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PID算法的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模糊PID算法的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模糊 PID 算法的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Fuzzy PID Control inCentral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ontrol摘要随着现代生活不断向智能化迈进, 人们对中央空调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空调的舒适性、 节能性等。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中央空调系统中使用智能化的冷水机组控制系统, 从而既能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又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文中首先分析了中央空调的工作机理和中央空调的大滞后、 大惯性的特性, 介绍了适合过程控制的模糊控制理论, 并给出了模糊PID 控制器的具体设计方法。 在
2、对中央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变频控制的基础上, 针对冷却水的水泵机组设计了模糊PID 控制器, 通过仿真表明模糊PID 控制可以较好的实现控制要求。 文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该系统采用西门子的S7-200 PLC作为控制单元, 利用模糊PID 控制算法, 通过交流变频调速器控制水泵速度, 保证系统根据实际负荷的情况调整流量, 实现恒温控制, 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能量。关键词 : 中央空调、 模糊 PID 、 PLC 、 变频器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Fuzzy PID Control inCentral air conditione
3、r System ControlAbstractA s m o d e r n b e c o m e m o r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d a y - b y - d a y , p e o p l e h o p e c e n t r a l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h a v e m o r e e x c e l l e n t c a p a b i l i t y, s u c h a s c o m f o r t a n d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m o
4、s t l y r e s e a r c h o n h o w t o u s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o n t r o l l e r t o c o n t r o l w a t e r c i r c u l a t i o n s ys t e m o f c e n t r a l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 s o t h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c a n s u p p l y c o m f o r t a n d u s e l e s s e n e r g y a s
5、 p o s s i b l e.I n t h i s p a p e r , w e a n a l yz e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e n t r a l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a n d i t s i n e r t i a a n d h y s t e r e s i s ; i n t r o d u c e f u z z y P I D c o n t r o l w h i c h i s s u i t f o r i n e r t i a a n d h ys t e r e s i s p r
6、 o c e s s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s e n t t h e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f o r f u z z y P I D c o n t r o l l e r. I n t h i s p a p e r. W e d o f r e q u e n c y c o n v e r s i o n d e s i g n f o r c o o l i n g w a t e r s ys t e m , a n d b a s i n g o n t h i s , w e u s e d f u z z y P I
7、 D c o n t r o l l e r t o c o n t r o l w a t e r p u m p s o f t h e c o o l i n g w a t e r s ys t e m. T h e p a p e r d i d s o m e s i m u l a t i o n s o n t h e c e n t r a l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e r m o d e l w i t h f u z z y P I D c o n t r o l l e r , a n d t h e n f i n i s h e d t h
8、 e h a r d w a r e a n d s o f t w a r e d e s i g n f o r t h e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T h e c o n t r o l s ys t e m t o o k t h e S 7 - 2 0 0 P L C a s c o r e a n d d r i v e p u m p s b y f r e q u e n c y c o n v e r s i o n. T h i s c o n t r o l c a n a d j u s t i t s p o w e r a n d c
