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范文(4篇)推举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精)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自2023年起以上海市为试点绽开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全员、全课程大思政教育体系探究与构建的工作,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有讨论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假如实现课程思政。首先,从宏观理论、战略高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构建(高德毅等,2023a/2023b;忻平,2023;虞丽娟,2023),包括“课程思政”推动的价值与意义(陆道坤,2023;邱伟光,2023;闵辉,2023;曹文泽,2023)、从理论高度及治理者的角
2、度探讨“课程思政”的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与实现路径(吴月齐,2023;何红娟,2023;高燕,2023;刘淑慧,2023;李国娟,2023;陈道武,2023)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以某个专业或某门课程为切入点探讨“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其中以高职院校某一专业的讨论(何衡2023;倪成伟等2023;吕玉龙等2023;陈辉林,2023)居多,散见于零星课程,如新闻传播、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公共艺术、汽车概论等课程中。 近两年来国内关于“课程思政”的讨论开展得如火如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如:理论探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重视宏观理论的构建,缺少详细学科如何实现“
3、课程思政”的路径与示范讨论。本文从语言学类课程角度,探讨将语言学类课程的学科学问与学生力量培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现路径与方法。 语言学是一门讨论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构造、功能、应用、生理、认知等各个领域,是一门介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李宇明(2023)认为,“语言学是一个学科群”,“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建立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前提下,推动各类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响应国家所提倡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它强调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问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做到学问与思想的辩
4、证统一。 在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立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语言学学科的跨学科性质,从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科学局部提炼国家精神、民族性格、社会文化等思想政治元素;从社会科学局部提炼学生对待问题的辩证思维方式,进而培育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自然科学局部,强调敬重事实,敬重科学,重视规律思维。 详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宏观上,学校治理层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立平台的搭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力量的培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外部环境保障;其次,中观上,设计、构建融学问传授、力量培育和科学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案,将德育目标固化于课程大纲中,确保德育目标实现
5、的时效;第三,微观上,从教学时间上确保学时压缩、内容精讲的大背景下,突破学时限制,找到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内容的时间保障;从教学内容上整合和凝练语言学类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寻求专业学问与德育学问有机结合点;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治理模式,确保力量培育与道德培育目标相得益彰,使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切实可行。 (一)语言学类专业课程师资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 专业课教师工作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一线,其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课程思政的关键。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推广之前,一线教师对于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熟悉深度不够,要么较少思索专业课程的育人问题,要么对此问题的思索处于萌芽状态,
6、甚至对课程思政存在肯定误会。“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端正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熟悉,提高一线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素养。 首先,消退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疑虑与误会,激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各种层面的课程思政培训与沟通,强调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强调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学学问传授、人文素养培育与价值观塑造的科学统一,而非单一的、简洁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退一线教师的疑虑,刷新专业课教师的认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阈,帮忙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误会,重新熟悉专业前景,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等。 其次,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与素
7、养。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马上马克思主义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的理论水平;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认同、专业价值与职业使命感等。 一方面,通过集体培训的方式使全体教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涵,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形成系统熟悉,把握课程思政的特征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带头、优秀教师示范、集体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等方式加深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熟悉,加强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及社会使命的熟悉,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激情,最终回归到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努力做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安康的专业伦理和科学的信仰,良好的行为习惯”。(陆道坤,2023) (二)语言学类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确保课程思政实施的根底与保障。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教师需要结合语言学类课程特征,开掘和梳理语言学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比方语言哲学思想对专业讨论的影响、语言讨论方法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法、语言讨论目标的唯物论观等,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促使思政教育多元化。反过来,分析语言学类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探究语言类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即如何自然地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入
9、到语言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因此,重新端详现有课程方案,制定一份全新的,融入立德树人理念于一体的课程方案特别必要。 (三)語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实现方法 课程思政在详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微观角度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展调整,确保学问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冲突。 1.转换教师授课方式,确保专业课程授课学时不变 课程思政并不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中增加思政内容,而是转变专业学问教授的方式、转换对待专业问题的角度、明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专业问题中的作用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需要增加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也无需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在现代汉语课程第一章绪
10、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偶然与必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待“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查阅互联网文献的根底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一般话与方言的现状及关系;在其次章语音局部通过讲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历史背景、第三章汉字局部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专业的使命感等。这些都是原有教学内容的组成局部,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只需将借用更加明确的熟悉论方法来指导教学,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教学内容,可确保教学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到达课程思政的目的。 2.挖掘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从教学内容上看,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开掘并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
