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课件 高教版 中职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ppt
《第0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课件 高教版 中职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课件 高教版 中职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3.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3.3 原型法3.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3.5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3.6 案例讨论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为企业建立起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3.1.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和原则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 系统目标一般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指系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技术、方
2、法和手段,在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系统开发的效益上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战略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目标是在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系统开发在系统环境、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功能上要达到的目标。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手段复杂。(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3)质量要求高。(4)环境复杂多变。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至上的原则(2)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3)“一把手”原则(4)数据为主的原则(5)抓主线原则(6)人机合理分工原则5.
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一般来说,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1)必须有开发MIS的实际需要和迫切性(2)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3)必要的资金支持(4)领导重视与业务部门的支持(5)有一支不同层次的开发、使用、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队伍3.1.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建立和开发MIS的主要方式有:购买现成软件包、自行开发、委托开发以及合作开发等。主要从用户需求、开发成本、开发周期、技术力量、可维护性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加以比较,选择一种适合本单位的系统开发方式。3.1.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人员分工 根据一般惯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1.项目经理
4、2.系统分析员和系统设计师 3.程序员 4.数据库管理员 5.系统测试员 6.系统维护员 7.用户3.1.4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形成早期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1)目标含糊(2)通信误解(3)步骤混乱(4)缺乏管理控制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系统开发方法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以及相应的技术和工具,从认识论、方法论、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一套符合现阶段人们认识的系统开发原则的方法和工具以指导开发的全过程。目前比较流行且较成熟的系统开发方法有三种:(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先对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设计和实现
5、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结构化鄂分析、设计和编程。(2)原型法大致了解用户的问题,然后利用软件工具迅速地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再与用户一道运行和评价这个原型,若不满意则立即修改,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对问题认识、求解的模拟渐进过程。(3)面向对象方法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以及与对象有关的数据、操作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情况和属性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种类,弄清它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其核心思想就是对对象及与对象有关的数据、操作进行抽象。结构化生命周期法(SDLC,Structured Design Life Cycle
6、),也称为结构化方法,是一种采用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按照生命周期的工作步骤来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3.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3.2.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就像生命体和产品一样,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新系统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又被更新的系统所取代的,这个系统发展更新的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按照生命周期法的观点,系统开发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和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评价阶段。3.2.2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特点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
7、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地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或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也就是说,组织人力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渐地构成整体系统。结构化方法的特点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
8、结构化方法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面向用户的观点(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3)自顶向下地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的系统实施(4)开发成果规范化、标准化(5)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6)深入调查研究3.2.3结构化方法的五大阶段在结构化方法中,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五个首尾相联的阶段,称之为结构化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新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段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关系。指出现行
9、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逻辑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因此,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为“系统分析说明书”,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系统分析说明书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用户根据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他们所要求的系统。“系统分析说明书”一经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评价和验收的依据。(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概括地讲,已解决了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则是系统“怎么做”,也就是说,根据系统设计说明
10、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成总体合计和详细设计阶段两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为“系统设计说明书”。(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是按物理设计的设计方案付诸于系统实现的具体工作。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工作量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周密计划,合理组织,统筹调度和协调,以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实施阶段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的工作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
11、试之后应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5)系统运行阶段 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系统的日常运行进行管理、维护和评价。若运行结果良好,则送利益相关者;若存在一些小问题,则对系统进行修改、升级等;若存在重大问题,则用户只有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这标志着旧系统生命的结束,新系统的诞生。3.2.4 结构化方法的优缺点优点是强调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以整体优化为前提,按自顶向下的观点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强调严格地划分阶段,按步骤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和纠正。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要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审核不通过,不能进行后面阶段的开发。这样就避免了
12、开发过程中混乱无序的状态,减少损失和返工,这是一种曾广泛采用的开发方法。缺点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1)资源耗费过大。(2)缺乏灵活性。(3)不适合开发信息需求不确定的系统。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Relational Data Base Systems)、第4代程序生产语言4GL(4th Generaion Language)和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手段、工具都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3.3 原型法3.3.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原型法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
13、一个实验性的、简单鄂小型系统,称做“原型”,然后将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用户在使用原型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开发人员依据用户提出的评价意见对简易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不断地反复修改、直至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较为理想的管理信息系统。3.3.2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也没有明确的分工。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其基本开发过程如图所示。从图所示可以看出,原型法在建立新系统时可以划分为4个步骤。(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用户向开发人员提
14、出对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新系统的功能、界面要求等。(2)开发新系统的原型。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迅速开发出新系统的原型,交由用户试用。(3)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意见。此阶段至关重要,通过用户与开发者的交流尽量使用户的要求达到最大满足。若用户对新系统原型完全不能接受,则应回到第(2)阶段。(4)修改系统原型。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对新系统模型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回到第(3)阶段,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3.3.3 原型的种类和构造方法 原型的种类原型根据它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丢弃式原型和进化式原型两种类型。根据原型的应用目的和场合不同,又可分为3种类型:研究型
15、、实验型、演进型。原型的构造方法演进型原型构造方法根据其进化的过程不同又可分为演变式和递增式两种系统开发形式。(1)演变式(Evolutionary Prototyping)系统开发演变式系统开发的过程把系统开发看成一种周期过程,从设计到实现,再到评估,反复进行。最终产品将被看成是一种各个阶段评估的版本序列。研究型和实验型原型构造模式可以在进化式系统开发早期中混合使用。在演变式开发中开发人员根据用户要求反复修改自己程序,所以在进行工程的实际实施时,要注意加强管理和控制,必须围绕基本需求进行,否则会引起无休止的反复,使时间和费用都无法控制。(2)递增式(Incremental Prototypi
16、ng)系统开发递增式系统开发也称为“缓慢生长的系统”,主要用于解决需要集成的复杂系统的设计问题。采用此方法,在开始时系统有一个总体框架,各模块的功能及结构也十分清楚,但还没有进行具体实现。也就是说,系统应该完成什么功能,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又有多少模块组成都已经掌握,并且在以后不需要做更大的变动。即对模块的功能有了一些说明,只是每个模块还没有全部实现而已。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必须一个一个地完善这些模块。而且所有这些工作都基于一个前提,即系统的组织机构不发生变化,模块的外部功能不发生变化。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很类似于计算机工业中的插接策略,要用到一个功能,就插上一个功能模块。根据这种思想,递增式原
17、型的开发过程分为总体设计和反复进行的功能模块实现两个阶上图为递增式开发过程 上图为演变式开发过程3.3.4 原型法的优缺点原型法有以下一些优点:(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2)用户在系统开发中起主导作用(3)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4)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5)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原型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原型法常常显得无能为力。(2)对于有大量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出模型来供人评价,因为这类问题没有那么多交互方式,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清楚。(3)对于原来的管理基础不够完善,信息处理混乱的企业,容易造成工作过程不清晰,这样用原型法构造
18、原型有一定困难。(4)对于系统维护,由于原型法不经过系统分析,因此整个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不明确,系统开发的文档无法统一,容易给以后的维护带来困难。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方法,简称OO方法,是从80年代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如Smalltalk,C+等)逐渐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被誉为“研究高技术的好方法”,被视为解决“软件微机”的突破口。OO方法作为一种认识(建模)方法论,强调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模拟,把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工作量减少到最小,所以OO方法特别适合于系统分析和设计。3.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3.4.1 面向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课件 高教版 中职 管理信息系统教程 03 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 方法 教学 课件 高教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