9、a r r y o u t c o n s t a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 a s w e l l a s s a v e a g r e a t d e a l e n e r g y.K e y w o r d s :C e n t r a la i rc o n d i t i o n e r ,F u z z yP I Dc o n t r o l ,P L C ,F r e q u e n c y c o n v e r s i o n致谢在 论 文 完 成 之 际 , 我 要 特 别 感 谢 我 的 指 导 老 师 葛 锁 良 老 师 的热 情 关
10、怀 和 悉 心 指 导 。 在 我 撰 写 论 文 的 过 程 中 , 葛 老 师 倾 注 了 大量 的 心 血 和 汗 水 。 在 整 个 研 究 生 学 习 阶 段 , 他 广 博 的 学 识 、 深 厚的 学 术 素 养 、 严 谨 的 治 学 精 神 和 一 丝 不 苟 的 工 作 作 风 , 深 深 地 感染 和 激 励 着 我 。 从 课 题 的 选 择 到 论 文 的 即 将 完 成 , 葛 老 师 都 始 终给 予 我 细 心 的 指 导 和 不 懈 的 支 持 。 在 此 谨 向 葛 老 师 致 以 诚 挚 的 谢意 和 崇 高 的 敬 意 。此 外 , 我 还 要 感 谢
11、和 我 一 起 度 过 愉 快 地 研 究 生 生 活 的 何 明 、卢 娟 、 于 敏 华 、 任 磊 、 孙 德 亮 、 张 全 、 俞 宗 佳 、 凌 萍 同 学 , 和 所有 关 心 我 的 老 师 、 同 学 和 朋 友 , 尤 其 是 师 弟 们 , 在 我 的 论 文 完 成过 程 中 给 了 我 很 大 的 支 持 , 在 你 们 的 帮 助 下 , 我 才 能 克 服 学 习 中遇 到 的 困 难 , 顺 利 完 成 本 文 。在 研 究 生 学 习 期 间 遇 到 这 么 多 的 良 师 益 友 ,我 感 到 非 常 荣 幸 。这 段 美 好 的 生 活 经 历 将 伴 随
12、 我 的 一 生 , 它 也 会 是 我 生 命 中 最 宝 贵的 财 富 。最 后 再 次 感 谢 陪 我 一 起 度 过 研 究 生 阶 段 每 一 位 老 师 、 同 学 、和 朋 友 !作 者 : 方 鹏2 0 0 9 年 3 月目录第 一 章绪 论11. 1 引 言11. 2 中 央 空 调 控 制 方 法 的 研 究 现 状21. 3 模 糊 控 制 算 法 的 历 史 与 特 点31. 4 自 动 控 制 理 论 在 空 调 系 统 中 的 应 用 概 述41. 5 本 文 主 要 工 作6第 二 章中 央 空 调 控 制 系 统 的 节 能 设 计72. 1 中 央 空 调 系
13、 统 的 组 成72. 2 中 央 空 调 节 能 方 案 分 析92. 2. 1 中 央 空 调 冷 水 机 组 基 本 工 作 原 理 和 节 能 控 制92. 2. 2 变 频 调 速 技 术 在 中 央 空 调 中 的 应 用102. 3 本 章 小 结12第 三 章模 糊 控 制 算 法 研 究133. 1 模 糊 控 制 的 基 本 概 念133. 1. 1模 糊 集 合 以 及 隶 属 度 函 数 的 意 义133. 1. 2隶 属 度 函 数 的 概 念 与 选 择133. 1. 3 模 糊 推 理 及 相 关 概 念153. 2 模 糊 控 制 系 统 的 基 本 原 理17
14、3. 3 模 糊 P I D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的 基 本 方 法183. 3. 1模 糊 P I D 控 制 器 的 结 构 设 计183. 3. 2输 入 量 的 模 糊 化193. 3. 3模 糊 P I D 控 制 规 则 的 设 计203. 3. 4模 糊 量 的 清 晰 化223. 4 数 字 P I D 算 法 与 模 糊 P I D 算 法 的 控 制 效 果 比 较233. 5 本 章 小 结25第 四 章中 央 空 调 控 制 算 法 研 究 与 仿 真264. 1 数 字 P I D 控 制 算 法 与 仿 真264. 2 模 糊 P I D 控 制 算 法 与 仿
15、 真294. 3 本 章 小 结32第 五 章中 央 空 调 变 频 控 制 系 统 实 现335. 1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选 型335.1.1可 编 程 控 制 器 P L C的 基 本 功 能345.1.2西 门 子 S 7 - 2 0 0 P L C 系 列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特 点345.1.3西 门 子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软 件355. 2人 机 界 面 选 型 方 案355. 3 中 央 空 调 冷 水 机 组 的 P L C 组 态 与 硬 件 电 路 设 计365. 3. 1 P L C 的 输 入 信 号385. 3. 2 P L C 的 输 出 信 号39
16、5. 3. 3 通 讯 接 口415. 4 下 位 机 软 件 的 设 计415. 4. 1主 程 序 模 块425. 4. 2初 始 化 模 块425. 4. 3模 糊 P I D 控 制 子 程 序435. 4. 4电 机 变 频 与 旁 路 运 行 控 制 程 序435. 4. 5输 出 模 块435. 5 人 机 界 面 的 设 计445. 6 本 章 小 结47第 六 章结 论 与 展 望486. 1 工 作 总 结486. 2 展 望48参 考 文 献50插图清单图1-1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结构 .1图2-1中央空调机组冷水机组结构10图2-2冷冻泵的变频控制方案11图2-3冷却泵的变
17、频控制方案12图3-1高斯分布14图3-2三角形分布14图3-3梯形分布14图3-4模糊控制系统框图18图3-5模糊 PID 控制器的结构19图3-6模糊化函数20图3-7模糊子集的确定21图3-8模糊 PID 控制系统结构23图3-9 阶系统的数字 PID 算法阶跃响应曲线24图3-10 阶系统的模糊 PID 算法阶跃响应曲线25图4-1PID 控制27图4-2数字 PID 控制系统响应曲线29图4-3模糊 PID 控制系统结构图29图4-4输出的隶属度函数30图4-5输出的隶属度函数30图4-6模糊 PID 控制系统响应曲线32图5-1中央空调冷却水机组控制系统结构图33图5-2进水与出水
18、温度采集电路38图 5-3 水泵运行状态反馈电路38图 5-4 水泵驱动电路39图 5-5 过载处理电路39图 5-6 模拟量输出电路40图 5-7 变频旁路切换与变频器启动电路41图 5-8 变频旁路切换逻辑电路41图 5-9 主程序结构框图42图 5-10模糊 PID 控制程序结构框图43图 5-11电机变频与旁路运行控制程序结构框图44图 5-12启动主监控界面45图 5-13参数设定界面45图 5-14故障信息界面46图 5-15参数设定界面46图 5-16密码输入界面47表格清单表4-1K P的模糊规则表.31表4-2K I的模糊规则表.31表4-3K D的模糊规则表.31第一章 绪
