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糖的历史.pdf
《(完整版)糖的历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糖的历史.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历史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汉朝至隋朝汉朝至隋朝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国古代的“西极石密”和“西国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 sakara。说明蔗糖发原地是古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世界各地。敦煌残卷中有一段关于印度制糖术的纪录,说到印度出产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据季羡林解读,“煞割令”就是梵文 sakara 的音译,证明印度制糖术的确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将甘蔗榨出甘蔗汁晒成糖浆,再用火煎煮,成为蔗糖块(sakara)。梵文 sakara 又有“石”的含义。
2、印度的“石”糖在汉代传入中国,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 sakara 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 的意译。石蜜就是今日的片糖。唐唐后来印度的炼糖术有进一步地高: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浆中的杂质凝结成渣,原来褐色的糖浆颜色变淡,经过反复的除杂工序,最后得到淡黄色的沙糖。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说明印度的炼糖术在唐朝传入中国。宋代宋代北宋初期,三佛齐和大食等国贡白砂糖。白砂糖是从石蜜进一步提炼的,呈沙颗粒状态,色淡黄,比石蜜色淡,不是白
3、如雪。宋代出现世界第一部甘蔗炼糖术专著糖霜谱。制糖成为一门重要产业,糖制品种类繁多,有香糖果子、狮子糖、花花糖、胶牙糖、芝麻糖、锤子糖、杨梅糖等。元代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中国武干的制糖业,开始不知道怎么炼制像巴比伦地区出产的糖那样精美,后来大汗得到来自巴比伦地区的人传授用树灰炼精糖的技术。又说福州地区炼制的糖“十分洁白”。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说:“中国出产大量的蔗糖,其质量较之埃及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明代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六卷甘嗜篇详细叙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造白糖法:将过冬成熟的甘蔗,用轧浆车榨蔗汁,盛入缸中,用火熬成黄黑色的糖浆,倒入另一口缸中凝结成
4、黑沙糖;另备一口缸,上面安放一个瓦溜(瓦质漏斗),用稻草堵塞瓦溜的漏口,将黑砂糖倒入瓦质漏斗中,等黑沙结定,除去稻草,用黄泥水淋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从漏斗流入下面缸中,漏斗中留下白霜,最上一层约五寸多,非常洁白,叫西洋糖(明代的西洋即现在的南洋)。造冰糖法:将白糖煎熔,和入鸡蛋清除杂质,待火候合适,将新青竹破成篾片,斩成一寸长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季羡林在所著中华蔗糖史说:中国明代熬练白糖的“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并指出冯李普曼(von Lippmann)的糖史,没有一个字提到黄泥水淋脱色法。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刘献廷著广阳杂记、兴化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历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