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学)案.pdf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教(学)案.pdf(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科:册 数:教师电子备课学 年 第 学 期)教 师:任 教 班 级:教学进度周别时 间教学容(单元)时数备注19.1-9.7长度单位529.8-9.14100以的加、减法539.15-9.21100以的加、减法5中秋节49.22-9.28100以的加、减法559.29-10.5国庆放假5国庆假610.6-10.12角的初步认识5710.13-10.19表 乘 法(一)5810.20-10.26表 乘 法(一)5910.27-11.2表 乘 法(一)51011.3-11.9复习、期中测试51111.10-11.16观察物体51211.17-11.23表 乘 法(二)51311.24-11.3
2、0表 乘 法(二)51412.1-12.7表 乘 法(二)51512.8-12.14认识时间51612.15-12.21数学广角51712.22-12.28总复习51812.29-1.1总复习5元旦191.5-1.11总复习5201.12-18总复习、期末测试5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 学 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 单 位,初步建立1厘 米 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
3、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卜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卜单元教学重、难 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
4、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 一 课 时 认 识 厘 米教 学 容:课本 P2-3,例 1、2、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 一 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情 景 导 入,激发兴趣谈 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
5、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 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 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四、操 作活动,建立表象(-x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
6、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 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r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o刻 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 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 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
7、表象。(-X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 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
8、,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 学 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 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 道1米=100厘 米;3 .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 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 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 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 .提 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
9、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 .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 识 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 不 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 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 度 单 位“米”。(-)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 .观 察 这 把 米 尺,它 的 每 两 个 刻 度 之 间 是 多 长?(10厘 米,也 就 是 说 米 尺 以10厘米为单 位)2
10、 .观 察 自 己 的1米 卷 尺,看 看 和 教 师 米 尺 的 刻 度 是 不 是 一 样 的?3.那 么1米 到 底 有 多 长 呢?(1)用 直 尺 在 黑 板 上 画1米 长 的 线 段。(2)用 直 尺 比 一 比 从 地 面 到 讲 台 的 什 么 地 方 的 高 度 是1米。(3)两 只 手 臂 展 开,用 卷 尺 量 一 量 看 到 什 么 地 方 是1米。(4)两 个 人 互 相 量 一 量 身 高,从 地 面 到 身 体 什 么 部 分 是1米。(5)用 米 尺 量1米 长 的 绳 子。(应 该 注 意 什 么 问 题?)4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在 讲 台 上 量
11、出2米 长、3米 长 的 绳 子 给 大 家 看 一 看。(二)厘 米、米之间的关系1 .那 么 今 天 我 们 学 习 的 米 和 昨 天 学 习 的 厘 米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呢?2 .这 条 是1米 长 的 绳 子,请 你 用 以 厘 米 为 单 位 的 刻 度 尺 量 一 量,看 看 它 有 多 少 厘 米?3.小 结:1米 也 就 是100厘 米。(板 书:1米=100厘 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 示 卷 尺。介 绍:这 是 在 测 量 比 较 长 的 距 离 时 用 的 卷 尺。它可以量很长 的 物 体 和 距 离。2 .用 卷 尺 量 物 体 的 方 法
12、:在 用 卷 尺 量 物 体 的 长 度 时,一 定 要 从 物 体 的 一 头 开 始,拿住卷尺 一 端,对 齐 要 量 物 体 的 另 一 端,卷 尺 要 放 平 拉 直,再 看 另 一 端 在 尺 子 的 什 么 刻 度 上,这样 才 能 量 出 准 确 的 长 度。三.巩固反馈1 .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 .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认识线段教 学 容:课 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
13、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刻 度 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 学 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 较 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
14、题。二、观 察 体 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 一 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 错 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 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
15、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 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 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
16、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 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 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 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 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
17、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 一 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容:课本第7 页教学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
18、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推长,不可能。我1米 多 高,才到旗杆的底下。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课本第9页 第8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容:100以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容是在学
19、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 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的两位数加、减
20、 两 位 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 法 估 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 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 学 容:课 本P12P13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
21、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 导 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 题 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 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O学生说想法
22、及理由。独 立 思 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 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 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 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 过 练 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
2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容:课 本p 1 4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 现1 0 0以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 现1 0。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 学 过 程:一、情 景 导 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 )班和 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
24、,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3、小结。今天学的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 书 课 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 名 汇 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 位 满 十,向十位进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 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25、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 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 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 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 学 容:课 本 P15-P15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 战 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