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5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巳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神、允之任也。1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
2、坐备顾问奋不题身B.遂诳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立头以身诳国C.庶遢鸳钝 再而衰,三而遢邈尽全力D.至于斟酌损也 香远逊清精适求精1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 5 .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2分)1 6 .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I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果常平米,多作I S 粥药齐U,遣使
3、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节 选 自 宋史.苏轼传)【注释】路:行政区划名。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熊(z hd n):稠粥。【参考答案】1 3 .C1 4 .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意思对即可。2分)1 5 .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 点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 6 .示例一:苏轼做到了。面对饥疫他一方面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想方设法救济饥民;另一方面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示例二:苏轼做到了。作为杭州知州,他
4、在杭州遭遇饥荒和瘟疫时,想方设法救助饥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针对救饥民、治病人具体分析,一 个方面2 分,共 4 分。若针对上述两方面综合分析,能说明“尽职尽责”亦可)【参考译文】【链接材料】苏轼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府。到杭州后,杭州大旱,饥僮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2021河南)【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役也,父命
5、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申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 选 自 孟子)【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Q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目:“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知倒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 选 自 新唐书何易于传)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 诧),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
6、地方。初(sh6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 分)(1)丈夫之冠也 冠:(2)得志,与民申之 由: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甲】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 分)17.根据你对语段【甲】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乙】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 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男
7、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句意为: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为: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3)本题考查语言赏析。结合具体语句,从修辞及其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孟子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用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气势,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
8、,义正同严,气势磅礴。(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梳理语段内容,结合相关语句来做出判断。根据“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等语句可以看出,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体现了甲文中“义”的特点,不惧自己获罪,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特点,据此,何易于能称得上“大丈夫”.答案:(1)行冠礼;遵从。(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4)能称得上“大丈夫”。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 诏(抗诏),不惧权势。【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
9、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10、通达明快。【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 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 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
11、何易于曾经做益昌县县令。益昌县的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税赋来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搁置诏书。差役争辩说:“皇上的诏书怎么能搁置?我不过丢一条命,大人您难道不会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于说:“难道我为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的木牌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因为何易于勇于挺身为百姓,)到底也没有把这事上报而弹劾他。(2 0 2 0河南)【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12、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该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13、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 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节 选 自 洪 迈 容斋随笔)注: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操心制行:思虑行动。孙氏:孙权。言如蓍(s h l)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 卜(一样准确)。1 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DA.闻不求厚达于诸候隔篁竹,用水声B.明明灭可见以伤先帝之明C.足兵甲已是不足为外人道也D.
14、谋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1 6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 7.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1 8.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3分)16.因此我感奋激发,干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17.这两段何国r对作并人生自承大影响的三件大学: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 目的是我达胞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尸刘氏父f的真挚矮情,并以先辈创业的殷堆激励禅,18.千百年来,他被誉为“将 装 “正义”的化身 有大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游,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迂局面
15、,北伐曹操,南结孙叔,统天F的宏伟蓝图,曹发明木华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穹,叫做诸葛茂野,可 电卜矢供发 诸 葛 亮 生“树射“捽、死而后已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钟汴的代衣人物 杜甫曾评价他:“三顾赖烦大卜计,两朝开济&臣心,出部未捷次先死,长使英雄汨满禄”他 的 生,是久经号般的一生、与人与天价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械中的一生,无私欲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数的一生n得上模越军幡、模花丞相 优秀相父 所以,他被称作“千哉人”*【参考译文】【乙】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虑行为,全都出于对刘玄德(刘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
16、诚,他生在乱世,亲自耕田谋生,假如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就是一定的。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和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能互相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占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不容变更之论。(2 0 1 9河南)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霭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
17、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乙】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节
18、选自王士性 广游志)注: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1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1 5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 6 .语 段【甲】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 分)17 .语 段【乙】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甲】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案】14.B解析: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 排空”是冲向
19、天空。15.我看那巴陵的没好情状,全在洞庭湖上。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译。16 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能把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卜.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 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17.语段【乙】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一)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语段(二)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
20、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参考译文】【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2 0 1 8 河南)【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于胤环,心乐
21、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不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 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 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理厄
22、,蕴口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注】用事:执掌政权。奇特: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遣遇放逐。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肪之苦。理(y i 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出:卷石底以出/生则无敌国外患者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看相乐D.环:四面竹树环台/场除皆山也1 5.把 语 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潭西南而望,斗 折 蛇 行,明灭可见。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3、 _ _ _ _ _ _ _ _1 6.语段(甲 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7.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甲】做着感到 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答:_【参考答案】1 4.D (2 分)1 5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陷时现。(“斗”“蛇”1分,大 意1分,共2分)1 6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
24、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对即可,一 点1分,共3分)1 7 .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小潭厂环境凄清。(意思对即可,一 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柳宗元转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
25、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2 0 1 7河南)【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5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