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xinzmg.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xinzmg.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xinzmg.pptx(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 国 法 制 史CHINESE LEGAL HISTORY 第七第七章章 隋唐法律隋唐法律制度制度 (581581年年907907年)年)主讲人:崔雅琼主讲人:崔雅琼概况概况隋朝(隋朝(581581618618)唐朝()唐朝(618618907907)迨至隋迨至隋 一土宇一土宇 不再传不再传 失统绪失统绪 唐高祖唐高祖 起义师起义师 除隋乱除隋乱 创国基创国基二十传二十传 三百载三百载 梁灭之梁灭之 国乃改国乃改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柏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柏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l自唐朝建立至安史之乱平息(自唐朝建立至安史之乱平息(
2、130130年)年)贞观之治(贞观之治(627649627649)开元盛世()开元盛世(713741713741)概况我国传统法制发展的成熟完备阶段我国传统法制发展的成熟完备阶段开皇律开皇律贞观律贞观律永徽永徽律疏律疏 “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盖姬周而下,文物仪章,莫备于唐唐”(柳赞(柳赞唐律疏议序唐律疏议序)本章基本内容隋朝法制概况隋朝法制概况唐朝的立法成就唐朝的立法成就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唐朝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唐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唐律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唐朝的司法制度唐朝的司法制度第一节 隋朝法制概况开皇律开皇律的立法成就的立法成就隋朝的法制状况隋朝的法制状况一、开皇律的立
3、法成就隋文帝隋文帝(541(541604)604)隋文帝开皇(隋文帝开皇(581-581-600600)元年)元年“更定新律更定新律”,于同年十月正式下,于同年十月正式下诏颁行诏颁行 开皇三年再次开皇三年再次“更定新更定新律律”,形成,形成1212篇篇500500条条的的开皇律开皇律一、开皇律的立法成就本着上本着上“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其折衷沿革轻重,其折衷”的原则的原则“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当时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当时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封建成文法典1.改革完善法典体例仿照北齐律并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改
4、仿照北齐律并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修改形成形成1212篇的篇目体例,为唐律所沿用篇的篇目体例,为唐律所沿用开皇律与魏晋南北朝主要律典比较名称名称朝代朝代篇目篇目首篇首篇首创制度首创制度新律新律(魏律)(魏律)三国三国曹魏曹魏1818篇篇刑名刑名八议八议泰始律泰始律(晋律)(晋律)两晋两晋2020篇篇620620条条刑名刑名“准五服以准五服以制罪制罪”法例法例律注(张斐、律注(张斐、杜预)杜预)北齐律北齐律北朝北朝北齐北齐1212篇篇949949条条名例名例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开皇律开皇律隋朝隋朝1212篇篇500500条条名例名例五刑十恶五刑十恶北齐律北齐律949949条条开皇律开皇律500500条条1
5、 1名例名例 1 1名例名例2 2禁卫禁卫 2 2卫禁卫禁5 5违制违制3 3职制职制3 3婚户婚户 4 4户婚户婚1111厩牧厩牧 5 5厩库厩库4 4擅兴擅兴6 6擅兴擅兴8 8贼盗贼盗7 7贼盗贼盗7 7斗讼斗讼 8 8斗讼斗讼6 6诈伪诈伪9 9诈伪诈伪1212杂律杂律 1010杂律杂律9 9捕断捕断1111捕亡捕亡1212断狱断狱1010毁损毁损2.正式确立封建五刑制度封建五刑封建五刑开皇律开皇律北周律北周律死刑死刑两等(绞、斩)两等(绞、斩)五等(磬、枭首、裂五等(磬、枭首、裂 、绞、斩绞、斩 )流刑流刑三等,改为居作三等,改为居作 (1000100020002000里)里)五等五
6、等 ,附加鞭笞,附加鞭笞 (2500250045004500里)里)徒刑徒刑五等五等 (1 13 3年)年)五等,附加鞭笞五等,附加鞭笞 (1 15 5年)年)杖刑杖刑杖刑五等(杖刑五等(6060100100)鞭刑五等(鞭刑五等(6060100100)笞刑笞刑笞刑五等(笞刑五等(10105050)杖刑五等(杖刑五等(10105050)3.首创“十恶”罪名(十恶不赦)将北齐(将北齐(“重罪十条重罪十条”)的)的反逆、大逆、反逆、大逆、叛、降叛、降四种重罪改为四种重罪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谋反、谋大逆、谋叛三种罪名三种罪名,新增新增不睦不睦罪名罪名 凡是犯有凡是犯有“十恶十恶”重罪者,一般重罪者,
7、一般“不在八不在八议论赎之限议论赎之限”,“虽会赦,犹除名虽会赦,犹除名”为唐宋明清各代所继承沿用为唐宋明清各代所继承沿用 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议减赎当)首创首创“例减例减”制度制度 对对“八议八议”人员及七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人员及七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照例依法减刑一等处置照例依法减刑一等处置u“正从九品三十阶正从九品三十阶”:一品为高,九品为低。一品为高,九品为低。九九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品中每品分为正从,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凡十八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又分上、下两阶,共级;自正四品以下,每一级又分上、下两阶,共计九品三十级。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计九品三十
8、级。不入九品者为流外之官。u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隋唐职官三品以上为贵,五品以上为“通贵通贵”,故有故有“九品以上官卑九品以上官卑”、“五品以上官贵五品以上官贵”之别。之别。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系统规定赎刑制度系统规定赎刑制度凡九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依法享受凡九品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依法享受以铜赎免所处罪刑的特权以铜赎免所处罪刑的特权l从笞十至绞、斩两等死刑,赎铜一斤至一从笞十至绞、斩两等死刑,赎铜一斤至一百二十斤不等。百二十斤不等。4.扩大官僚贵族特权进一步健全规范官当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官当制度以官职折当所处以官职折当所处徒刑或流刑徒刑或流刑,分为,分为“公罪公罪”与与“私私
