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全册教案.pdf
《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全册教案.pdf(10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结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 .结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朴应用。过程与方法1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抱负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敢于探索的精神。2 .渗透抓住重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
2、哲学思想。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
3、 .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解决?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解决?小结1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2 .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抱负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重要因素(质量)的解决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3.一个物体能否当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4 .一个物体能否被当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当作质点。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干看作质点?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
4、能否被看作质点?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二、参考系导入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学生活动让学生观测图1.1-3和 阅 读 图 右 文 字,回答以下问题1.得出什么结论?2.就图1 .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小结1 .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月亮在莲花般
5、的云朵里穿行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三、坐标系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 0 m栏。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教师提醒: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当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3.
6、位置的表达方法,例:x=5m。学生讨论:假如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小结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达物体的位置。巩固练习1 .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B o 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C 电扇的叶片D o 自转中的地球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对的的是()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C。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 D。质点是一种抱负化模型,无实际意义3.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一方面必须选定参考系B。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C 研究同一物
7、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D。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也许是不同的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A o 船和山 B o 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布置作业教材第13页问题与练习教学后记:第 二 节 时间和位移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达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
8、位置、时间与位移的相应关系。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解决方法。2.会用坐标表达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 .会用矢量表达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达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对的结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达位移。课时安
9、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新课教学一、时间和时间间隔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相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假如建立一个表达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达,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达。学生讨论如图所示,物体沿直线从。点开始运动,假如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一秒,则下列各说法中分别表达哪一点或线段。前 3s内:(第)2 s 末:第 3
10、s初:第二个2s内:二、路程和位移重新讨论提问学生的问题,问学生为什么不从此外一条路走?学生会不久回答此外一条路远,那么从不同的途径走就没有相同之处吗?当然有,那就是初始位置和末位置是相同的,所认为了准确描述这两种运动,就需要引入两个不同的概念。小结1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达,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问题:物体的位移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情况?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课堂训练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关系的对的说法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运动
11、,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也许相同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也许为零三、矢量和标量象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象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问题: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物理量,说明它们是标量还是矢量。答:温度、时间、质量、密度等是标量,速度是知量。问题:我们知道,假如一个口袋中本来有2 0 k g 大米,再放入1 0 k g 大米,口袋里共有3 0 k g大米。那么假如一个物体第一次的位移大小为2 0 m,第二次的位移大小为1 0m,则物体的总位移是不是3 0 m 呢?问题:阅读教材的思考与讨论,能否得出分位移和合位移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知
12、量运算的一般法则(实验班)。教师总结1 .当两个矢量共线时,可以用算术运算,但一方面要设定正方向。2 .当两个矢量不共线时,合矢量和分矢量必将构成一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3 .不共线矢量的运算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叫三角形定则。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问题:要想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怎么办?答:对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用直线坐标系来描述。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置用点来描述,记为x=?;位移是位置的变化,记为A X,A X=X 2X”分析讨论:一个物体从点沿直线运动到点,己知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求物体的位移?负号的含义?能否在直线坐标系中表达出来?小结:物理中矢量的正负不表达
13、大小,只表达方向,当规定了正方向后,正值表达与正方向同向,负值表达与正方向反向。反之亦然。巩固练习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对的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2.一个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刻01234位置坐标/m05-4-1-7(1)几秒内位移最大A。1s 内 B。2s 内 C。3s 内 D。4s 内(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A。第 1 s 内 B。第 2 s 内 C。第 3 s内 D。第
14、4 s 内(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1s 内 B。2s 内 C。3s 内 D。4s 内(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 1 s 内 B。第 2 s 内 C。第 3 s内 D。第 4 s 内3.某人沿着半径为R 的水平圆形跑道跑了 1.7 5 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 m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 o 路程为3.5nR、位移的大小为行火 D 路为0.5 n R、位移的大小为拉火布置作业教材第页教学后记: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一速度三维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达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
15、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能力目的】1 .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解决,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意目的】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速度
16、,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1.如何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如何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如何拟定的.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朴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教学过程】初始位置/m通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 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
17、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 2 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问题1:比较A 和 B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 和 D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问题3:比较B 和 C 谁运动的快,为什么?一.速度1.定义:位移A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4的比值用v 表达.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达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r2.定义式:v=.3.单位:国际单位:m
18、/s(或m s-i)常用单位:k m/h (或 km h)、cm/s(或 c m s).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假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问题:百米运动员,1 0 s时间里跑完1 0 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回答:每秒平均跑10 m。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答: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 10米,有 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
19、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达其快慢限度。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万表达.2)说明: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达其快慢限度。表达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限度。这事实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当作是匀速运动来解决.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一一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朴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口 =1 O m/s代表这I 0 0米内(或1 0秒内)的
20、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 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 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lOm/s?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也许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 就 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主线区别.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2.瞬时速度(1 )定义:运动物体通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
21、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A/f 0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工=竺 在 f 0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t(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三.速 率:1.瞬时速率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2 )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2.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22、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故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2 )速率是标量。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例 题 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 0,w/6,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0 .1 s 内位移一定是imB.在这一时刻之后1 s 内位移一定是1 0 mC.在这一时刻起1 0 s 内位移也许是5 0/D.假如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 0 0 机路程所需时间一定 是 1 0 0 s【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 0,n/s 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
23、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也许。所以选项X、B 均错。假如从某时刻(速 度 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 s 内位移也许为5 0?,所以选项C 对的,假如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通过1 0 0 0 m 路程所需时间t=1 0 0 s。对的选项是C、D.【例 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 0 m,又以2 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s为总位移,亡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t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全过程的位
24、移5-1 2 0/7 7s&)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乙=s-2 0 5W 3s 60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心=s=30 5匕2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1+/2=5 05 c s +s 1 2 0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m/s2.4m/st r,+t2 5 0*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假如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3=包=2=2 .5 7 7 7 4 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2 2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巩固练习】教学后记: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
25、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和位移)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运用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会测量瞬时速度3.明确速度-一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信息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解决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即要动手,又要动脑5.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