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共7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传染病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染谱 :机体对病原体反应轻重频率称为传染梯度,又称感染谱。2、重复感染:指细胞乃至个体受某种感染体感染后,又感染了同种或异种的感染体。3、重叠感染:又称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或菌群失调症。是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重后果,即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的状态。往往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4、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5、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治病期间,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6、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种在身
2、为宿主的个体内进行有害的复制、繁殖过程。7、隐性感染:是一种疾病症状,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概念又称亚临床感染。8、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9、病原携带状态:是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症状消失,而病原体长期存在体内。10、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
3、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1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2、传播途径 :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13、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14、前驱期: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患者开始感觉一般性的不适,如:疲乏、头痛和轻度体温升高等。而尚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或体征。15、再燃:急性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内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
4、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都可以引起再燃。16、复发:感染已进入恢复期,发热等主要症状已消失,但由于病原体在体内再度繁殖而使发热等主要症状再度出现。17、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18、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19、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20、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5、: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21、肺孢子菌肺炎(PCP):为卡氏肺引起的称为卡氏肺囊虫,即肺孢子菌肺炎。22、卡波西肉瘤: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多中心性血管性肿瘤。23、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相对应的颊粘膜上,可见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于出疹后12天迅速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24、帕氏线:在猩红热发作期,在患者的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帕氏
6、线25、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26、口周苍白圈:初起症状有发热、咽痛、呕吐和扁桃体肿胀等。起病一至两天后,全身出现粟粒样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皮疹。患者皮肤潮红,红晕以两颊明显,与口唇对照,唇的四周皮肤明显苍白,通常又叫做“口周苍白圈”,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 (巴氏线)。27、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极度,皮疹,及血液白细胞,。28、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
7、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4岁以下易得。29、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30、干性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本型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即迅速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31、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32、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33、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
8、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34、异位损害:血吸虫虫卵或(童虫)迷走和寄生在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引起的病变,以肺和脑多见。35、尾蚴性皮炎:寄生于人的血吸虫外,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血吸虫,它们的尾蚴可侵入人皮肤,产生尾蚴皮炎,这主要包括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填空题】1、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 侵袭力 、 毒力 、 数量 、 变异性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有特异性病原体、 有传染性、_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免疫性及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即 潜伏期 、 前驱期 、 症状明显期 和
9、恢复期 。2、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由 粪-口 途径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包括: 黄疸 、 肝性脑病 、 出血 、 急性肾功能不全 、 肝肺综合症 、 腹水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是: 干扰素 加 利巴韦林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 干扰素 和 核苷类抗病毒药 两类。3、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肺炎 ,最罕见的远期并发症是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水痘临床特征为同时出现的 斑疹 、 丘疹 、 疱疹和结痂 。带状疱疹典型皮肤表现为 疱疹 、呈带状排列的疱疹和伴有 神经痛。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是 阿昔洛韦 。5、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 血凝素 和
10、神经氨酸酶 ,发生抗原变异的二种形式为 大组变异 和 变种变异 。6、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包括: 发热期 、 低血压休克 、 少尿期 、 多尿期 、 恢复期 。7、重型登革热脑膜脑炎型病例中,其死亡原因是 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失血性休克 。8、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神经系统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 、 循环系统表现 。9、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把好 控制高热 、 抽搐 、 呼吸衰竭 三关。10、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 。HIV感染分为三期,_急性期_、 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1、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以 鼠蚤 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 家鼠
