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操作系统原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操作系统原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操作系统原理.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要求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2.深入理解进程线程模型,深入理解进程同步机制,深入理解死锁概念及解决方案。3.掌握存储管理基本概念,掌握分区存储管理方案,深入理解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4.深入理解文件系统的设计、实现,以及提高文件系统性能的各种方法。5.了解1/0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1/0软件的组成,掌握典型的1/0设备管理技术。6.了解操作系统的演化过程、新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考试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基本概念: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2、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的、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地运行(是具有各种功能的、大蜇程序模块的集合)。任务:1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2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鳍:并发性(用户程序与用户程序之间并发执行;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之间并发执行)、共享性(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随机性(要充分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生送1批处理操作系统(成批处理、SPOOLing技术)简单多道批处理系统2分时系统(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及时性)3实时操作系统硬实时软实时系统(实时时钟管理、过载保护、高可靠性)4嵌入式操作系统可针对需求
3、进行裁剪、调整和生成(高可靠性、实时性、占有资源少、智能化能源管理、易于连接、低成本等)5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某一时间为单用户服务、图形界面、使用方便)6网络操作系统集中式分布式模式(共享数据、资源及服务同运算处理能力)7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同一操作系统、资源的深度共享、透明性、自治性)集群8智能卡操作系统资源管理、通信管理、安全管理、应用管理2、操作系统主要功能。边熊1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进程间通信、调度2存储管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存储保护、内存扩充3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4设各管理需具备中断处理、错误处理等功能5用户接口3、操作系统
4、发展演化过程,典型操作系统。发:1手工操作2监控程序(早期批处理)3多道批处理4分时系统5.UNIX通用操作系统6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Win)7.Android操作系统4、操作系统结构设计,典型的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结构:1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密、接口简单直接、系统效率较高)2层次式结构分层原则(同整体式、模块间结构关系清晰、增加替换不影响其他层次)3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运行在用户态的并以客户机服务器方式进行的进程层(可靠、灵活、适宜千分布式处理的计笢环境)二、操作系统运行机制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环境和由其他的系统软件组成的软件环境。寄存器:1用户可
5、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2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PSW)指令类型:访问存储器指令、1/0指令、算数逻辑指令、控制转移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1、内核态和用户态。内核态(管态):操作系统管理程序运行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特权级别。可执行全部指令(包括特权指令),使用所有资源,并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用户态(目态):用户程序运行时的状态,具有较低的特权级别。只可执行非特权指令。CPU状态的转换:1目态管态的转换通过中断或异常2管态一目态的转换通过设置PSW指令(修改程序状态字)2、中断与异常。虫:指CPU对系统中或系统外发生的异步事件的响应。(中断源中断请
6、求中断处理程序中断断点中断响应中断返回中断字中断向撤表)控:能充分发挥处理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的实时能力系统:硬件中断装置和软件中断处理程序(中断诸求的接收、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典型:1.1/0中断1/0操作正常结束、1/0异常2时钟中断维护软件时钟、处理器调度、控制系统定时任务、实时处理3硬件故障中断4程序性中断(由操作系统完成程序自已完成)5系统服务请求(访问中断)由处理器提供的专用指令(访管指令)来激发甡赏:指CPU对系统内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响应。分:1中断时钟中断输入输出(1/0)中断控制台中断硬件故障中断2异常程序性中断访管指令异常多级中断作用:1对各类中断信号依据其紧急程度和重要性
7、划分级别。2解决如果有重要程度相当的多个中断信号同时到达时,如何选择首个被处理的中断信号的问题。多级中断方法:固定优先数、轮转法一类不可屏蔽的中断信号:机器故障中断。3、系统调用接口。访管指令把用户态切换成内核态,并启用操作系统。系统调用:用户在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子功能。区别(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调用):1运行在不同的系统状态2状态的转换3返回问题4嵌套调用分类1进程控制类系统调用2文件操作类系统调用3进程通信类系统调用4设备管理类系统调用5信息维护类系统调用广义指令(系统调用命令)和机器指令的区别:机器指令是由硬件线路直接实现的,而“广义指令”则是由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字程序
