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纯粹(cu)鞠躬尽萃亘古(gng)持之以恒B.契约(q)锲而不舍威慑(sh)蹑手蹑脚C.斑斓(ln)力挽狂斓仰慕(m)蓦然回首D.拙劣(zhu)相形见绌真谛(d)根深缔固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琅琅书声,任凭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
2、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A聆听B.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3、是()(2分)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囯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A.B.C.D.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
4、“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6.综合运用(共6分)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直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2分,只填序号)仍怜故多水,万里送行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示例:(谜面)
5、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谜面)_(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分)_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1)秋风虽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万间,_,风雨不动安如山
6、”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言:“_,_。”名著阅读(共5分)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B.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医生,他广闻博见,历经磨难,见识了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在革命的熔炉中从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7、的英雄形象。C在读书节“读对联,猜名著”的活动中,有一联是“一辆黄包车,为生活奔跑,满载酸甜苦辣;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答案是骆驼祥子和童年。D水浒在说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9.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的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3分)_二、阅读(共54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天末怀李白杜 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
8、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
9、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11.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
10、、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贯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卫指挥佥事:官名。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慓悍:矫捷勇猛。薮泽:湖泽。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
11、同的一项是()(2分)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C.赏罚信原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_15.“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
12、象特点。(5分)_(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中西礼节的差别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先说见面礼。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已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
13、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国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四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直到明朝建立以后,才固定为“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
14、。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带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
15、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B.第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
16、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第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2分)_(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2分)_(三
17、)议论文阅读(共8分)“熬”的境界王兆贵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
18、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_。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决定了输赢。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
19、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耽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选自读有所得,有删改)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段通过解释“熬”字的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B.第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C.第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
20、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D.第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生活中要“熬”出境界来。20.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兴越灭吴。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积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有如神助的境界。21.如何理解结尾段“岁
21、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4分)_(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一个人的麦田洛 水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对于我的火线回归,
22、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
23、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阳光烘
24、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远自意林,有删改)22
2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共4分)情节“我”的心理或表现父亲的心理或表现回家惊讶_力不从心游刃有余交流羞愧_考试_挥汗如雨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_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B.第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C.第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
26、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25.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_三、语言表述(共10分)26.某校初三(1)班举行了一次“校级三好学生”评比推荐讨论会,以下是讨论内容节选:同学甲:我建议推荐我们的班长黄骅,他是连续三年的班级三好学生,
27、成绩也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而且他还乐于助人,一直是学校“志愿服务社”的成员。同学乙:我也同意,黄骅体育也不错,他是我班排球队主攻手,带领我们获得过学校排球赛的亚军。同学丙: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黄骅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担任我班班长,花费了好多时间和精力,但从来没有怨言。班主任: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还公布一个结果:这次候选人的无记名投票推选,黄骅的得票数是全班最高的。请你根据讨论内容,完成下面这封推荐信。要求:信息全面、准确、有效;语言简练得体;符合文体要求;只需写推荐信的正文内容,不超过180字。(10分)推荐信尊敬的学校领导:_此致敬礼!初三(1)班班委会2018年4月30日四、写作(共60分
28、)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湖南省长沙市201
29、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鞠躬尽萃的“萃”应为“瘁”,亘(gng)应读“gn”;B.完全正确;C.力挽狂斓的“斓”应为“澜”,慕(m)应读“m”;D.拙劣(zhu)应读“zhu”,根深缔固的“缔”应为“蒂”。故选:B。【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见易错字。2.【答案】D【解析】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乐趣,多指老人,不符合语境中“三五好友”的表述。故选: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3.【答案】D【解析】A.重复啰嗦,“大约”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B.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改为“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或“是他们怀念那
30、个时代的原因”;D.没有语病。故选:D。【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4.【答案】A【解析】解题时,一定要将语句通读,了解其内容,再解答。此题文句内容是叙述“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所以为首句,紧接着应为进一步解释,“这”指代的内容,所以应在后,讲述“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应在后,是对的总结,如此正确的语序就为。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应选A。【考点】排列句子顺序。5.【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解答要注意
31、结合平时积累。ACD正确;B.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故选:B。【考点】古代文化常识。6.【答案】(1)(2)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欣赏。“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可见其中并无思乡情绪。故选:(2)本题考查古诗积累。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根据他所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
32、州同”和“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拟写谜面为: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3)本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新闻标题的一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细读这则新闻可知,新闻主体是古诗词诵读比赛,事件是圆满结束。综合表述即可。【考点】综合读写。7.【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考点】
33、名篇名句默写。8.【答案】C【解析】ABD正确;C.“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指的是名人传中的三个人物。故选:C。【考点】文学常识。9.【答案】这一现象体现了人们与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整个故事少了一份血腥,多了一些温情(言之有理可)【解析】题干问的是你怎样正确看待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这一现象;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作者宣扬的是向善求美的思想作答即可。【考点】名著综合。10.【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D项有误,诗人由李白流放江湘,很自然地想到被
34、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E有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故选:DE。【考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11.【答案】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但满腔的忍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及诗人情感的理解。“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一联虽系想象
35、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抒发了对李白的牵挂与思念之情。【考点】重点句子及诗人情感的理解。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通,通晓。B.制,制成。/规模。C.信,信用。/信任。D.名,出名/说出。故选:A。【考点】重点句子及诗人情感的理解。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
36、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示例的“之”为代词,代俞大猷;A.句中的“之”为代词,代他们;B.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C.句中的“之”为助词,凑足音节的作用;D.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故选:A。【考点】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14.【答案】(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只部队特别精锐。【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请,请准;迭,重
37、复;由是,从此。句子翻译为:(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只部队特别精锐。【考点】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15.【答案】“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军队训练严格;根据地形摆阵法;武器装备精良。戚继光形象特点:知识渊博、文武全才、坚毅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名闻天下的原因”进行筛选。戚继光刚来浙江,发现卫所军不能作战,于是招募了义乌、金华的老百姓当兵,并且加紧训练;他还按照地形制成阵法,精心研制并更换武器装备,从而使“戚家军”名闻天下。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
38、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从文中“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可以看出戚继光知识渊博;从文中“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可以看出戚继光有文韬武略之才;从文中“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可以看出戚继光坚毅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从文中“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可以看出有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考点】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
39、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从“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这句话可知,“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分析不正确。故选:C【考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说明文结构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绝大多数”不是指全部,如果删去的话,就变成“中国餐桌上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与原句意思不符,所以不能删去;分析不正确。故选:C【考点】文章内容、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和说明文结构的辨析能力。18.【答案】(1)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2)在西方,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解析】(1)结合课文内容,从“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中可知,应该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2)结合课文内容,从“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