19、论1.1 引言空调是现代化楼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央空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但是中央空调的能耗非常大,约占整个建筑的总用电量的60%70% 。降低空调循环水系统的输配电耗, 对于降低中央空调系统全年的运行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央空调的发展和对其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众多的冷水系统变流量调节方法。其中, 变流量变频控制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对冷水机组水泵的智能化控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的高精确度控制成为可能。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由制冷机组、冷却水循环系统、 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散热塔组成,如图1-1 所示。压缩
20、机、风机和水泵是中央空调的重要耗能部件,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不仅能基本保持室温恒定,让人感觉舒适, 更重要的是其平均节能效果高达30 以上,所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自然是最佳选择。图 1-1 中央空调系统主要结构在对中央空调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的控制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克服大滞后、大惯性特性,对于中央空调这种类型的系统其复杂性及控制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模型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节器参数的整定都是以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依据,其建模的方法通常有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两种。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且中央空调工作环境普遍存在着各52种各样的干扰,许多复杂的物理变化使得难
21、以完全从机理上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这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空调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得很难对其进行精确建模。(2) 系统的非线性。严格地说,所有的实际系统都存在非线性,只是非线性的程度不同而已。当系统的非线性不是很严重时,可用线性系统来近似,这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存在严重非线性环节的系统,采用线性化的处理方法常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有着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理论方法,而中央空调的非线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但非线性理论远非完善,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3) 系统的时滞特性。在绝大多数控制系统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时间滞后的特性,时滞的存在给系统
22、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系统出现扰动时,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控制效果,甚至出现发散震荡。因此,时滞对象被认为是最难控制的对象之一。 从 50 年代末以来, 在时滞控制方面先后出现了基于模型的方法(如Smith 预估控制、最优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等)和无模型的方法两大类,为解决中央空调这类的大时滞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策略。(4) 系统的多变量及强耦合特性。整个中央空调系统中,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如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风机系统等。因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导致了这些子系统中的变量以各种形式相互影响着,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的变量发生变化,增加了系统的控制的难度。大部分空调系统中还具有一些
23、其他的特性,如时变性、大惯性等。所以, 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控制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1.2 中央空调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央空调在正常运行时,需要根据室内外的工作环境温度、使用空调的空间大小和设定的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变量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行状况, 从而实现既能保证空调的舒适性又能尽量降低能耗的双重目标。故此,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对于一个空调的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基本都是由人工设定的钟控装置控制,系统定时启动和定时关闭,每天长时间全开或全关,轮流运行。这样对电网频繁的冲击,不仅恒温效果不佳,让人感到不适,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电能。70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模糊 PID 算法 中央空调 温度 控制系统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