9、罪罪”两种情况两种情况 l“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已上,一官当徒二年;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已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九品已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年”l“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律系表(程树德九朝律考)法经法经 秦律秦律 汉律汉律 魏律魏律 晋律晋律 梁律梁律 陈律陈律 后周律后周律 后魏律后魏律 北齐律北齐律 开皇律开皇律 唐律唐律 宋刑统宋刑统 明律明律 清律清律 大业律大业律(一)隋文帝统治初期的“令行禁止”(开皇)五年,侍官(开皇)五年,侍官慕容天远慕容天远纠都督纠都督田元田元
10、冒请义冒请义仓,事实,而始平县律生仓,事实,而始平县律生辅恩辅恩舞文陷天远,遂更舞文陷天远,遂更反坐。帝闻之,乃下诏曰:反坐。帝闻之,乃下诏曰:“人命之重,悬在律人命之重,悬在律文文”自是诸曹决事,皆令具写律文断之。自是诸曹决事,皆令具写律文断之。(开皇)六年,(开皇)六年,敕敕诸州诸州长史长史已下,已下,行参军行参军已上,已上,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并令习律,集京之日,试其通不。除孥戮相除孥戮相坐之法坐之法,又命,又命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隋书隋书刑法志刑法志)案例:“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杨俊是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为秦王,任命为并州总管。杨俊是隋
11、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封为秦王,任命为并州总管。他在任上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府竭尽奢华,超过了他在任上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府竭尽奢华,超过了“令令”所所规定的规格。又放债取息,盘剥百姓。规定的规格。又放债取息,盘剥百姓。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左武卫将军刘升谏曰:“秦秦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臣谓可容。王非有他过,但费官物营舍而已。臣谓可容。”上曰:上曰:“法法不可违。不可违。”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升固谏,上忿然作色,升乃止。其后杨素复进谏曰:曰:“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秦王之过,不应至此,愿陛下详之。”上曰:上
12、曰:“我是我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卒不许。卒不许。(隋书隋书列传第十列传第十)隋朝已有隋朝已有“令令”这一法律形式(如这一法律形式(如开皇令开皇令)隋文帝统治初期良好的法制状况隋文帝统治初期良好的法制状况 (二)隋文帝统治后期的违法毁法“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每尚惨急每尚惨急”,“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喜怒不常,过于杀戮”,文武官员,文武官员“有小过失,有小过失,则加以重罪则加以重罪”。“每于殿廷(用刑
13、杖)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每于殿廷(用刑杖)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四”,“于殿庭杀人于殿庭杀人”帝尝发怒,六月棒杀人。帝尝发怒,六月棒杀人。大理少卿大理少卿赵绰赵绰固争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天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天道既于炎阳之时震其威怒,我则天而行,有何不道既于炎阳之时震其威怒,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可!”遂杀之。遂杀之。(隋书隋书刑法志刑法志)(二)隋文帝统治后期的违法毁法自开皇十三年起,多次明令更改法律,加重定罪量自开皇十三年起,多次明令更改法律,加重定罪量刑幅
14、度。刑幅度。各级官僚于各级官僚于“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至死”;民众;民众“盗一钱已上皆弃市盗一钱已上皆弃市”;“四人共盗四人共盗一榱桶,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一榱桶,三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类矣。”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帝闻之,为停盗取一钱弃市之法。(隋书隋书刑法志
15、刑法志)(三)隋炀帝(569-618)统治时期的“更立严刑”炀皇帝,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炀皇帝,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61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今江苏扬州)被部将被部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等缢杀。等缢杀。(三)隋炀帝(569-618)统治时期的“更立严刑”(视频)“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帝乃更立严刑,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重,不待闻奏,皆斩”。“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四)隋朝法制的历史教训初期良好,后期破坏初期良好,后期破坏立法和实践脱节
16、立法和实践脱节沈家本沈家本(18401913)(18401913):观炀帝之先轻刑而观炀帝之先轻刑而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文淫刑而身被后淫刑,与文帝如出一辙。文淫刑而身被弑,炀淫刑而国遂亡。弑,炀淫刑而国遂亡。盖法善而不循法,盖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法亦虚器而已。隋书隋书: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朝一夕。(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把德礼教化视为治理国家
17、的根本途径,而把德礼教化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而将刑罚镇压仅仅作为维护统治的权宜手段将刑罚镇压仅仅作为维护统治的权宜手段(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德礼教化与刑罚镇压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德礼教化与刑罚镇压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明德慎罚明德慎罚”礼刑并用礼刑并用(西周)(西周)“德主刑辅德主刑辅”先礼后刑先礼后刑(西汉)(西汉)德礼为本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刑罚为用(唐朝)(唐朝)(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1.立法宽简所谓宽,即在定罪量刑、适用法律方面,要所谓宽,即在定罪量刑、适用法律方面,要求立法宽缓、用刑持平。求立法宽缓、用刑持平。死刑案件,关系死刑案件,关系“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
