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3ppt课件(全).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本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3ppt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3ppt课件(全).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3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四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节 新要素理论掌握新要素理论涵盖的内容;掌握技术差距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产业内贸易的内容及指数的测量;掌握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 学习目标 目标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波音777飞机的32个构成部分,波音公司承担了22%,美国制造商承担了15%,日本供给商承担了22%,其他国际供给商承担了41%。飞机的总体设计在美国进行,美国公司承担发动机等主要部件,然后将其他零部件运回美国装配。显然,波音777飞机是多国籍化的产物。引 例第三章
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思考:为什么美国波音公司波音777飞机的制造会采用如此耗时、复杂的供应链,并将生产外包于世界各地呢?这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何作用?第三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新要素理论一、新要素理论的内容二、新要素理论的评价第一节 新要素理论一、国际分工理论2 2 人力资本说1 1技术要素说3 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44信息要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实现了经济起飞,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高增长率。19561972年长达17年间达到平均10%的增长水平,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的高增长率秘密何在?美国经济学家丹尼逊和日本经济学家金
3、森久雄认为,“知识进展”的因素最为重要。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前后,日本政府以及日本财团都极其重视教育,制定和实施了有关的教育发展规划,为日本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日本完成工业革命的人力条件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优越得多,其平均文化水平比西方国家“经济起飞”时的平均水平高10多倍。资料卡二、新要素理论的评价 总体来看,新要素贸易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相比传统的有形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等无形要素对一国比较优势有着更重要的影响。尽管扩大了生产要素的内涵,但新要素贸易理论仍然是从要素的供给方面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质上是比较优势理
4、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修正,属于从传统贸易理论向新贸易理论的过渡阶段。第第二节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把国际贸易与技术差距联系起来,认为正是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至国外,当一国创新的技术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逐渐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最终将被技术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
5、,贸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产生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但在动态的经济社会中,科技发达国家的再创新、再出口是不断出现的。中韩主要工业产品技术差距分析 2009年韩国出口排前8名的产品分别为船舶、半导体、无线通讯器材、化学产品、机械产品、汽车、LCD和钢材。2009年上述8种产品出口额共计2327亿美元,占韩国当年出口总额的64%。韩国全国经纪人联合会等20余家经济研究机构就上述产品与中国产品的技术差距所作调查显示,两国相关产品的平均技术差距仅为3.9年,其中半导体和汽车分别为4.8年和4.7年,差距较大;钢材和化学产品均为3.3年,差距最小。此外,船舶、无线电通讯设备、机械产品和LCD
6、的差距分别为3.6年、3.6年、3.7年和3.8年。资料卡v 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产品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v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家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按照这一理论,从创新国和模仿国的角度,可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v 第一阶段(OA),即新产品阶段。v 第二阶段(AB),即产品成长阶段。v 第三阶段(BC),即产品成熟阶段。v 第四阶段(CD),模仿国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v 第五
7、阶段(D点以后),创新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惠普与Siemens携手简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2010年4月21日,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业务部旗下机构、全球领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与服务提供商Siemens PLM Software与惠普签署了一项全球合作协议。通过该协议,两家公司将支持客户采用能够快速缩短PLM项目实施时间的软件和服务。这项协议的签署,扩展了惠普的能力,使惠普能够直接面向全球销售PLM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地的企业设计、开发和部署完整的Siemens PLM Software解决方案。协议的目标是将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的产品生命周期流程实现全面集成,包
8、括管理、销售、市场营销、工程、采购、制造和服务等部门。同时,还将帮助企业缩减生产成本,促进原有平台的零部件重用,及时将相关信息交付给采购部门以进一步节约成本,并在新产品推介过程的早期就开始进行成本控制管理。资料卡v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含义如下:v 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随其生命周期不断变化。v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在国与国之间发生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四
9、、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三、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量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v 1.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原因v 克鲁格曼(Krugman)提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同类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重要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获得规模效益则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动因。v 2.产业内贸易的发展v 赫克歇尔与俄林在论述要素禀赋理论时作了严密的限定,其中一条假设是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当今世界,国际间资本流动,无论是数额还是速度都已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国际资本为了越过贸易壁垒,纷纷成立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开设子公司。在全球投资复苏过程中,跨国并购的上升势头最为明显。跨国公司既可以在
10、海外实现某些产品的生产转移,也可以实现完整产业的转移,或者出于全球化战略的考虑,可以将产品的各个生产阶段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国家,最后又集中到总公司装配。这些活动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国际贸易增长,有利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分工扩散的速度也有所增加,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v 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内贸易的论述,主要围绕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这两个方面来展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v 1.产品的差异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v 2.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v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同是服装,
11、缘何分属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 服装通常被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作为发达国家的法国,在出口服装的同时也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服装。实际上,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特殊的培训,加上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电脑辅助设计和制作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法国掌握这种技术的劳动者更具有人力资本的特征。这种产品在出口时聚集了大量的质量、品牌和技术效应,在其国内实际上应被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法国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服装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优势只是价格低廉而已。资料卡1.产品的差异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规模经济促进了加拿大汽车贸易的发展 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国际贸易 理论 实务 pp3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