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pdf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0 1 园林专刊北京关设一蔹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陈自新(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1 0 0 1 0 2)T U b S 6A【摘要】以翔卖的数据阐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的分布特征,绿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北京目林植物计算绿量的回归模型,全面系统地对城市绿化生态效益进行定量评价,提出了植物应用的综合评价指标,推荐出适于北京城市不同地段,合理增加绿量的种植结构模式1 0 大类共4 7 种,提出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多项建议扣对策。【关键词】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拥挤,人们深刻认识到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整个城市生态
2、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已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在的制约因素。“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城市环境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更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愿望。以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背景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正在向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方向发展。随着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必然要对作为改善城市环境重要手段的园林绿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谋求城市绿色植被生态效益及其改善环境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美化城市: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间中,提高园林绿
3、化生态效益的途径既要重视增加绿地面积的数量,又要重视提高绿地的质量和水平。在城市特定的条件下,建立生态与景观相协调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把园林绿化的环境及其相应技术手段的探索作为园林综合功能效益中的重点加以研究,这既是国内外园林工作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把北京建成“生态健全城市”的主要内涵之一。基于上述宗旨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以北京市居住小区、城市专用绿地及城市隔离片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绿化的生态效益及绿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科学定量化的分析与测试为研究手段,以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及其对人居环境的
4、影响为主要理论内涵,对北京市绿化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于1 9 9 年1 2 月通过了项目鉴定、专家鉴定组认为:I)建立园林植物计算绿量的回归模型,为定量化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提供了合理的方法,是本项目的创新点之一。2)对北京主要园林植物6 0 8 0 种及其人工群落进行生态功能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系列化研究包括释氧固碳、蒸腾吸热、滞尘、减菌、减污、抗污、耐阴、抗寒等系列内容的定量研究,并将植物进行分类、推荐适合不同绿地应用的植物,是本项目的创新点之二。3)突破以往国内外对个体绿地进行小气候效应零散研究的局限,首次对北京城近效八个区的建成区(4 9 3 9k m 2)进行区
5、域性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定量评价,并以5 种主要绿地类型进行差异比较和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植物配植模式,是本项目的创新点之三。4)提出4 7 种建立复层结构的配植方式,建立以提高生态、景观效益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4处,共1 1 9h r n 2。5)进行了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学的探讨和实践,提出了根据生态功能性和适应性综合指标合理应用园林植物;重视绿量结构、增加城市绿量 万方数据天设一技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等多项建议和对策,可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参考。该项研究选题正确工作量大,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方法科学,手段先进,所得数据翔实可靠。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