11、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整理成册,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固化于课程教学方案中,为今后语言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供应便利条件,也为语言教学类课程进展拓宽思路。 比方,现代汉语课程第三章的内容均可以挖掘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元素,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纳比照的方法发觉中国特色文化;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形成民族骄傲感;运用马克思主义熟悉论对待中国的“造字法”,充分熟悉古人的才智,熟悉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与经久考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关系”,了解并认清繁简字在大陆与港台、海外的运用现状,进而科学地对待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培育学生传播汉字文化、标准使用简体字的职业使命感。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热忱 专业课程教学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语言学类课程思政建立的主体,带着学生共同挖掘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参加教学的热忱,培育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引领学生科学对待问题,使学生能够认可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此外,课程思政扩宽了授课教师的思路,专业课教师可依据课程性质,在一般本科教学中强调学问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互联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教学内容的拓展中,从而将马克思主义观有机融入语言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在专业课程中
13、查找与德育学问体系的穿插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进而实现学问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 推举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精)二 摘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针对临床儿科护理的特别性,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心力量培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展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展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儿科护理;人文关心;教学实践
1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34-0112-0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进展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这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2,
15、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儿科护理是一门讨论小儿生长发育、安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护理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育护生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学问和技术,为小儿实施整体护理,从而增加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中,儿科又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语言表达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简单,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心素养。人文关心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详细行动中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护理人文关心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学问、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制造性效劳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事和才能4。培育护
16、生良好的人文关心力量有助于削减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急关系,提高患者满足度5。这在以后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讨论将儿科护理教学内容进展重新梳理,以加强护生人文关心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展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展了有效的探究,现总结如下。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德育目标为:培育护生对儿童具有慈母般的爱心、欢乐的童心、细心、急躁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养;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一)课堂育人途径 1.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实践人文精神 依据儿科护理课程每章节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学案例,
17、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育学生人文关心理念,实践人文精神。如,每班学生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小组得分作为考核结果。考核之前每个小组随机从备好的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每一个案例均要由教师来扮演患儿及父母,小组学生和父母进展良好的沟通与沟通,临床护理操作在婴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考核学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人文关心力量,依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表赐予评价,人文关心工程一般占总分的15%20%左右,包括护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答复询问的态度,对操作目的r解释和指导,沟通力量,出院指导等条目的考核,以促进和养成人文关心素养形成。 2.以典型实训操作
18、为载体,实践人文理念 兒科护理中梳理每章节典型护理操作。以“新生儿沐浴”为例,实训课堂中培育学生人文理念养成,教师在示范新生儿沐浴时,要明确告知学生必需使用婴儿专用沐浴露、润肤油等,以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损害;在抱新生儿的时候应当要对头颈部进展爱护;在进入浴盆的时候除强调安全性外,应事先预备婴幼儿宠爱的戏水玩具,赐予宝宝呵护、劝慰,削减入水的恐惊;婴儿抱出浴盆后马上包裹洁净大浴巾,防止着凉。另外,教师在模拟临床操作的时候,正确指导学生,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和婴儿沟通,爱惜模型,动作要细致、轻柔,对一些人文关心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便放置婴儿模型、不疼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行为,要准时订正和正确引
19、导。 3.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丰富护生人文素养学问,强化人文关心 临床儿科工作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儿科护理专业学问,更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儿童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学问,一旦在这些学问上有所欠缺,必定会导致人文关心的缺乏。嬉戏是儿童自然而重要的活动,是他们熟悉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开设06岁儿童启蒙教育给珍宝最好的安康照护婴幼儿进展与教养策略等一些公共选修课,培育护生学习婴幼儿心理学、幼儿嬉戏设计等多方面人文素养学问。另外,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特地布置一间宽阔光明、饶好玩味布满嬉戏气氛的嬉戏室,里面放置儿童玩具、图书、录音机等,供公共课等相关课程实训使用,将嬉戏融入儿科整体护理中。(二)课
20、外育人途径 1.医院临床见习、实习,进一步实践人文关心理念 从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上,“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护生在见习、实习的时候,通过具有临床丰富阅历的带教教师的示范教育,在亲身体验当中进一步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如,对腹泻的患儿进展头皮静脉输液,由于小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常伴有脱水,给穿刺增加肯定的难度,护士在穿刺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以免引起患儿父母过度焦虑。 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觸、搂抱,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嬉戏等调整护患关系。在日常护理中,要留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展沟通,包括劝慰和鼓舞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良好的沟通既表达了
21、人文关心,又削减了不必要的护患冲突。 2.定期安排幼儿园等机构,效劳中培育人文关心精神 为了拓宽护生的学问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幼儿园与婴幼儿亲切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看婴幼儿,在陪伴时想方法让孩子协作,探究与婴幼儿及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家长对婴幼儿安康的关注,宣教育儿学问。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响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育人文关心精神。 (三)线下共享、沟通 在上述课外实践过程中,请学生写下见习日记,拍照片、微视频等,并上传到班级群、微信群,相互共享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进一步加强人文理念培育。 (一)讨论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
22、业2023级2个班学生作为讨论对象,平均年龄为20岁。按班级分为对比组、讨论组,对比组52人,讨论组50人。对比组、讨论组护生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讨论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教学,讨论组在常规教学的根底上再赐予基于人文关心的思想品德教育,o编制的关心力量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评估两组的关心力量,此量表总共包括37个条目,分为士气、急躁和认知3个维度,采纳likert7级评分法,“特别同意”为7分,“完全反对”为1分,cai总分为37256分,各维度分值:认知1498分,士气为1391分,急躁为107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
23、的各维度关心力量越好。实行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数据进展分析。组间比拟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两组人文关心力量比拟,培训前对比组、讨论组护生人文关心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讨论组的人文关心力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争论分析 讨论组学生在进展儿科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传授学问技能外,更注意人文关心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人文关心力量培育,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训课、临床职场见习、实习,面对面和患儿及家属接触,进一步提高人文关心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典型的人文关心学问、案例的共享,进一步促进人文关心素养的养成。通过上述基于人文关心的儿科护理课程思政的学习,讨论组50名学生的人文关心力量得到了提高,于对比组相比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培育护生的医学职业教育,既要传授精湛的专业学问技能,又要培育具有良好的人文关心素养、医德高尚的医护工。我们在实施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究,为把学生培育成德术双馨的儿科护士工发挥了积极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