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8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本试卷共 10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存。一、基础运用(共 8 分)基础综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4 题。(共 8 分)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 化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仍然偶尔造访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倾盆瓢泼,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
2、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湿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基至忘记了yn()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 光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m()情,是它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写
3、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严冬莅临(wi)B炎冬咄咄逼人(du)C蜜情莅临(l)D密情咄咄逼人(du)2对文中加粗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化”字第三笔是竖弯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撇B“化”字第三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点C“仍”的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访”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D“仍”的第四笔是撇“光”的第一笔是竖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时而时而B既不又不C不是就是D一边一边4对于文中划线句所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降临神出鬼没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
4、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冬天雨水减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不满之情。C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冬雨带给人们温暖、湿润的感觉,表现了人们对冬雨的喜爱之情。D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远望的冬景比作木刻画,写出了雨后田野明净、朴素的样子,表现了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答案】1.C2.D3.B4.D古诗默写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一)默写(5 分)5水何澹澹,6。(观沧海),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一句,让人在肃杀的秋景中看到了一抹暖色。7子夏曰:“8 天净沙秋思中“9“思乡怀人”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峨眉山月歌中“,”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
5、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达了思乡之情又寄托了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此外,表达思乡,。(请写出连续两怀人之情的诗句还有句)【答案】5.山岛竦峙6.学而不思则罔7.博学而笃志8.小桥流水人家9.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答案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示答案不唯一:思乡怀人即可,应是连续两句。】评分:本题共 5 分。每空 0.5 分,书写错误不得分。古诗阅读(二)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012 题。(6 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6、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0初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从诗中“”等词语感受到诗人因友人远谪而黯淡凄楚的心情,从“愁心”“明月”等词语又能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之情。(2 分)11细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就会发现这两句写景饱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请发挥想象,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3 分)答:12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1 分)答:【答案】10.杨花 子规龙标五溪夜郎任意一个即可。(
7、1 分)关切 同情 牵挂 思念等理解正确,任意一个即可。(1 分)11.【答案示例】李白伫立江边,久久凝望着友人乘坐的一叶小舟扬帆而去。(1 分)远去的小舟逐渐模糊,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水天相接之处。(1 分)答案要点:写出诗人目送友人给1 分;写出诗人所见,理解正确1 分;语言表达 1 分。12.【答案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提示
8、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应是连续两句。】文言文(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316 题。(9 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候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
9、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罢:停止。13下列词语中的“期”与“与友期行”一句中的“期”意思相同一项是()(2 分)A遥遥无期B不期而遇C计日可期D岂可不一会期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1)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2)是日,饮酒乐,天雨。翻译:15同学们在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时,对第一个“君”的解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翻译成“您”,另一种认为翻译成“你”。你认为哪种翻译更符合文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 分)答:16【甲】文中的客与陈太丘“期行”,却“”且“对子骂父”,因此被元方驳斥;【乙】文中“魏文候与虞人期猎”,在“是日,饮酒乐,天雨”,众人
10、劝阻的情况下,他执意“”,最终魏国逐渐强大起来。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前两空用原文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答案】13.B 2 分14.(1)(家父)等您很久,您却没到,他已经离开了。(2)(到了)这一天,魏文侯喝酒兴致很高(酒喝得很高兴),天下起了雨。提示:(1)要将“至”“去”“是”“乐”“雨”翻译出来,翻译错一个扣0.5 分。(2)意思对即可得分。15.2 分。【答案示例 1】翻译成“您”更好。因为“您”(或者君)是尊称。(1 分)表现了元方知书达理(有礼貌,有教养),更符合文意。(1 分)【答案示例 2】翻译成“你”更好。因为用“你”指代对方,无敬意,(1 分)客人迟
11、到,“对子骂父”,元方很气愤,用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表现了元方的“方正”,更符合文意。(1 分)任选一种,能理解敬辞的用法,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16.3 分,每空 1 分。“日中不至”或者“过中不至”。(1 分)(往),身自罢之(1 分)做人应该守信。从“守信”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1 分)名著三、名著阅读(共 7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1718 题。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
12、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17语段中的“她”指的是,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她除了。(2 分)有使我“不大佩服”的事外,还有令我心生无限敬意的事是18上面语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这部作品里还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两个,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上面语段涉及到的人物除外)。(5 分)答:【答案】17.2 分,每空 1 分。【答案】阿长(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18.共 5 分。朝花夕拾(1 分)1.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藤野先生这个人物,他为鲁迅先生认真修改讲义,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所以我对他印象深刻。2.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衍太太这个人物,她在鲁迅的父
13、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她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人。评分要点:每个人物 2 分。其中结合文章内容(事件或情节)1 分 概括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1 分。非连续文本四、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922 题。(9 分)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新的同学组成了新的班集体。为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级组织了“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搜集了有关朋友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材料一】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称为“人伦”。先儒指出,在人伦中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其中,父子、夫妇、兄弟
14、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是起于国家社会。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或是限定它,它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就字源说,在中英文里“友”宇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材料二】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9 以上两则材料讲述了哪些交友之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期中 检测 试卷 年级 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