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最新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最新6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最新6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预设:生:圆形、半
2、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建立角的表象1、找角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
3、,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2、折角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学生动手折角3、观察角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
4、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二)感悟角的大小1、出示活动角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2、变一变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
5、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比一比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三)画角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四、课堂总结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板书设计: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
6、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7、1、找角、指角。(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3、判断角、数角。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4、折
8、角、变角。(1)用圆形纸片折角。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2)用绳子变角。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5、比较角的大小。(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
9、中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6、体验画角。(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
10、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一、教学
11、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二、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三、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
12、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四、教学目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
13、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六、教具和学具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谈
14、话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揭示课题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二)引导探究1、认一认:出示课
15、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3、摸一摸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三)操作感悟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
16、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2、比一比(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2)两道眼力题:(图片)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
17、更大。(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四)动手经历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2、讨论:画角的方法。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五)反馈练习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图片)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
18、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生:三角形。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
19、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
20、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生:都有两条。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生:两条边,一个顶点。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师:老师这
21、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
22、觉?生:尖尖的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生:直直的。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2:体验感悟,画角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教师示范画角)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
23、是怎样画角的。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师:几条边呀?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3
24、、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忆形,引角。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二、找角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请同
25、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三、描角,想角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
26、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四、学角,画角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27、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五、演示,摆角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
28、,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总结: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学生用活动角造角:(1)任意造出一个角。(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3)同桌互相玩玩。3、摆角指角,深
29、化角的认识。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六、议角,总结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评价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40页。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
30、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策略与方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主体画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等。教学过程:1、课件或图片出示校园生活情景图(有角的地方可以随机闪动。)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不必强求学生把所有的角都说出来,只要能说出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演示。3、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角,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学生观看课件后先在小组内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组内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班内交流。探究体验1、直观感知角。
31、(1)引导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指一指身边物品中的的角,并用手感觉一下物品中角的样子。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物品上角,如:桌子面上的角,黑板面上的角,文具盒上面的角,书面上的角(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指角时一般只指角的顶点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才能组成角。)2、初步认识角。(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2)去掉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A、先在抽象出的图形中依次闪动角的顶点和边,然后注明各部分的名称。B、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2、汇报交流时,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出角的样子。学生观察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小组交流角的特征,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C、拿出画有角的图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小组内相互说一说。(4)闭眼想像角的样子。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角。(1)用纸折角。A、提问:你能用圆形纸折一个角吗?比一比看谁折的又快又好?B、展示学生折的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折的。(选大小不同的角进行展示,出现不规的角,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C、让学生体验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2)硬纸条做角。A、小组合作,制一个活动角。B、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的大小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4、画角。A、自己试画一个角。B
33、、演示画角的方法。C、按照正确画法画角。5、引导学生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此些新的收获?学生闭眼想像角的样子,并用手势划出来。学生动手折角,有的同学可能不会折,小组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折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折的方法。学生把小组内好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边展示边说明折的方法,并用手指一指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自己独立体验。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先想一想怎样做,然后动手做出活动角。小组的一名同学移动活动角,其他同学观察比较,把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自己感觉满意的角。学生畅谈收获。实践应用1、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请说明理由?2、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订正时老师可以投影出示,学生边指边说。3、比较角的大小。(练习八的第3题。)订正是可以用活动的投影片演示一下,用以验证比较的结果。4、拓展题。下图中有几个角,数数看?全班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数的结果。学生先观察,然后再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