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原因探析.docx





《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原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原因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龙源期刊网 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原因探析作者:程小华 刘清兰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 年第 07 期【摘 要】本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兰芝是由于情感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的缺失,才形成她冲动的性格和产生极端的举动,才会冲动的选择逃离焦家、接受逼婚和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正是她“举身赴清池”这一举动的内在原因。【关键词】刘兰芝 情感需求 归属需求 尊重需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一直都是作为一个美丽、刚强、勇于抗争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多数人认为兰芝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中国
2、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条目中就作了如下阐述:“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剧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家长统治和门第观念的罪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高超老师的孔雀东南飞主题再探一文对文本的主题作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解读,认为该诗的主题应该是“焦仲卿选择了顺从。这既是其软弱性格所致,也是其对母亲的孝道所致”。笔者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从外在因素去揭示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原因。其实我们从兰芝自身的角度即内在原因来分析她的“举身赴清池”,就会更全面准确的把握住兰芝的形象,进而全面理解兰芝做出“举身赴清池”这一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我认为刘兰芝身上最大的弱点是冲动,她的“举身赴清池”
3、的举动也正是这一冲动性格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认为,尊重的需求主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个人感觉和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情感与归属的需求主要是对爱的需求,个体的人总是渴望得到爱(爱情、友情、温暖),得到家庭、团体、朋友的关怀、理解、爱护。那么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对孔雀东南飞的分析中发现兰芝丧失了尊重需求和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正是因为这些需求的缺失,才使兰芝做出一系列的冲动的行为。我们可以一一从文本中找到依据。一、由于她的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的缺失,兰芝冲动地选择逃离
4、焦家从文章开头兰芝的自述中,我们发现兰芝心里常苦悲有两个原因。 龙源期刊网 一是“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一个妙龄少妇最想得到的应该是丈夫的陪伴和温情,而兰芝和丈夫相见相聚的时间太少,那她的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自然就没有得到满足,心里自然会有苦悲的情感。二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一个“故”字揭示出,不管她在这个家里是多么的勤劳,都得不到婆婆的肯定。这就说明兰芝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这个连人的正常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地方,兰芝心里出现了苦悲的情感。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当原有环境让人产生强烈不适感的时候,人就会迫切的希望出离,而在这种出离欲望的支配下,人就可以付出超额
5、的心理成本,进而会有冲动的行为。而正是兰芝心里的这种苦悲的情感驱使兰芝做出了不计后果的举动。她冲动地选择逃离这个家。为什么说这是兰芝冲动的举动呢?首先,有了矛盾,就选择逃避,而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她和婆婆的关系并没有因她的逃避而得到改善。脆弱的心理和冲动的性格使得她选择了逃避和出离。二、由于她的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的缺失,兰芝冲动地选择接受逼婚当兰芝带着满身的伤痛回到家时,她的母亲做出了惊人的夸张之举“大拊掌”,并质问她“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母亲首先不是心疼女儿,而是认为被休回家肯定是女儿的过错。不问女儿的清白,不关心女儿的心情,母亲的这种态度无疑给兰芝受伤的心灵又加了一把盐。兰芝回
6、娘家后,不久就有人来提亲了。兰芝并没有立即答应求亲。分析她的这一举动,传统观点认为她不贪慕荣华。现行的人教版高中教学参考书在对这一文本的分析时说,兰芝的拒婚可以看出这是她忠于爱情的体现。本人对此颇有疑问。我认为应该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的举动的原动力情感对人的行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兰芝拒婚的深层原因。在兰芝还家十余日后县令遣媒来求亲时,她拒绝了。因为刚结束一场婚姻,这么短的时间,兰芝还没有做好再次踏入婚姻殿堂的准备,况且她的耳边还回荡着焦仲卿临别时的铮铮誓言:“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这让她对仲卿还存在着幻想和留念。因为焦仲卿在与兰芝离别时的“哽咽”“依依”,让兰芝认为仲卿是爱着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兰芝 举身赴清池 原因 探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