11、。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以 体虱 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 患者 。12、伤寒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 肠出血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肠穿孔 。13、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14、细菌性痢疾主要病理损害以 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为主,因此临床出现 脓血便和腹泻 。确诊菌痢最可靠的依据是大便培养出 痢疾杆菌 。15、肺结核的化疗原则为 早期、 规律、 全程 、联用 、适量 五项原则。1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表现为 突发高热 、 头痛 、 呕吐 、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脑膜刺激征阳性 。普通型的临床经过包括 前驱期 、 败血症期 、 脑膜脑炎期 、 恢复期 。17、猩红热的
12、发病机制包括:化脓性病变、 .中毒性病变 、 变态反应性病变 。18、布鲁菌病临床上分为 急性期 、 亚急性期 。传播途径主要有 接触传播、 消化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 。19、在各种类型的炭疽病中, 肺炭疽 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0、梅毒由 梅毒螺旋体 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 性接触 传播,可通过 胎盘 传染给胎儿。21、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雌性按蚊。确立疟疾诊断的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疟原虫检查 。用于控制疟疾临床发作的药物是 氯喹,防止复发和传播的药物是 伯氨喹 。脑型疟疾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 、 剧烈头痛 、 呕吐等 。22、溶组织内阿米巴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其形态可呈为 滋
13、养体 或 包囊 。阿米巴病按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 肠阿米巴病 和 肠外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 )最常见。23、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虫卵随粪便入水、 钉螺的存在和孽生 、 人畜皮肤黏膜接触疫水。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 巨脾型 、 腹水型 、 结肠肉芽肿型 、 侏儒型 4型。【简答题】1、 各型肝炎的血清病原学诊断答:血清免疫学检查测定抗HAV-IgM对甲型肝炎有早期诊断价值,HBV标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对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义,HBV-DNA,DNA-P及PHSA受体测定,对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
14、有无HBV复制有很大价值,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HBsAg的前S1(pre S1)和前S2基因,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复制的肝细胞中常含有HBsAg的前S1和前S2,血清中可测定抗-前S1和抗-前S2,前者于潜伏期即出现,后者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出现,故抗-前S1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抗-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诊断,血清抗HCV-IgM或/和HCV-RNA阳性可确诊。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
15、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肝细胞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戊型肝炎的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2、 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答:1、全身状况差,极度乏力:乏力是病毒感染较常见症状 2、严重的消化道症状:患者食欲极度减退,整日不思饮食、厌油、上腹部不适,可出现严重恶心呕吐,或出现不止;也可出现明显腹胀,在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出现腹水和腹腔感染时,则腹胀及中毒性鼓肠常成为最突出的症状3、发热及全身不适:患者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可有畏寒及轻度,这与肠道毒素进入血流有关 。 4、和脑水肿:肝性脑病是诊断必
16、须具体的条件。 5、迅速上升 6、精神神经症状:因严重肝脏损伤和坏死,致肝功衰竭而出现精神症状。 7、腹水及水肿:多见于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由于血浆蛋白降低,门静脉高压引起腹水和水肿,尤其是两下肢。 8、肝脏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9、 10、出现各种并发症:除肝性脑病、脑水肿外,还可有出血、感染、水、酸碱平衡失调和等。 3、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主要表现答:除发热外主要有全身中毒症,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征。发热:少数患者起病时以、胃肠不适和呼吸道感染样前驱症状开始。全身中毒症:多数患者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毛细血管损害征:主要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
17、肾损害:主要,镜检可发现管型等。4、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原则答:1.发热期治疗原则:抗,减轻外渗,中毒症状和预防DIC。2.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容,注意纠酸。3.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即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治疗4.多尿期治疗原则移行期和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平衡,防治继发感染。5.恢复期治疗原则为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应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应及时治疗5、犬咬伤后如何处理答:被咬后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或用火罐拨毒,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
18、水洗净,继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抗狂犬病毒血清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6、短期内可发展为手足口危重病例的临床特征有哪些答: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一)年龄小于3岁;(二)持续高热不退;(三)末梢循环不良;
19、(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八)或。7、什么是艾滋病答: 艾滋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的病毒。它把中最重要的T4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8、伤
20、寒极期临床表现答:伤寒极期的六大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体温梯阶样上升到达高热以后,多呈稽留热型。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抗菌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由于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患者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的表)、甚至昏迷。儿童可出现抽搐;相对缓脉成年人常见。并发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玫瑰疹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天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有时可变成压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认为是伤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复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