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配餐3烹饪营养(4学时)电子课件.pptx
《营养与配餐3烹饪营养(4学时)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配餐3烹饪营养(4学时)电子课件.ppt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营养与配餐3烹饪营养(4学时)电子课件 项目三 烹饪营养【知识理论】1.了解烹饪的概念、产生历史、风味菜系及食物的烹调方法。2.理解营养素在烹饪中所发生的变化,掌握烹饪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3.掌握在烹饪中采用工艺手段保护营养素,提高食物营养价值的方法。【技能目标】1.能根据食物原料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烹调方式。2.能掌握保护该食物中某类营养素的注意点。【案例导入】奥运食谱没选川菜?选择奥运菜肴既要反映中国特色,还应符合运动员比赛期间食用的需要。1、饮食习惯:确定的餐饮类型为西餐占70%,亚洲餐占30%。在奥运会期间不会有陌生的新菜品,怕运动员们不敢尝,如果进食川菜的话有可能影响他们
2、的比赛成绩。2、成分:奥运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在原料上,质量和数量都应该有可靠的保证,川菜和火锅调料中的一些香料调味品在国外被视为药品成分,禁止使用。3、加工工艺:因为参与奥运会的人员众多,制作菜肴时应方便操作人员大批量加工,这就要求其加工工艺不能太复杂,对器具的要求也不能太高,食用时尽可能方便快捷,所以火锅也被排除在外。另外,由于吃火锅是现场加热,锅底不断沸腾产生蒸汽,天气热的话也令人很难忍受。川菜怎么吃出营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的川菜太重口味、重油、高盐、偏麻辣,四川因为地域原因,湿气重,多吃一些麻椒和辣椒对身体很好,但是北京的气候偏干燥,多吃麻辣对身体也不利。对餐饮企业来说
3、,最好能够入乡随俗。乔杰建议,川菜到了外地,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差异,最好也能适合当地人的口味,适当做一些改良,不必一味讲究正宗。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外来人口比较多,更应慢慢淡化本菜系的特点。比如说,在保持了烹饪方式、调味原则的基础上,将麻辣程度降低;菜品在烹饪过程中要少用猛火爆炒、高温油炸等方法;菜品的搭配做到营养均衡;红油川菜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少油分、鲜辣味的新川菜。对消费者来说,尽量做到膳食合理搭配。杨力建议,像辣子鸡、毛血旺等辣椒较多的川菜,不妨搭配吃一些白萝卜。因为萝卜属于凉性,既能解辣,还能顺气。如果点了水煮鱼等含油较多的川菜,最好同时点一盘凉拌豆腐或凉拌黑木耳,清火
4、又刮油。苦味食物更是油腻、麻辣的天敌,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素炒还是煲汤,都能达到去油清火的目的。屈浩则建议,吃完麻辣的川菜后,不妨点一碗棒面粥,通过摄入粗粮来增加粗纤维,可以促进消化。在川菜火锅中,肠子、毛肚等内脏类食品比较常见,但它们往往胆固醇很高,应尽量少摄取。吃火锅时,不妨在油碟里加一点醋,就不会觉得太辣了。在饮品上,冰冻的酸梅汤和乌龙茶是吃川菜时的最佳搭档。酸梅汁的酸味有中和作用,可减低食物的辛辣。乌龙茶里面有些成分对消除油腻很有帮助,也可以促进消化。吃完川菜后的直接后果是嗓子疼、上火,所以餐后,不妨配合菊花茶化解一下。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不善吃辣的北方人来说,吃辣应该适量,一周或
5、两周一次就足够了。吃辣后,餐后多补充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淡化辛味食物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任务一 中国饮食文化认知一、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原始社会据考古证明:距今50多万年前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洞穴里,有许多烧过的野兽骨骼和植物种子,说明北京人已懂得用火,而且掌握了保存火种的本领,火的使用和熟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烹饪的诞生。中国烹饪在原始社会阶段可划分为火烹、石烹、陶烹三个阶段。总观中国原始社会烹饪的三个阶段,具有烹饪方法原始,器具类型少,调味单一,经历时间长的特点,火食之道始备,使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为中国烹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中国烹饪的奠基阶段
6、-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从夏朝建立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覆灭。历经商朝、西周、共1500年左右时间。奴隶制的确立、发展和强盛,给农业和手工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特别是烹煮器、食器、酒器、乐器、礼器的大量制造,为中国烹饪带来了勃勃生机。总观中国奴隶社会的烹饪,对中国烹饪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继陶烹时代之后,中国烹饪器具进入了金属制品(青铜器)的时代。烹饪的基础理论基本产生,吕氏春秋、周礼、礼记、仪礼、论语、黄帝内经等书均有有关于烹饪方面的论述。筵宴初具规模,饮食市场形成,礼乐侑食,王室膳食制度完善,饮食服务明确。烹饪名人辈出,“鼎鼐之材”、“调和鼎鼐”的名厨时有出现,夏的少康、商的伊尹、周的姜尚、春秋