6、在实践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为北京市及全国的园林绿化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范例。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以绿量为基础的定量系统研究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区域性的定量评价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分析2 1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特征进入9 0 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据统计资料(1 9 9 5 年北京市园林绿化事业统计年报),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建成面积为4 93 9 0h m 2,建成区城市人口为5 7 4 1 0 万人,园林绿地总面积1 65 7 7 1 3h m 2 园林绿地覆盖面积为1 60 0 9 1 9l a m 2,城市绿
7、化覆盖率为3 2 4,绿地率(含水面)为3 3 5 6,人均绿地(含水面)2 8、8 7 m 2,人均公共绿地为7 0 8m 2。统计资料表明:1)各类绿地面积中以专用绿地所占比例最大,为3 8 9 9,在北京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绿化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总体绿化水平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2)城近郊八个区绿地覆盖率平均为3 2 4 2,其中海淀区最高为3 9 9 2,最低为宣武区2 4 5 7,差异很大。3)人均绿地和人均公共绿地各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城区的四个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由于建筑比重大,人口集中,人均绿地和人均公共绿地均低于城近郊八个区的平均值其中最低的为宣武
8、区。而近郊的四个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较高。其中最高的为石景山区,人均绿地及人均公共绿地分别为6 2 4 6m 2 及1 9 5 4m2,为宣武区的l l7 倍和l O 3 9 倍。211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居住区绿地的分布1)居住区现有数量、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及分布特征。“八五”期问北京居住区绿地面积平均每年增加约8 0 1 0 0 万m 2,比“七五”期间年平均增加近22 0 0 1 园林专刊3 倍,质量上也有r 较大提高。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城近郊八个区现有居住区总数量计l6 1 6 处(包括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 万h a 以上,绿地面积为16 8 0 3
9、7h m 2。八个区居住区绿地率为1 7 4,其中楼房居住区绿地率为2 6 0,比平房居住区绿地率9 4 高出2 倍多。八个区的楼房居住区总的绿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绿地面积的7 3 5,表明楼房居住区在居住区绿化中占主导地位。平房居住区分布多以城区四个区为主,绿地面积仅占全市八个区居住区绿地面积的2 6 5,现有树木仅为居住区树木总量的9 3 表明绿化质量较低。北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规定,逐步以楼房居住区取代平房,分布以近郊区及远郊县为主,从而更有利于集中规划,使居住区绿地在城市绿化系统中更好地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和解决城市用地之不足,在增加景观效果及活动内容,发挥居住区绿化生态效益方面作
10、用突出。2)居住区绿化布局的合理性及绿化质量分析。北京市楼房居住区的住宅建设驶其布局基本上分为两类形式:第一类是以行列式建筑布局为主的居住区。其特点是住宅楼层为中层或低层(3 8),每栋楼多以南北向平行并列排序,楼间距2 01 1 以上(楼高:楼距=】:1 6)北京市五、六十年代所建成的居住区多为此类形式,小区绿化的特点是以楼问绿地为主。第二类形式为组团式(集团式)建筑布置的居住区。其特点是由中层楼与高层楼搭配构成,并以楼群相互围合成若干相对封闭的绿化空间,形成组团式集中绿地,具有院落式绿化布局的特点,便于在一定面积(一般为10 0 0m 2 左右)中集中展示绿化效果,发挥绿化生态效益并为就近
11、居民服务,自1 9 7 9 年以后的北京市新建及改造的居住区绿地,多采用第二类形式。例如居住区内小游园布置有林荫区、观花区、老年人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功能齐全,能满足居住区居民1 5 一 万方数据2 0 0 1 园林专刊天设技2 5 h 内的户外活动,服务半径为5 0 0 l0 0 0 m,并建有雪松园、黄杨球园、菊花园、串红园、柿子林等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小面积游赏场所,绿化质量较高: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居住区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居住区人均绿地偏少,目前全市居住区人均绿地为2 9I n 2,但据本项目研究计算,为避免城市居住区局部缺氧危害居民健康的情况发生(常发生于平静无风的炎热夏季),从园林
