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解读.pdf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解读.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6.9中国监察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纲要 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航向。各项战略任务分别阐述了该领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指明了该领域发展要坚持的基本方针以及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这里就七个方面的战略任务作一介绍。任务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
2、进新农村建设。第一,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三农”问题。过多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农业生产资源的矛盾是“三农”问题成为难题的根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增地减、人增水减”的矛盾还在加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纲要 提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就是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村人口;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全公共服务等问题。第二,通过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初始阶段。从“十一五”
3、开始,要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投资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第三,通过充实农村基础设施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一方面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用上清洁的水、方便的能源、畅通的道路、快捷的通信等。否则,即使农民收入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也难以相应地改善。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和农村,搞好农村水、路、气(沼气)、电等的建设,通过农
4、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整体面貌。第四,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逐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要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扶贫减贫力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第五,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力破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解读若干重大战略任务“十一五”
5、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刊特稿E-ma i l:z h a n g y t z g j c.s i n a.n e t要文72 0 0 6.9中国监察本刊特稿E-ma i l:z h a n g y t z g j c.s i n a.n e t要文!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地搞新村#建设。纲要 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强调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的政策导
6、向,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任务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总的要求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第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必须实现根本性转移,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和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可能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支撑工业化发展的路子。要根据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准定位。要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
7、控高耗能产业规模,有些产业要坚持内需主导,控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第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实现结构升级。这是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条件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避免政府主导、过度干预和干预方式不当。第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因为我们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起来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纲要 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
8、构的中心环节,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第四,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既要重视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也要注重改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等优势产业。既要促进产业结构中产值结构的升级,也要注重就业结构的改善,使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协调。要注重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组改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好地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第五,通过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包括产品结构的升级,也包
9、括企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要支持企业重组,实施品牌战略,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发展成为跨国公司。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创造就业和满足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作用。要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按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减少资源跨区域大规模调动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独立成篇,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所没有的。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主体功
10、能,把服务业大体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两类,分别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第一,把服务业当作产业。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没有把服务业摆到应有位置。往往把交通仅作为基础设施,把金融仅作为调控工具,把住房仅作为社会福利,这些领域都是服务业的一部分。服务业也是生产部门,同样创造价值,增加就业,提供税收,不是工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不是工农业发展了,服务业就自然而然发展了;不是所有地区都要在有了发达的工业以后才能发展服务业。要真正把服务业当作产业对待,像重视发展农业、工业一样,重视发展服务业。第二,我国已进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阶段。实现工业化不仅要提高工业占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
11、作报告82 0 0 6.9中国监察国民经济的比重,而且要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这也是工业化的应有内涵。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排在世界前列,但服务业比重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 0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比重小,与制造业发展关联度低,新兴服务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有较大逆差。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深化社会分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工农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有利于扩大城乡就业。第三,坚持市场化、产业化
12、、社会化方向。这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动力。市场化,就是要推进部分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产业化,就是要推进应该由企业经营的服务领域由政府主办向企业主办转变,要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为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制,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化,就是要推进后勤服务由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第四,优先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我国服务业整体滞后,但更紧迫的问题是生产性服
13、务业发展滞后,这是交易成本偏高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纲要 提出要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任务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要求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明确了缩小地区差距的
14、导向,主要不是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缩小地区间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第二,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思维定式,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分别指明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范围。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而言,“发展”的含义主要不是做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样,才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15、第三,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确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做法。提出要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以及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纲要 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第一,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中心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多种经济资源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本质上是人的变化,是农村人口从以农业为生,转到以工业和服务业为生,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纲要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综合承
16、载能力、城乡体制、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提出了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的要求。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也有利于引导各地区从以“土地城镇化”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转向以人为重点推进城镇化。第二,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改变按行政区而不是按经济区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摒弃片面地、“一刀切”地以城镇规模论发展重点的城镇化方针,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分别实行优化整合、重点培育、有限本刊特稿E-ma i l:z h a n g y t z g j c.s i n a.n e t要文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后,丰产又丰收的农民喜笑颜开92 0 0 6.9中国监察
17、本刊特稿E-ma i l:z h a n g y t z g j c.s i n a.n e t要文推进的方针!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通过规划引导等措施,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要优化整合现有城市群,引导培育形成若干新城市群,其他区域要重点发展好现有的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第三,要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这是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问题提出的。我国是在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和资源禀赋与区位禀赋错位,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