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公开课教案(共2页).doc
《《渔父》公开课教案(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公开课教案(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渔父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2、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并体会渔父的形象在本文中的深层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言重点句式难点:渔父形象的深层含义教具:黑板 多媒体教学过程1、 导入冯友兰先生说过“我国文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择赴死。”这种精神中国自古有之,而屈原应该是较早实践这种精神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渔父这篇课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的人生选择。2、 走进文本1、 初读文本,正音。(1)初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写的实际上是一场对话,这种对话问答的形式使你们想到了我
2、们以前学到的古代的哪种文体?(赋)没错,这种问答体与后来的汉赋写法已比较接近,所谓“赋者也,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2)那么,在这场对话中,谁先登场的?(屈原)此时的屈原境况如何?遭遇:被放逐外在形象: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内心: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无人可解(注意在此穿插课文第一段的文言知识,特别注意:既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 形容 至于 是以见放)在这种处境之下谁出现了?(渔父)。渔父的出现解开了屈原心中的郁结了吗?(没有)没有,因为二人的对话产生了分歧。(3)请同学分析一下二人对话的分歧在哪里?从中体现了二人怎样的形象?屈原:水清我清 洁身自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仕者形象 水浊独清 渔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父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