12、植物叶片释放0:及吸收C O:量以满足居民呼吸和生活燃烧煤气消耗0:计算,居住区每人绿地面积应不少于94 6m 2。绿地面积低于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 0;旧区改造不应低于2 5,而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居住区绿地率除朝阳区和崇文区楼房居住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外,其余均未达到绿地率标准。部分居住区绿化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绿地功能欠缺,树种配置较为单一,绿化质量及植物配置水平尚需提高,在今后的绿化规划和旧城区改造中要特别加以重视。2 12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专用绿地分布特征据对北京市东城、西城、崇文、朝阳、海淀和石景山等六个城近郊区专用绿地系统的调查,构成北京城市
13、专用绿地系统的主要绿地类型是机关类、学校类、部队类和工厂类4 种类型的专用绿地,其绿地总面积为44 0 0 8h m 2,占这六个区专用绿地系统总面积的8 5 6。在各类专用绿地中,以“部队类”和“开放单位类”的绿地率为最高,分别为4 6 3 和6 7 1;其次是“医院类”、“机关类”和“学校类”;而“工厂类”和“仓库类”最低。机关、部队类专用绿地的绿地规模和绿化水平普遍较高,而工厂、仓库类专用绿地,由于存在和企业生产等活动的矛盾,养护管理水平较差。因而,提高这一类专用绿地的绿化水平,是专用绿地的工作重点。21 3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公共绿地的分布特征1)北京城近郊区人均公园绿地6 4 4m2,
14、其中石景山区及海淀区最高分别为1 54 6m 2 及l O 2 4m2。这主要是由于石景山区内有八大处、八宝山,海淀区有香山、植物园、颐和园、紫竹院、圆明园等大型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最低的为宣武区和东城l 蔓。(2)人均街头绿地也是石景山区最多为4m 2,而其余各区均不足lm2。(3)城近郊八个I 蔓居住区花园绿地仅7 2 处,分布极不均衡,其中丰台区有3 9 处,朝阳区有2 4处东城区及石景山区各仅有l 处,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均无居住区花园绿地,进一步提高绿地的质量和水平,仍然任重道远。(4)城近郊八个区人均公共绿地仅7 0 8t n2,其中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人均公共绿地更少。因此,
15、面对北京城市绿化的实际情况,必须高瞻远瞩,充分估计到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广阔前景,做出台乎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首都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同时市区公园要有较大面积和均匀分布,便于居民就近利用,鉴于今后居民中老龄人的比重增加,a J 就近利用的居住区、小区公园更加重要。2 1 4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道路绿化的分布8 0 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道路地面及立交形式愈加多样化,道路绿化建设日趋完善。从一条道两排树的简单格局发展为分车带、行道树、行道绿地、防护绿带、街头绿地、广场绿地等多种形式,景观愈加丰富多采。北京以旧城区为核心,进行r 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部分)
16、绿化,进行了规划市区(7 5 0k m 2)外缘8 0k m 的绿化,初步构成了4 层环行绿化带。以旧城为起点,分别在京张、京密、京开、京周、顺平等5 条放射公路的两侧种植了宽3 0r r l 的绿化带(陈向远,1 9 9 1),据1 9 9 5 年资料,全市道路及河道绿化总面积为4 1 9 0 9 5h m 2,占全城近郊八个区总绿地面积的2 5 2 8。2 1 5 北京近郊四个区隔离带片林的分布1 9 8 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了绿色牢问的战略设想,在城市中心地区和l O 个边缘集团之间的城乡结合部划定了安家楼、太平庄、左安门、南苑北、菜户营、小瓦窑
17、、清河南等9 片绿化隔离地区。“七五”期间在大环境绿化的思想指导下,把市区园林绿化与郊区林业建设纳入同一轨道,实现3 万方数据城区、郊区绿化一体化,初步形成点、线、面、带,网、片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在此期间,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四个近郊区于城乡结合部分营造了安家楼、大堡台、首钢东等1 5 片城市隔离带片林,面积达3 7 60 6h m 2。“八五”期间各区又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新建和扩建,目前四个近郊区共有隔离片林7 9 片,总面积2】7 7 4 3h m2,其中朝阳区2 0 片,6 8 03 0h m 2,台区2 0 片,4 7 8 0 8h m2;石景山区2 0 片,2 55
18、2h m 2;海淀区1 9 片7 5 35 3h m 2。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取得了较大进展。2 2 北京城市绿化植物组成与结构2 2 1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绿化的植物组成与结构现存的园林植物中,城近郊八个区乔木占较大比例为2 9 1,灌木占2 1 5。其中乔术中以落叶乔为主,占6 8 O,常绿乔木占3 2 0。但八个区之间有较大差异,城内四个区乔木比例较小(1 16 1 7 4)。而近郊四个区乔木占的比例大,灌木少,如石景山区乔木占4 45 灌木占2 7 o,其它种类仪占2 7 4。2 2 2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公共绿地植物组成与结构城近郊八个区公共绿地植物结构与八个区整体绿地结构十分接近,其中乔木
