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pdf
《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8 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1正文目录正文目录1.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51.1 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51.2 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61.3 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82.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92.1 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102.1.1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112.1.2 强混和轻混 48V 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112.2 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1
2、42.3 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152.3.1 高镍+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152.3.2 A00 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162.3.3 电池结构:铝壳电池优势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183.电池产业链对比及下一代电池.183.1 锂电池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的规划.193.2 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193.2.1 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快速放量 高镍三元和高压钴酸锂存在结构性紧缺.223.2.2 锂电池负极:人造石墨占比逐年增高 硅碳负极已处量产前夕.253.2.3 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未来技术难
3、点在添加剂.303.2.4 高技术壁垒隔膜加速国产化.323.3 锂电池生产环节具有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研发投入大等特点.333.4 下一代电池需及早布局.344.相关建议.355.风险提示.36图目录图目录图 1:铅酸、镍铬、镍氢到锂电电池 体积密度依次增长 66%、188%、106%62图 2: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每上升 0.5V 对应放出电量增加 7%左右.7图 3:note 7 爆炸被迫停产并召回.8图 4:IPhone X 迫于无奈放置两块电池.8图 5:消费电子电池总体增长趋缓.9图 6: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池近 3 年及未来 13 年 CAGR.11图 7:纯电动汽车
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12图 8:卡罗拉、雷凌当月销量及与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汽车之和的比值.12图 9:48V 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13图 10:万向 A123 48V 电池主要参数及照片.13图 11:满足路线图油耗要求需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数量.14图 12:混合动力汽车对应电池市值预测.14图 13:乘用车不同代正极材料保持约 10%容量增长率.16图 14:A00&A0 新能源汽车电池近 3 年及未来 13 年 CAGR.18图 15:高端制造锂电池产业链比铅酸电池多衍生出来一批新型材料企业.19图 16:锂电池材料构成.20图 17:正极、负
5、极、电解液、隔膜占锂电池成本.20图 18:锂电池直接原材料毛利率(%)对比.21图 19:锂电池正极材料种类.22图 20:量产正极材料特性参数表.22图 21:中国正极材料产能预测.24图 22:全球三元及磷酸铁锂增速均低于中国.24图 23:中国三元和磷酸铁锂在全球出货占比持续攀升.25图 24:锂电池负极分类.26图 25:人造石墨综合性能优于天然石墨和钛酸锂.26图 26:锂电池负极近 3 年及未来 8 年 CAGR.27图 27: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高.27图 28:硅负极容量衰减的三条原因.28图 29:硅碳核壳结构示意图.28图 30:核壳结构硅碳循环 1000 次容量未见明显衰
6、减.29图 31:硅或非核壳结构硅碳负极仅循环 50 次容量衰减至零.293图 32:硅碳负极容量与硅含量成正比 市场上已有容量为 1000mAh/g 的样品29图 33:电解液的组成.30图 34:电解液近 3 年及未来 8 年 CAGR.31图 35:国产化进程和供需影响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31图 36:锂电池隔膜分类.32图 37:隔膜近 3 年及未来 8 年 CAGR.33图 38:湿发隔膜占比逐年提高.33图 39:锂电池行业集中度高且向更高方向靠拢.34表目录表目录表 1: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5表 2:不同种类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参数对比.6表 3:三星提升 not
7、e7 电池容量引发爆炸惨局.7表 4: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10表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池的要求.11表 6:电动车型重量、续航里程和价格相比传统车仍有差距.15表 7:2018年不同能量密度电池可领取的补贴金额及假设2019年能量密度门槛提升幅度.17表 8:不同车型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降本金额和补贴差价对比.17表 9:磷酸铁锂具有更优良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18表 1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通知对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要求.3441.1.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
