助别人的实力。此时向外派兵,必将导致内部空虚,自己全线押上,如果一旦被人抄了后路,那将使魏国有亡国之险。就算没有被人从后面偷袭的情况,信陵君带着魏国的兵将和秦国的虎狼之师作战,这样一来,既使得魏军损兵折将、大伤元气,又得罪了秦国,给双方的矛盾埋下了隐患。这是一个但凡稍稍有政治头脑的人就可以想到的,可是信陵君为了自己的名声,把其他的东西都抛弃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中,他表现得情深义重,看到平原
5、君“独不怜公子姊邪?”的书信时更是热血沸腾,想要孤身跑到赵国去救自己的姐姐。由此可见,信陵君抛开生死奋力救赵,是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怕自己的姐姐受难,这固然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平原君夫人何尝不是魏安釐王的妹妹呢?在关系到一国人民的生死利益时,在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时,拿一个女人说事儿,这就更缺少政治家风范了。可以这样说,“窃符救赵”是造成魏国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信陵君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自己的名声,鼠目寸光的他利用了自己的政治资源和长期培养起来的虚伪名声,为自己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千古流芳”的“蜗角虚名”。信陵君的“蜗角虚名”不但没有得到“蝇头小利”,反而终致害人害己害国。因此,信陵君窃
6、符救赵整个件事中,只能显示出信陵君的无知无能,意气用事。他的“义薄云天”只是为了他的名声服务的,而对于信陵君自己的国家、兄长兼君主的魏安釐王,他毫无“义”可言。经典成语故事2才高八斗“八斗之才”这句成语赞美某人很有才,尤其是富于文才,写的很多。中国传统文学名著西游记说:“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儒林外史说:“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都标榜了“子建”,以他作为才高的象征。“子建”是指曹子建,也就是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原来用“八斗才”作比方赞美曹子建的人是诗人才子谢灵运(公元385年433年),的确,他话后还有真意。宋代无名氏的释常谈记载“八斗之才”:
7、“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把天下的才能以“一石”来作比喻,其中的八斗才用来赞美曹子建,剩下的两斗中,他分得一斗,其他天下人共分一斗。这也就是说,谢灵运赞美曹子建是八斗之才,同时就在赞美自己才高于时下之人。他说这话的当时,曹植已经是古人了,所以他一人独占一斗才,就是天下最有才的人了。所以说这话,露现了他恃才傲物的一面。谢灵运是东晋到南朝宋期间的文学家,他出身晋朝名门高第,祖父是西晋车骑大将军谢玄,母亲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外孙女,父亲谢瑍早逝,他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公、谢康乐。他从小颖悟、好学博览群书,工书画,文章在当世即享有盛名
8、,为江左第一。谢灵运出生年代比曹子建约晚二百年。两人的出生背景、天赋才情和人生境遇也多类似。比如,他们两人都是从小就展露头角让人惊赞。谢灵运的父亲谢瑍并不聪慧,而谢灵运自幼就聪颖绝顶,让祖父谢玄惊异,对亲人、知己说:“我生了瑍,瑍怎会生出颖悟的灵运呢!”曹子建十岁就能文,才思俊捷,词藻富丽,尤其擅长写诗,金楼子说蕃记载曹子建的文章给父亲曹操看后,父亲惊问:“你请人代你写的文章吗?”子建从小展现的文才让文学成就不凡的父亲都感到惊艳!谢灵运和曹子建两人在文学成就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地位。曹子建的才华受人赞赏,诗、赋从汉魏一直到六朝影响深远。这或许触动谢灵运赞美、比附曹植,用以展示自己的背景。曹子建是文
9、学巨擘,上接汉代,下通六朝,独步各代的高才。他兼善四言诗、五言诗,文心雕龙给他历代中最高的评价;民间乐府诗在他手中,加入诗人之笔,发乐府之奇。李白说“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杜甫说“子建文笔壮”。谢灵运以写实精神刻画山水景物,则开创了诗史上山水诗新章,刷新南朝诗坛气象。他寄情山水,涤荡官场失意,他遨游名胜,处处题咏心情,写实锻句富丽精工,哲理意趣清新自然,人与自然融合共鸣,扭转晋代玄言诗的格局。其山水诗大部分成于永嘉太守任内,为六朝和唐朝山水诗人的出现,开了先河。钟嵘诗品将他列入上品:“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诗仙李白,颇推崇激赏谢灵运的山水诗:“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 成语故事 2023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