18、生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确立了确立了“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复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复奏,天下诸州三复奏奏,天下诸州三复奏”的死刑奏闻复核审的死刑奏闻复核审批制度。批制度。(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1.立法宽简所谓简,即在制定法律、编纂法规等立所谓简,即在制定法律、编纂法规等立法形式方面,要求精简律文、约省条目。法形式方面,要求精简律文、约省条目。唐太宗:唐太宗:“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唐
19、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画一之制,简而易从,约法之画一之制,简而易从,约法之章,疏而不漏。章,疏而不漏。”(二)宽简稳定,慎狱恤刑2.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贞观(贞观1010年)年)“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自今变法,皆宜详慎而行之。皆宜详慎而行之。”(唐高祖时)(唐高祖时)“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终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终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唐朝末年)(唐朝末年)“高祖、太宗之法,仅守而存高祖、太宗之法,仅守而存”(三)“理国守法,事须画一”贞
20、观贞观(627627649649)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都督高甑生高甑生坐违坐违李靖李靖节度,又诬告节度,又诬告靖靖谋逆,减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甑生旧秦府功臣,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请宽其过。”太宗太宗曰: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理国守法,事须画一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甑生获免,谁不获免,谁不觊觎觊觎(j yj y),有功之人,皆须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
21、不赦者,正为此也。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刑法刑法上上曰:曰:“甑生甑生违违李靖李靖节度,又诬其反,节度,又诬其反,此而可此而可宽,法将安施宽,法将安施!”(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卷一九四)“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贞观六年(贞观六年(632632年),年),上上尝罢朝,怒曰:尝罢朝,怒曰:“会须会须杀此田舍翁。杀此田舍翁。”后后问为谁,问为谁,上上曰:曰:“魏征每廷辱魏征每廷辱我。我。”后后退,具朝服立于庭,退,具朝服立于庭,上上惊问其故。惊问其故。后后曰:曰:“妾闻主明臣直;今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妾敢不贺!”
22、上上乃悦。乃悦。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公平公平 卒时,卒时,太宗太宗悲恸之极,谓悲恸之极,谓侍臣侍臣:“人以铜为镜,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以知得失。魏徵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卷一九六)二、唐朝的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一)唐律疏议1.修订过程高祖时期的武德制律高祖时期的武德制律 太宗时期的贞观定律太宗时期的贞观定律 高宗时期的永徽制疏高宗时期的永徽制疏 玄宗时期的开元刊定玄宗时期的开元刊定 (一)唐律疏议1.修订过程法典名称法典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时间修定者修定者地位和评
23、价地位和评价1 1武德律武德律高祖武德七年高祖武德七年(624624)裴寂等裴寂等唐朝首部成文法典,唐朝首部成文法典,“一准隋开皇之律一准隋开皇之律”2 2贞观律贞观律太宗贞观太宗贞观1111年年(637637)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房玄龄房玄龄“唐律以贞观所修为唐律以贞观所修为定本定本”(沈家本)(沈家本)3 3永徽律疏永徽律疏高宗永徽四年高宗永徽四年(653653)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等等宋元时称为宋元时称为唐律疏唐律疏议议中国古代法典和中国古代法典和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4 4开元律疏开元律疏玄宗开元玄宗开元2525年年(737737)为为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最的最终完成和保存传世
24、奠终完成和保存传世奠定了基础定了基础2008015858关于关于永徽律疏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的?A A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又称又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唐太宗,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在位时制定的 B B永徽律疏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首次确立了 十恶十恶 即即 重罪十条重罪十条 制度制度 C C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 D D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是对是对贞观律贞观律的解释,在中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贞观律 ABDABD2003
25、01(多选)38.38.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又称又称永徽律疏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下列关于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的表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述哪些是正确的?A.A.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B.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C.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D.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对唐代的对唐代的武德律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BCBC(一)唐律疏议2.内容结构1212篇篇5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隋唐 法律制度 xinzmg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