7、的易牙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烹饪大家。在商周时代,奴隶主生活奢侈,人类生活开始由饱暖向礼仪文化方面升华,在饮宴中不但珍馐罗列,味列九鼎,歌舞齐乐的豪华场面,而且陈列编钟,发生井然有序的乐曲,这就是古代“钟鸣鼎食”的饮宴文化。(三)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封建社会1、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烹饪从旧中国(公元475年公元577年)到南北朝时期的一千多年间,在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在论政的同时,对烹饪的理论和实践予以完整的论述,可谓集烹饪之大成。对中国烹饪有了较科学的认识。铁制烹饪工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得到了普及,铁制刀具,铁锅为中国烹饪传统工艺的定型立下了汗马功劳。铁锅使炒成为中国烹饪中最具特色的烹调
8、方法之一;刀具为中国烹饪的刀工工艺臻于精绝。总观中国社会初期的烹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烹饪原料不断增加,来源扩大;铁制烹饪工具为烹饪工艺又一次带来了飞跃;烹饪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烹饪理论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食谱及烹饪专著大量出现;食疗保健理论体系建立。在这一千多年里,中国烹饪有了务实性、科学地、全面的发展。占10%-14%;脂肪占20%-25%;糖类占55%-65%。2、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烹饪(1)中国传统烹饪体系完全确立烹饪原料进一步完善并开拓创新。明代开始,我国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象马铃薯、番茄、玉米等都是在明朝引进的,新农作物的引进给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中
9、国烹饪带来了新原料。烹饪手工工具系统全部形成,包括炉灶、灶上、案、案上及其它配套工具等,至晚清完全建立。烹饪工艺系统极大丰富。据陶文台先生考证,明代万历年间,烹调方法已有一百多种,这些烹调方法比较全面,且有创新。至清末中国烹饪体系完全确立,烹调工具、工序齐备,各环节操作规范化。这一手工工艺系统形成后至今基本没有大的变化。(2)传统烹饪理论体系完全确立至清末,烹饪专著及农书、类书、通书、笔记、医书、文学作品中的烹饪资料相当丰富,象明代韩奕的易牙遗忘,宋栩的宋氏养生部、宋公望的宋氏尊生部、高濂的饮馔服务箋、张岱的老饕集、清代曹寅的居常饮馔录、朱彝尊的食宪鸿秘、顾仲的养小录、李化楠的醒园录,袁枚的随
10、园食单,无名氏的调鼎集等宏篇巨著。从食谱到理论,终于走向成熟.总之,这一时期的中国烹饪传统风味流派体系,传统烹饪体系,传统烹饪理论体系完全确立,形成了杯盘罗列争奇艳,酒席繁杂食满汉的局面。2、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烹饪(3)传统风味流派体系完全建立至清末,地方风味流派,民族风味流派,医疗保健风味流派,从民间菜到宫廷菜,从市肆菜到宫府菜,从民族菜到寺院菜等风味流派完全形成以鲁、川、淮扬、粤“四大帮口”为主的地方风味菜至清代完全形成。鲁菜以历史悠久,注重内涵,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工于火侯,烹调技法全面,精于制汤,擅烹海鲜,宴席丰盛完美,五味调合百味香而傲立于世。川菜以取材广泛,注重调味,
11、菜式丰富多样、适应性强,擅烹山珍江鲜,擅用三椒,重麻辣鱼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而雄居世界。淮扬菜以选料鲜活细嫩为佳,注重刀工和火侯,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色彩艳丽,浓淡相宜,清心悦目,造型美观,生动逼真,别致新颖,卷、包、酿、刻等工艺独到,而闻名于世。粤菜以选择广博,菜肴讲究清爽鲜嫩,调料风味独特,烹调方法和调味方式自成一格,南国风情独特而靡声海外。(4)筵席文化前所未有的兴盛自唐朝筵席规格扩大后,明朝的筵席达到了顶峰。清代中叶各地筵席繁杂,菜品多样,有以头菜定格的宴会,也有民间的便席,名目繁多。仅满汉全席因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其程式、菜品、种类也都有所不同。满汉全席是清代烹调技术及筵席的代表作
12、。入席菜品最多时达二百余种。(四)中国烹饪开始走向世界-近现代从鸦片战争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1840-1949年),中国社会处在内外交迫,政治腐败,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西方文化也趁虚而入,中国的烹饪技术随之亦传向世界各国。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中国西学兴起。国人开创了以西学研究中国烹饪之先列,出版烹饪专著近百种,先后出版了清稗类销、食品化学、食品成份表、饮食与健康、实用饮食学、微生物学等等。西方的食品、食品科学和新式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大量传入中国。(五)中国烹饪发展的新阶段-现代从六十年代起,中国烹饪改变了几千年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出现了专门
13、的学校教育,将中国烹饪教育纳入了正规学校教育。随着烹饪教育的发展,中国烹饪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烹饪进入了大总传、大交流、大竞争、大融洽、大发展、大提高的时期,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国烹饪的发展。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从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专到专科、本科的院校应运而生,扬州大学还计划招收烹饪专业的研究生,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建立了自己的烹饪研究所,将中国烹饪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新阶段。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经中国烹饪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国烹饪