8、性紧缺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最看重电池的体积密度。目前,电池体积密度仍然是手机产业链的瓶颈之一。消费电子电池未来体积密度的提升仍需依靠正负极材料容量的提升,即正极材料高压化和负极材料高硅化。表 1: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1.11.1 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消费电子的特点是小、薄、轻,要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转换为电池技术指标即为高体积密度和高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单位重量电池可提供的电量,单位 Wh/kg;体积密度:单位体积电池可提供的电量,单位:Wh/L)。根据下游应用不同,消费电子电池出货主要集中在
9、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三大领域。其中:手机体积最小,对电池体积密度要求最高,属于高端市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对体积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对成本比较敏感。20 世纪 70 年代,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开始兴起。手机最初选择了镍铬电池,但是镍铬电池存在以下问题:a)体积密度过小,占据“大哥大”一半空间的镍铬电池仅支持通话 30min,而充电却需 10h;b)记忆效应严重,随着使用电池可用电量越来越少;c)铬为有毒重金属。在手机工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电池依次经历了镍铬电池时代、镍氢电池时代、锂电池时代,电池体积密度从最初铅酸的 64Wh/L 依次增长至 107Wh/L、3085Wh/L、635Wh/L,对
10、应增长率为 66%、188%、106%。最终锂电池凭借体积密度的优势占领了大部分消费电子市场。表 2:不同种类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参数对比图 1:铅酸、镍铬、镍氢到锂电电池 体积密度依次增长 66%、188%、106%1.21.2 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高压钴酸锂充电电压已开发至 4.45V,但体积密度仍然无法满足手机要求,手机仍然存在电量焦虑的问题。消费电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现状:锂电池体积密度与材料的压实密度成正比关系,钴酸锂凭借高压实密度成为高端手机市场的首选。最初应用钴酸锂的充电截止电压和容量分别为 4.2V、140mAh/
11、g,现量产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和容量分别为 4.45V、183mAh/g。为了提升体积密度,钴酸锂经历了五代产品,单位体积钴酸锂放电量较最初产品提升了 37%。6图 2: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每上升 0.5V 对应放出电量增加 7%左右问题:尽管钴酸锂容量较最初有了很大提升,但体积密度仍无法满足要求,手机仍存在电量焦虑问题。三星率先提升电池电量,将 Galaxy note 7 电池容量/手机体积比提升至0.0391mAh/mm,但由于技术尚未成熟,Galaxy Note 7 发布一个多月间发生三十多起因电池缺陷造成的爆炸和起火事故。Galaxy Note 7 被迫停产召回,新产品note8 电池容量
12、再次降回之前水平。由于电池体积密度不高,苹果 IPhone X 为了提升手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只能通过放置 2 块电池来提升手机电量。表 3:三星提升 note7 电池容量引发爆炸惨局7图 3:note 7 爆炸被迫停产并召回图 4:IPhone X 迫于无奈放置两块电池1.31.3 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的良药提升电池体积密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材料方面:提高材料容量 正极:通过继续提升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提高可放出电量,以达到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目的。目前,4.5V 钴酸锂的开发已有初步实验成果。负极:通过
13、在石墨负极掺硅,提升负极容量,以达到提升体积密度的目的。2、结构方面:优化结构,减少电池结构件的体积和重量。由于结构简单,消费电子电池通过结构优化提升性能的空间不大。8总结:尽管消费电子市场已趋于饱和,但高压钴酸锂、高压电解液及硅碳负极技术壁垒较高,结构性紧缺依然存在,建议关注该领域技术实力较强公司,如杉杉股份、厦门钨业、新宙邦、贝特瑞等。图 5:消费电子电池总体增长趋缓2.2.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受国家政策支持,乘用车领域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延续高速增长,未来 13 年 CAGR 约为 33%。同时,为了满足低油耗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同
14、样会出现高速增长,短期内预计可创造 73142 亿/年的电池市值。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痛点在续航里程和成本两个方面,转换到电池层面即需要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电池成本。我们认为未来会从电极材料和电池结构两个方面来改善以上指标。电极材料方面:受新能源汽车提高续航里程和降本的需求,高镍三元凭借能量密度优势会在乘用车领域得到大量推广,尤其在高端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则在退补后凭借成本优势抢占低端乘用车市场。电池结构方面:目前,动力电池以软包、铝壳、圆柱三种方案共存,但随着结构优化的深入,铝壳电池会以成本取胜,在汽车和储能等大工业领域大量抢占软包、圆柱电池市场。9表 4: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未来
15、发展方向2.12.1 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受国家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爆发之势已经确立,2017-2030 年间电池 CAGR 约为 33%。短期内,仅靠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无法满足降低油耗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会得到大力发展。2020 年、2025 年、2030 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年销量预计达 179万 P12辆、446 万辆、1292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市值分别为 615 亿、1704亿、4596 亿元人民币;2020 年-2025 年会有 73 亿元-142 亿元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需求。102.1.
