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
《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合 肥 市 轨 道 交 通1号线滨湖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施工CD01标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B1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目录一、工程概述11.1编制目的1 1.2工程总体概况:1二、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2 2.1 挖方边坡塌方2 2.2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3 2.3 基坑泡水3 2.4 边坡超挖.3三、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3 3.1钢筋加工33.2钢筋绑扎与安装43.3砼浇筑后钢筋4四、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44.1轴线位移44.2标高偏差54.3结构变形54
2、.4接缝不严64.5脱模剂使用不当74.6模板未清理干净74.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74.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8五、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85.1轴线、尺寸偏差85.2混凝土结构裂缝95.3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05.4露筋105.5混凝土缺棱掉角115.6混凝土板面不平整115.7混凝土缝隙及夹渣125.8墙柱底部缺陷(烂脚)125.9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25.10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措施13六、防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156.1 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造成的渗漏15 6.2 施工缝、诱导缝、变形缝渗水.156.3混凝土裂缝产生渗漏156.4
3、预埋件部位产生渗漏166.5 防水工程引起的渗漏16七、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17 7.1 钢柱位移177.2 底脚螺栓位移177.3连接板拼装不严密17一、工程概述 1.1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为了消除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注:本监理细则仅适用于滨湖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1.2工程总体概况: 1.2.1项目概述滨湖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1号线终点站徽州大道站的西侧,主要承担1号线全线配属车辆的厂架修、定临修以及本段配属列车的停放、运用、整备、列检、月修等工作。滨湖车辆段位于规划贵州路以东、规划珠
4、江路以北,规划西藏路以西,规划遵义路以南的长方形地块内,占地面积约36.97公顷,其中1号线滨湖车辆段占地29.83公顷,其余为预留5号线停车场用地,约7.14公顷。其中场内房屋建筑共有17个单体,即联合检修库、运用库、物资总库、综合维修中心、综合维修车间、工程车库、含油污水处理站、空压机站、特种车库、材料棚、混合变电所、信号楼、洗车库、内燃机车库、轮对受电弓动态检测站、易燃品库和门卫室共17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00553平方米。 1.2.2参建单位:项目名称: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滨湖车辆段与综合基地CD01标建设单位: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总包单位: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 二、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2.1 挖方边坡塌方 2.1.1通病现象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 2.1.2处理方法对沟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 2.2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2.1通病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2.2.2 处理方法(1) 不合要求
6、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2) 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3) 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 2.3 基坑泡水2.3.1 产生现象 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2.3.2 治理措施(1) 已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2) 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刷边坡。(3) 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土夯实(3:7灰土);或挖出淤泥加深基础。 2.4 边坡超挖2.4.1产生现象边坡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洼,边坡加大。2.4.2 治理措施对局部超挖,可用块石填砌(浆砌
7、)或用3:7灰土夯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 三、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3.1钢筋加工 3.1.1通病现象(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3.1.2处理方法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截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对于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3.2钢筋绑扎与安装 3.2.1通病现象(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偏移;(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钢丝应绑成八字形。3.2.2处理方法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
8、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度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垫块间距应适宜,板筋垫块间距不大于1000mm,梅花形放置,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板底露筋,上层板筋应加马凳;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按规定检查钢筋的绑扎质量,绑扎缺扣数量不超过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在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值班,纠正和修复因混凝土工操作时对钢筋的践踏。混凝土振捣时发现钢筋移位立即纠正,随时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别是在现浇板的中部和与梁的交接处。 3.3砼浇筑后钢筋 3.3.1通病现象主筋偏位。3.3.2防治措施(1)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墙、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
9、移;(2)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带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捣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3)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墙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钢筋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3.3.3处理方法按照16的斜率调整柱筋位置,并在钢筋底部加设倒“7”字形相同钢筋型号规格的加强筋。四、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4.1轴
10、线位移4.1.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4.1.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4.1.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
11、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
12、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4.2标高偏差4.2.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4.2.2原因分析(1)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4.2.3防治措施(1)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测量水准点经换人测量闭合后才能施工,需经常检查水准点是否被破坏;(4)预埋
13、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4.3结构变形 4.3.1产生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4.3.2原因分析(1)支撑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直撑部分地基下沉;(5)预留孔洞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
14、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4.3.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模板拼装时,连接件应按
15、规定放置,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预留孔洞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4.4接缝不严 4.4.1现象由
16、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4.4.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4.4.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
17、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5脱模剂使用不当4.5.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4.5.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4.5.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
18、、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4.6模板未清理干净4.6.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4.6.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4.6.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
19、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4.7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4.7.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4.7.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4.7.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
20、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4.8模板支撑选配不当4.8.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4.8.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4.8.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
21、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五、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技术措施及处理方法 5.1轴线、尺寸偏差 5.1.1产生原因(1)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2) 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外露。(3) 砼局部缺浆石子多,形成蜂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缺陷 通病 防治 监理 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