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共25页).doc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 学 大 纲(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中医学教研室修订日期: 2015 年 12月目 录课程介绍 2绪论 5中医基本理论 5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17中医护理的临床运用 19针灸学部分 20“中医护理学”课程介绍一、课程基本信息(本项若不清楚请向教务部对口课程教辅老师咨询)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英文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课程号(代码):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讲26,习6) 学分:2二、教学团队教学单位负责人:毛兵,教授,电子邮件:课程负责人:(同上)课程秘书:王华楠,电子邮件:
2、whnynf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理论(藏象)、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原则、中药方剂概述、经络针灸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技术、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基础等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掌握中医学四诊、辩证论治等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护理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术操作、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的基本技能。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促进从历史背景、中西比较、学科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多元知识汇通,科学构建中医护理学知识结构体系。促进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和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四、教学计划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合计
3、大课见习绪论22中医护理基本知识阴阳学说1.51.5五行学说0.50.5藏象学说33气血津液11病因病机22四诊213辨证20.52.5中医护理基本知识方药及用药护理20.52.5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护理;体质调护、传统运动养生22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224针灸学部分经络学说22腧穴;针刺法;灸法;穴位按摩法等426总 计26632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孙秋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ISBN:978-7-117-15945-6六、主要参考资料1.中医学,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六版。 2.
4、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七、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各部分比例、考核方式等)成绩构成 成绩比例考核方式期末成绩基础理论知识闭卷考试 70%笔试平时成绩课后作业(综述) 10% 相关专业教师评价 见习学习态度、纪律、见习报告10%带习教师点名、观察、 评阅见习报告(以见习报告10分为基础分,二次见习中一次迟到或未着工作服者扣2分,一次未到者扣5分)随机课堂成绩 10% 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报告、 课堂纪律抽查等 (上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进行课堂随机回答问题、组织讨论及点名进行评分或扣分)第一章 绪 论【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二
5、、熟悉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了解近代、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四、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 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标志性意义: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3.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二、辨证施护三、防护结合(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 中医基本理论第一节 阴阳学说【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掌握阴阳的概念与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一、 阴阳的基本
6、概念与特性(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的特性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相互对立(二)阴阳的相互依存(三)阴阳的相互消长(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一)说明组织结构(二)概括生理功能(三)阐释病理变化(四)指导疾病诊断(五)确立护治原则(六)指导养生保健【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第二节 五行学说【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熟悉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二、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基本特性【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三节 藏象学说【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
7、、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二、掌握五脏的功能特点三、熟悉六腑的功能特点四、熟悉奇恒之腑五、熟悉脏腑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藏象的基本概念与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一、五脏(一)心1. 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2)心藏神2. 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开窍于舌(3)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二)肺1. 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肃降(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2. 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开窍于鼻(3)在志为悲(忧)(4)在液为涕(三)脾1. 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2)主升清(3)主统血2. 脾与体、
8、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肉、主四肢(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3)在志为思(4)在液为涎(四)肝1. 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2)主藏血2. 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开窍于目(3)在志为怒(4)在液为泪(五)肾1. 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2)主水(3)主纳气2. 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主骨生髓,其华在发(2)开窍于耳和二阴(3)在志为怒(4)在液为唾二、六腑(一)胆1. 贮存和排泄胆汁2. 主决断(二)胃1. 主受纳、腐熟水谷2. 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1. 主受承和化物2. 泌别清浊(四)大肠传化糟粕(五)膀胱贮尿和排尿(六)三焦通行元气,运行
9、水液三、奇恒之腑(一)脑(二)髓(三)女子胞四、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3学时第四节 气血津液【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掌握气的来源和生成、气的运动及形式、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二、熟悉血的来源与生成、血的运行、血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四、了解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气(一)气的来源和生成(二)气的运动及形式(三)气的主要生理功能1. 推动作用2. 温煦作用3. 防御作用4. 固摄作用5. 气化作用6. 营养作用(四)气的分类、分布及
10、功能1. 元气2. 宗气3. 营气4. 卫气二、血(一)血的来源与生成(二)血的运行(三)血的主要生理功能三、津液(一)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二)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二)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病因病机【知识点与教学要求】一、掌握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的共同特点二、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掌握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四、掌握痰饮、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五、熟悉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熟悉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的概念和致病特点七、熟悉病机的概念和病机的基本机理(基本规律)【教学内容】病因
11、、病机的概念一、病因(一)外感病因1. 六淫六淫的概念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2)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3)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4)湿: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性趋下(5)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扰乱心神;易生疮痈疔疖2. 疠气(二)内伤病因1. 七情内伤2. 饮食失宜3. 劳逸过度(三)病理产物病因1. 痰饮 概念、致病特点(1)阻碍气血运行(2)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 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