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 搭配3 教学导航: 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 1让学生阅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洁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依次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索,探究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展思维实力,培育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宠爱看足球竞赛吗?下面是2
2、022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的球队: 出示课件: 谈话: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几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依次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让学生思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1通过学生动手画,体会有序思想。 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拿出国旗学具,同桌两人互相摆一摆,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种?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生无依次地摆和有依次地摆。提出让摆得有依次的学生到电脑上演示。学生出现两种摆法。 引出:不管是用什么进行组合,在搭配的时候都要进行有依次的搭配。那有序的搭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沟通探讨。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稳固加深:让学生把国旗学具再次有序的进
3、行搭配。 2由实物抽象为图形,并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谈话:假如老师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4支球队。怎样把这些图形进行有序的搭配? A B C D 生有序回答图形搭配过程。 提问:怎样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全部的搭配方法呢? 探讨:用标数字、作记号、连线的方法 再问: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的找到答案吗?指出:在连线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能遗漏。 学生汇报并演示连线过程,老师刚好提出: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3+2+1=6 启发思索:除了用图形来表示实物,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简洁的表示实物? 引导归纳:用简洁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更简洁明白。 3通过转变,体会搭配规律。 谈话:假如再增
4、加一支球队,又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思索:自己不能和自己进行竞赛,所以5支球队应当从4起先进行加起,那么物体的数量与一共搭配方法的种数有什么样的联系? 归纳:物体的数量减去1起先始终加到1等于一共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搭配的规律。 例1:下面6个人,每2个人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让学生独立连线解决,并说一说这么做的理由和方法是什么。 例2:假如这6个人,每2个人要通一次电话,一共要打几次电话? 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玩的搭配,你找到搭配的规律了吗?同桌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异的搭配?你能用搭配的学问出一道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出题 教材第103页“做
5、一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搭配3 3+2+1=6种 1.连线法。 2.用简洁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事物。 教学反思: 我为学生供应典型而又丰富的探讨材料,通过连一连、猜测和验证等教学活动,学生在连一连中感悟,连一连中体验,猜测中推理,沟通中总结,阅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表达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将符号和图形引入搭配中,充分发挥符号的作用,以简便的方式呈现搭配的种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并描述搭配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渗透了人文关心。 教学中的缺乏:在稳固练习的环节,我只做到
6、练习了握手和打电话这两种状况,没有做到变式训练,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就缺乏。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还应提高教化机智,奇异对待课堂中的各种学情。 其次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搭配(1)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导航: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1.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洁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育学生全面、有序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找到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7、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 7、 3、9。 二、探究新知 1.用0、 1、 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索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白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老师巡察、指导。 3.汇报: 1依据确定的依次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假如是1,可以摆出 10、 13、15; 十位假如是3,可以摆出30、 31、35; 十位假如是5,可以摆出50、 51、53。 3依据确定的依次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
8、白。 老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觉察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觉察,老师信任你们,确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白?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留意排的依次,体会方法。 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了数学思
9、想和方法。培育了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推理实力,以及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培育了学生对数学的爱好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第3课时 旋转 人教版 第3课时 旋转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视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旋转。 2.通过操作、表达,培育学生的理解实力与空间想象的实力。 3.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热联系,感受数学的奇异。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理解、把握图形旋转的特点。 2.正确地辨别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游乐场各个项目运动的画
10、面。(风车、旋转飞机和兔子时钟指针的转动) 师:今日我们来探讨游乐场剩下的这些项目的运动。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视察这些图形的运动特点,并用手势比画物体的运动。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像这样都是围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运动方式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从情境图动身,再次探讨情境图中剩下的项目,有始有终。学生前面对对称、平移学问学习的阅历,已为旋转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初步感知旋转现象,顺势导入新课。 二、视察图形的旋转,找到旋转特点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1例3。 师:这些物体都是围着点或轴转动。它们的方向、形态、大小发生了转变吗? 方向发生了转变,形态、大小都没发生变更
11、。 师引导学生小结:物体围着一个点或轴转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物体的位置、方向在变,形态、大小不变。(板书)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呢?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旋转门是旋转现象;钟表指针的运动也是旋转现象。有些学生会列举出一些不是单一运动方式的现象,引导学生抽离其中的旋转现象进行分析。 师:自己表演一个旋转现象,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通过深化视察图形,从各方面去探讨图形旋转的特征。与平移形成对比,更简洁抓住特点区分图形的运动状况。 2.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图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做一做。 师:细致视察,在陀螺旋转时你能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觉察
12、,将关注点放在由点的旋转所形成的图形上,以实现数学上的提升。 让学生通过转陀螺,直观感受纸片上的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相识平面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三、体会区分,稳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34“练习七第7题。 独立思索推断,并说一说你的根据。 平移:抽屉的抽拉,传送带上货物的传送。旋转:电扇扇叶的转动,钟表指针的转动,磨盘的转动。 激励学生精确表达。 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相识,培育学生用数学目光看待、解读、描述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实力和习惯。 2.完成教科书P34“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分针从12起先,走到“3的时候是15分;走到“1的时候
13、是5分;走到“10的时候是50分。 师:视察三根指针的转动,你觉察了什么? 都是围着中间的点转动;都是朝着一个方向转动。 师:我们依据不同的旋转方向给旋转起个名字。与时针、分针转动方向相同的转动叫做顺时针转动;反之,跟它们转动方向相反的转动叫做逆时针转动。(板书)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视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稳固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视察实力、想象实力和创建实力,进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3.完成教科书P35“练习七第9题。 相应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内容着重于学生活动,让学生体会旋转现象,同时复习乘法计算等学问,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四、课堂小结
14、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视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物体绕点或轴转动。 位置、方向在变,形态、大小不变。 顺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对旋转有了初步的相识,但是没有清晰的概念。教学时,通过结合大量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知,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关心学生构建相应的认知。并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阅历新学问的形成过程。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索、动手实践、合作沟通的机会,表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导航: 24时计时法教
15、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阅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亲热联系,提高生活实力。 3.在探究活动中,进展空间想象力,培育探究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驾驭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宠爱猜谜语吗? 生:宠爱。 师:刘老师今日想考考大家的猜谜实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实力可真强,如今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搭配(3)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