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内容。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知识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体会人物语言。能力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
2、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过程和方法: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时: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板书)孙权劝学二、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目标认定:学习文言文,先熟读课文,然后对着课下注释和工具
4、书、资料书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大声朗读、单读、齐读等多种读法,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品味句意,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此环节师生互动,学生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停顿及译文,并明确本文内容。(教师小结:刚才这几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及
5、积累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疏通文意时,作重点记忆,合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四、合作探究、课文研析:学生把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共同欣赏。(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教师组织、参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适时指导。如: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本文以对话为主,请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6、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3、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
8、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完成板书)五、编课本剧,体验感悟:同学们赏析得非常好。请同学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六、联系课文,延伸拓展: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生:
9、仲永受于天而不受于人,最终泯然众人;吕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对比体现出开卷有益。生:活到老学到老。吕蒙那么大年龄才开始学习都让人刮目相待,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各抒己见。)七、评议总结、积累巩固: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大家谈得非常好。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其实老师的总结也是受同学们发言的启发。学了本文,让我们明白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10、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八、作业设置: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附: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待论议结友(惊赞)课后记: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分析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风格。孙权劝学优秀
11、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2、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疏通文意(由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并回答)三、品析课文求学过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
12、吕蒙学习的语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问:“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
13、何作用?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3、鲁肃赞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5、分角色朗读(小组及男女生分开等形式朗读后学生点评)6、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为什
14、么?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才干谋略大有长进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1、学了课文你得到哪些启示?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2、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吕蒙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少年不学一事无成3、请说说有关读书的格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五、作业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随笔。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1)孙
15、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重点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数:课时一、新课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
16、孙权劝学。2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4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二、整体感知1词句积累:卿qng岂q涉猎sh孰sh遂
17、su邪y更gng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往事:古义:历史。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
18、看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2概括情节: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劝学就学一论议结友。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
19、“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4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
20、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都的重要性)(开卷有益)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
21、*和办事能力。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6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7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区别: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
22、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
23、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8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庸无奇。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三、
24、课堂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3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四、拓展迁移,加强训练。(本段设计,视课堂时间灵活处理,若时间仓促,可作为课后作业)课外小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晋*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25、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注:昧行:在黑暗中行走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的光亮1、解释加红色词语的意思。何:为什么孰:哪一个2、翻译划线句子。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抓紧学习。附:板书设计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严格要求听取意见爱才敬才耐心教导知错能改豪爽勤奋好学虚心好学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关键字词及
26、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方法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
27、光。资治通鉴中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
28、,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五、字词疏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A、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
29、殊句式等整理归类。实词(1)当涂当权,当道(2)辞推托(3)孤古时王侯自称(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的时候(9)过经过、到(10)更重新(11)见事认清事物(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大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孤古义:古
30、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往事古义:历史今义:以往的事情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
31、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让吕蒙心服口服“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小结:孙权*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
32、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八、快速背诵竞赛九、课堂小结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十、板书设计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论议结友(惊赞)十一、教后反馈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3预习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
33、的语气。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34、)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将领。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4.当涂:当道,当权。5.辞:推托。6.务,事务。7.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0.邪:Y,语气词,后写作“耶”。11.但:只,只是。12.涉猎:粗略地阅读。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4.及:等到。15.过:经过。16.寻阳:古县名,治现在今湖北黄梅西南。17.今者:如今,现在。18.才略:才干和谋略。19.非复:不再是。20.吴
35、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22.更:重新。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24.见事:知晓事情。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积累拓展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
36、,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3篇(扩展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和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
37、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
38、宋政治家,史学家。(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读一读: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全班齐读。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故事复述。、议一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
39、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保护。)“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示出吕蒙对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四、模仿扮演,体验反思、模仿扮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学作点评。、体验反思: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总结存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
40、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课外延伸: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和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课后背诵全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
41、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这两个成语的来历
42、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说到“劝学”,想必同学们一定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吧。教师举例: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黄宗羲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这么多的名言警句,相信大家对读书已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教师强调: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
43、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
44、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如在眼前。(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质疑、释疑把全班同学
45、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内设计问题,挑战另一小组,每组提问两个问题,不得重复。下面是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读了课文你喜欢谁?(3)谁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4)孙权究竟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5)文中为什么要写鲁肃?(6)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车胤囊萤读书;晋,孙康映雪读书。)六、总结、反思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本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七、作业设计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