14、向着简简捷捷、实实用用、重重口口味,重花色、重味,重花色、重营营养、养、讲卫讲卫生生的方向发展。中国烹中国烹饪饪宴席的宴席的顶顶峰峰-满汉满汉全席全席 满汉全席,满清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二、烹饪的概念(一)烹饪的含义烹,作烧煮
15、加热解;饪,作成熟解;烹饪合称意思是加热食物使之成熟。狭义的烹饪专指饭菜的制作。广义的烹饪指将主食、副食的原料,由生到熟加工生产的过程。(二)烹饪与烹调的联系与区别烹,即加热烹炒;调,即配料调味;烹调合称意思是加热使食物成熟并调味。烹调与烹饪都有在生活中常被混用,但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烹饪”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各种饭菜变熟的整个过程。而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等都是为“烹饪”做准备的,为“烹饪”服务的。所以,从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开始,再根据各种不同制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操作,形成一个体系,这就叫做“烹饪”。相对说来,“烹调”的含义就窄得多了,简单地说:“烹调”是指副食品加工而言,
16、是副食品加工的简称。烹与调是菜肴制作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烹”就是加热处理,就是火候;“调”,就是调味。因此,“烹调”是烹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烹饪的作用烹饪作用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方面:1、杀菌消毒。细菌、寄生虫多不耐高温,一般在80度左右,即可以杀灭,因此,烹饪是杀菌消毒的有效措施。2、使生变熟。烹调可以使主、辅料和调料受热后由生变熟。各种食物原料大都要通过烹调才能成为可口的饭食或菜肴。3、促进营养成分分解,利于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须经过烹饪变化或分解,才能利于人体消化吸收。烹调能促进食物原料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减轻人体消化的负担,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4、使调解原料色泽,美化
17、菜肴形状。烹调可以使原料色泽更加美观,如叶菜类加热后会变得更加碧绿;鱼片会更加洁白;虾会呈鲜红色彩等。如鱿鱼、腰子等经花刀处理后,通过烹制可成为各种美丽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5、调合滋味,使菜肴可口,促进食欲。尤其是鱼、羊的腥膻味,更为人们所讨厌。通过烹调,呈味成份发生变化,加上调味品在加热中互相“扩散”、“渗透”、相互影响等作用,会使一些腥膻异味或许多单一味变为人们所喜欢的复合美味,从而促进食欲,如:“糖醋鱼”、“蘑菇鸡“等。6、调剂汁液,促使菜肴丰润。食物原料在加热中,在一部分水分溢出被蒸发,使主、辅料变为脱水状态。这样,在烹制中加入鲜汤和调味品,就容易被吸入主、辅料内使菜肴口味更加鲜美
18、。当然要科学的掌握菜肴在烹制过程中添加鲜汤和调味的最佳时间。“烹饪”与“烹调”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常把烹饪与烹调混为一谈,这其实是不对的。“烹饪”一词有狭义和广义的解释。狭义的解释,是煮熟食物;广义的解释是泛指各种饭菜变熟的整个过程。原料的选择、初步加工、切配等都是为“烹饪”做准备的,为“烹饪”服务的。所以,从原料选择、初步加工、切配开始,再根据各种不同制品的不同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操作,形成一个体系,这就叫做“烹饪”。而“烹调”的含义就窄得多,简单地说:“烹调”是专指副食品加工而言,是副食品加工的简称。烹与调是菜肴制作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烹”就是加热处理,就是火候;“调”,就是调味。因此,“
19、烹调”是烹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国菜肴“八大菜系”之说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川、粤、闽、苏、浙、湘、徽享称为“八大菜系”,即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福建菜、江苏菜、浙江菜、湖南菜、安徽菜。视频:中国八大菜系(11min)(https:/ 食物烹饪方法及其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一、中餐烹饪方法介绍(一)以油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法烹饪中作为导热介质的油,主要有植物性的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色拉油和动物性的牛油、猪油
20、、羊油、黄油等。猪油、植物油的分解温度在250-290之间,黄油、人造黄油的分解温度在140-180之间,因此通过控制油温,可得到烹调所需的各种温度。1、炒2、煎3、炸4、熘5、爆(二)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法水的比热、潜热非常大,导热系数是油的2倍以上,因此加热较快,传热迅速,热量渗透性较强。以水为传热介质加热时,物料中的水溶性成份会溶解在水中,这既会导致物料营养素流失,也可以加以利用,从而制作鲜美可口的汤。1、蒸:清蒸、粉蒸等。2、烧。可分为红烧和白烧。红烧是将主料先煮、炸或煎至略熟,加入酱油及其他调味料烹调,使烧煮出的菜色多呈现酱红色的一种烹调方法。白烧不加酱油。3、焖。焖指将质韧的物料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配餐 烹饪 学时 电子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