16、12.1.1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2017 年 11 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编制并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指出未来发展总体目标之一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主要里程碑如下:表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池的要求根据路线图规划,2017 年至 2030 年间,动力电池 CAGR 为 33%。2020 年、2025 年、2030 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年销量预计达
17、 179万辆、446 万辆、1292 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量及市值分别为 47GWh、156GWh、561GWh 和 615 亿、1704 亿、4596 亿元人民币。图 6: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池近 3 年及未来 13 年 CAGR2.1.22.1.2 强混和轻混强混和轻混 48V48V 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是各大车企降低油耗的又一重要选择。根据工信部和汽车工业协会规划,2020 年、2025 年和 2030 年乘用车平均油耗分别降至115.0L/100km、4.0L/100km 和 3.2L/100km。短期内只开发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
18、力汽车无法达到以上油耗要求。混合动力汽车节油原理:混合动力是指汽车具有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工作模式,当车辆启停时,只靠电机带动,到达一定速度之后发动机开始介入,同时剧烈工况发动机动力不足时,电机提供辅助动力。这样可以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而且电池可以吸收制动回收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降低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分类:根据配置电池容量大小和电压高低的不同分为中强混合动力和微轻混合动力。我国未来的发展重点在强混和轻型混合动力中的 48V 系统。图 7: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1、我国强混汽车发展状况:随着我国政府对乘用车排放要求的提高,国内各大车企也开始启动混合
19、动力汽车的开发,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等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图 8:卡罗拉、雷凌当月销量及与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汽车之和的比值12部分强混汽车仍使用镍氢电池,但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成熟,已出现切换为锂电池的趋势。2、我国 48V 系统发展状况:48V 系统:属于轻型混合动力,主要由48V 电池、助力回收电机、电子转换单元(DCDC)三部分组成。根据德尔福的测算,48V 系统成本为强混的 30%,却能达到强混系统70%的节能效果。国内外知名供应商都对48V 系统开展了深入研究,如博世、大陆、宁德时代、万向 A1233、中国动力、江森自控等。整车方面,上汽通用、长安、吉利
20、等已开始 48V 系统的量产工作。图 9:48V 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图 10:万向 A123 48V 电池主要参数及照片由于政策原因,我国目前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仍远低于日本和美国,日本已率先展开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量已破千万,其中普锐斯全球累计销售近 400 万辆。我国混动汽车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路线图中平均油耗要求测13算,2020 年-2025 年会有 73 亿元-142 亿元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需求。2025 年之后,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数量的上升,无需混合动力汽车即可满足油耗要求。图 11:满足路线图油耗要求需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数量图 12:混合
21、动力汽车对应电池市值预测2.22.2 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绊脚石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成本仍然较高,如何缩小与传统汽车续航里程和成本的差距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普及速度的关键。正极材料占电池成本 30%左右,且是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短板。由于安全性差、成本高,钴酸锂并未成为动力电池的首选。近年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发展已经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4阶段一:美国、中国推广磷酸铁锂体系,日本推广锰酸锂掺三元体系;阶段二:三元 NCM111体系;阶段三:三元 NCM523体系;问题:目前动力电池出货量最大的为三元
22、NCM523体系,其能量密度和成本仍无法满足要求,导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仍有差距。同时,国家补贴与能量密度挂钩,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更高的补贴金额。所以,动力电池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能量密度和成本。表 6:电动车型重量、续航里程和价格相比传统车仍有差距2.32.3 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与消费电子相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主要从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着手。电极材料:三元 NCM811、硅碳负极的容量高于前代产品,量产之后具有提升能量密度和降本双重效果。磷酸铁锂虽不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是由于其原材料资源丰富,对电池降本很有帮助。电池结构:结构优化
23、对提升能量密度和降本都有很好的效果,铝壳电池结构上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进一步优化会以成本取胜,在汽车和储能等大工业领域大量抢占软包、圆柱电池市场。2.3.12.3.1高镍高镍+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为了提升能量密度,产业界在积极开发三元 NCM622和 NCM811。NCM811电量相比 NCM622和 NCM523分别提升 16%、22%,NCM622电量相比 NCM523仅提升 5%,且理论成本高,实际量产过程中可能会跨过NCM622,直接进入NCM811阶段。15图 13:乘用车不同代正极材料保持约 10%容量增长率正极材料由三元
24、 NCM523 切换为 NCM811 后,电池内部会发生以下变更:电解液:由于三元 NCM811 胀气等原因,对电解液添加剂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电解液适配,建议关注电解液龙头公司新宙邦、天赐材料、江苏国泰;生产工艺:三元NCM811 镍含量高,相比NCM523 对生产过程中水份的控制具有更高要求,需要对产线进行技改,建议关注设备龙头公司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热管理系统:三元 NCM811 循环寿命相对较差,对热管理的需求较为强烈,伴随着 NCM811 的推广,电池热管理系统出货量会同步增加,建议关注银轮股份;2.3.2 A002.3.2 A00 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锂电池 行业 现状 发展趋势 分析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