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pdf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基本形式:垂直运动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图表点拨教材 P19图 2.3,该图展示出:(1)岩层受
2、到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岩层出现弯曲,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2)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张力,岩层被拉伸、断裂,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1页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
3、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1页(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3作用特点(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图表点拨教材 P20图 2.4,该图展示出:岩石破碎崩解成大小不一的碎屑和颗粒,这是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
4、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另外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破坏作用。在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和高寒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为强烈。易误提醒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过程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2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2)沉
5、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3物质循环过程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2页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2页(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 岩浆、B 喷出岩、C 沉积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a 外力作用、b 变质作用、c 重熔再生、d 冷却凝固。微思考在三大类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吗?提示不能。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不会含有化石。教材思考教材第
6、24 页思考问题:有人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生”的岩石,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固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一类岩石是由另一类岩石转化而来的。你怎么理解这两种说法?提示:(1)对第一种说法的理解:岩石要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二是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的搬运是岩石转化的链条;三是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这几种岩石在地表以下的深处熔化,形成岩浆。岩浆渗入岩石裂缝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形象地认为岩浆岩是“浴火而
7、生”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搬运来的产物在低洼处沉积、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当岩浆岩、沉积岩深埋于地壳中或临近岩浆时,高温和高压使其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变质岩。(2)对第二种说法的理解: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3页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8、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3页概念运动方向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方向运动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对地表的影形成巨大的褶皱响运动形态示意图山系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东非大裂谷、大西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卑斯山等洋、红海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指点迷津判断内力作用的方法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是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点:必须是自然作用;能量必须来自地球内部。2.外
9、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风力侵蚀侵流水侵蚀蚀溶蚀冰川侵蚀对地貌的影响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分布地区干旱地区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4页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
10、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4页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冰川搬运海浪搬运物质迁移物质迁移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活动地区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作用冰川堆积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地貌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堆积物颗粒大积平原的先堆积,颗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滨海地带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区和高纬度地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
11、丘、移动粒 小 的 后 堆沙丘)和黄土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积,具有分选性(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
12、点归纳总结-第5页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第5页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等地貌。3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应用喷出岩岩浆岩侵入岩形成过程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矿物结晶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颗粒较大成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碎屑物质,再沉积岩经风力、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实固结作用而成具有层理构造
13、,有的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石灰岩、料和化工原料;页岩、砂钾 盐 是 化 工 原岩、砾岩料;煤、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原料花岗岩突出特点常见岩石有流纹或玄武岩、气孔构造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 观 的 建 筑 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用处举例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具有片理大理岩、变质岩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构造或表板岩、石作用下,成分、结构等发面具有条英岩、片生改变而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带状麻岩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地表 形态 塑造 知识点 考点 重点难点 归纳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