19、占3 3 4,略高于八个区绿地平均水平,灌木占2 0 2,其它占4 6 4,略低于平均水平。各区之问差异很大。从乔、灌、草、绿地比例看。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公共绿地平均4 9 6 6 18m 2 绿地上有1 株乔木,乔木数量偏少,可适当增加高大乔木,这对于城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而丰台区,石景山区平均6 7 8 4i n2 绿地上就有1 株乔木,乔木密度大,但灌木比例太少,大面积绿地为裸露的土面说明乔、灌、草之间不形成复层混交,应适当增加灌木比例,重视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的建植。从常绿树与落叶树数量之比看,八个区平均常绿乔木占4 4,落叶乔木占5 6 比例为1:1 2 7,常绿灌木占1
20、4,落叶灌木占8 6,比例为l:6 1 4,落叶灌木占绝对优势,今后应逐步增加常绿灌木比例和常绿阔叶乔木,增加北京冬季绿色,改善北京冬季景观,使北京冬季绿起来。2 2 3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居住区绿地植物组成与结构42 0 0 l 园林专刊1)组成当前北京城市居住区现存的园林植物 表IJ:表I 北京市居住医绿地主要树种调查植物名称植物名稚 眦出现频率多少为顺序)常绿乔木桧柏、油松、雪松、白皮橙、i 杉龙柏常绿灌木小叶黄枥,太叶黄扬沙地棉落叶乔木槐树、垂柳白蜡、臭椿色白杨、栾树银杏、悬铃木、泡桐、刺槐玉兰落叶藩木月季,珍株悔金银木、J 香,术槿、连翘、黄刺玫、愉叶悔,蔷薇海棠、紫薇、碧桃、觜叶小檗
21、红瑞术锦带花、紫荆山桃、贴梗海棠、忍冬、棣棠绿筲小叶黄杨、轮柏管、侧柏篙、大叶黄杨其它地锦、宿根花卉草坪(野牛草)调查中发现:楼南侧楼日】绿地的绿化树种多达8 9 种,比其它朝向地段的树种多l 倍左右、由此可见,楼南侧绿地为主要绿化地段,绿化率为9 8,绿化条件优越,绿化树种丰富。所调查1 9 个居住区及小区9 0 个楼间绿地中,有7 7 8 的楼间绿地楼东、西二侧得到绿化,2 22 的楼东西侧绿地未见绿化,绿化植物配置也相对单调,同到来曾考虑垂直绿化=有7 个居住区的1 8 个楼间地北侧末见绿化,或由于人为踩踏及养护管理滞后,或由于埋设地下管线的原冈,导致原有绿化基础严重破坏:调查1 9 个
22、居住区绿地中,仅有两个小区保存完好的草坪,其它居住区中均因各种原因造成草坪严重斑秃、毁坏。有4 72 的楼问绿地种植模式为:乔小+灌木:2 7 8 的楼间绿地种植模式为乔木单层种植,无下小;1 5 5 的楼日J 绿地种植模式为:灌木+草坪,无上木遮荫;95 的楼阃绿地为乔木+灌木+草坪的种植模式。2)结构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结构中乔木占1 6 6,灌木占2 38 乔、灌(灌木+其它)、草坪、绿地比例为l:4 8:6 0 5:2 95 6。乔木一般是按一定株行距规则式栽植。以水平结构形式种植灌木、草坪和地被植物,乔木、灌木、草坪地被之间没有彤成稳定的复层群落。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化
23、中应用的乔木及灌木均以落叶乔木为主落叶树种与常绿拊种的数量比例为3 8:1。居住区绿化在植物配植类型上,大致有以下几种:万方数据2 0 0 1 园林专刊关一设技乔木+草坪:这类种植形式明显缺乏必要的中木(灌木)相联系,不利于植物配植的景观多样性及结构的稳固。常绿树(缓坡地形群植)+灌木(少量):这类种植模式突出冬景特点,但因缺乏落叶乔木与之搭配,景观肃然,易形成心理压力,且无助于冬季采光,色采单凋。突出草坪效果:以零星一、二株乔木点缀,基本以草坪为主。虽然有相对开阔的视觉效果,但忽视了植物配植的生态效益,植物配植结构不稳定,绿量小。灌木+草花+草:由于无上木遮荫,植物长势较好,但从居民活动角度
24、考虑,在北方地区夏季日晒问题较为突出。乔木+灌木(耐荫植物)+草花+草坪:研究表明,这类种植模式更利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总叶面积及绿化覆盖率,同时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2 1 4 北京城近郊八个区不同专用绿地的特点、植物组成与结构I)单位专用绿地的特点绿地个体面积小。在调查的1 0 4 处专用绿地中,有7 0 的专用绿地面积在1 5 0 16 3 0 m 2 之间,其绿地面积最小的仅为1 7m2。组成单位专用绿地的每一个绿地个体更加细小,如北京市炼焦化工厂每一块绿地的面积一般只在2 0 0 5 0 0m;之间。个体面积细小的这特点,使得专用绿地在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方面,具有
25、与公共绿地、片林绿地等大面积的绿地完全不同的特征。绿地个体之间差异明显。由于所属单位的性质和功能的不同,不同专用绿地个体在环境特点、用地规模、绿化水平、养护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专用绿地的植物组成与结构北京城近郊八个区单位专用绿地结构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例为l:1 3 5,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的数量比例为1:1 0 6,无论乔木或灌木,常绿树的比例均比居住区绿地犬为增加。从乔、灌、草、绿地比例看,八个区专用绿地比例为1:3 4:4 8:6 1 3。单位面积上树木的数量要比居住区绿地少一倍,尤其是草坪面积仅占1 2 8,说明大量的绿地为单层结构,而且黄土露天严重。城内四个区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城市园林 绿化 生态效益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