8、模块,即软件实现的。在系统中为控制系统调用服务的机构成为陷入(TRAP)或异常处理机构。4、存储系统。计算机存储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三个问题:容量、速度和成本。容量、速度和成本的匹配问题:采用层次化的存储体系结构存储访问局部性原理:提高存储系统性能的关键存储保护:1界地址寄存器(界限寄存器)5、1/0系统。2存储键内存储器硬盘存储晷磁誉机光盘存偏器l/0结构:外部设备的控制器通过1/0硬件结构与中央处理器连接。通道:独立千中央处理器的,专门负责数据1/0传输工作的处理单元。控点实现中央处理器和各种外部设备并行工作。存慷暴的层次结构DMA技术(直接存储器访问):通过系统总线中的一个独立控制单元,自
9、动地控制成块数据在内存和1/0单元之间的传送。缓冲技术:用在外部设备与其他硬件部件之间的一种数据暂存技术,它利用存储器件在外部设备中设置了数据的一个存储区域,称为“缓存区”。甩途:1用在外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上的。2用在外部设备和处理器之间的。根本原因:CPU处理数据速度与设备传输数据速度不相匹配,需要用缓冲区缓解其间的速度矛盾。6、时钟(Clock)。分:硬件时钟和软件时钟醮:1绝对时钟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受外界干扰、独立运行的一种时钟。2相对时钟(间隔时钟)只计算从某一个时间初值开始的一段时间间隔。软件时钟与硬件时钟的同步工作,由操作系统负责维护。三、进程线程模型1、并发环境与多道程序设
10、计。并发环境采用并行操作技术,并发程序在各自处理机上运行。多道程序设计: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执行。(最基本、最篮要的技术)且殷: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系统吞吐量)控点:独立性、随机性、资源共享性程序的并发执行:并发程序在执行期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并发程序执行结果不可再现。实现多道程序设计时,必须协调好资源使用者与被使用资源之间的关系。2、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块(PCB)。进程:对正在运行程序的一个抽象。血: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以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特性:并发性、动态性、独立性、交往性、异步性公送1系统进程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完成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2用
11、户进程运行用户程序,直接为用户服务。联系和区别(进程与程序):1联系: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组成。2区别: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具有创建其他进程的功能。进程控制块(PCB):用来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的运行变化过程。醒:调度信息和组成信息。组织:线性方式、索引方式和链接方式。3、进程状态及状态转换。三态模型:运行状态、就绪状态、等待状态五态模型:运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创建状态、结束状态七态模型:运行状态、就绪状态、阻塞状态、创建状态、结束状态、就绪挂起、阻塞挂起念、%待的已经虹三态转换图五态转换图4、进程控制:创建、撤销、阻塞、唤醒、fork()的使用。进
12、程控制是通过原语来实现的。愿:由若干条指令所组成的程序,用来实现某个特定的操作。(不可分割、不可中断;必须在管态下执行,并且常驻内存)控制:创建原语、撤销原语、阻塞原语、唤醒原语。fork():父进程通过调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新创建的子进程基本与父进程相同。控点:只被调用一次,却会返回两次;一次是在调用进程(父进程)中,一次是在新创建的子进程中。5、线程基本概念,线程的实现机制,Pthread线程包的使用。线程: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线程,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屋性:海个线程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一张线程描述表,线程描述表记录了线程执行的寄存器和栈等现场状态。不同的线
13、程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序,即同一个服务程序被不同用户调用时操作系统为它们创建不同的线程。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该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线程是处理器的独立调度单位,多个线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一个线程被创建后便开始了它的生命周期,直至终止,线程在生命周期内会经历等待、就绪和运行等各种状态变化。控点创建一个新线程花费时间少(结果亦如此)。创建线程不前另行分配资源,因而创建线程的速度比创建进程的速度快,且系统的开销也少。两个线程的切换花费时间少。由千同一个进程内的进程共享内存和文件,线程之间相互通信无须调用内核,故不需要额外的通信机制,使通信更简便,信息传送速度也快。线程能独立执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处理器
14、与外围设备并行工作能力。龋:调度:线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进程作为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并发性;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也可以并发执行。拥有资源:进程拥有自己的资源;线程无资源,但可以访问其隶屈进程的资源。系统开销;进程切换的开销也远大千线程切换的开销。实现机制:1用户级线程可以在不支待线程的操作系统上实现;允许每个进程有自己定制的调度算法。2内核级线程线程的调用都以系统调用的形式实现。3混合实现方式使用内核级线程,然后将用户级线程与某些或者全部内核线程多路复用起来。比较:1线程的调度与切换速度2系统调用3线程执行时间Pthread线程包:基千该标准实现的线程包(都含
15、有一个标识符、一组寄存器和一组存储在结构中的属性)。6、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信号量及PV操作,管程。在逻辑上具有某种联系的进程称为相关进程;在逻辑上没有任何联系的进程称为无苤进程。进程同步是指多个进程中发生的事件存在某种时序关系,必须协同动作,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进程的互斥是指由千共享资源所要求的排他性,进程间要相互竞争,以使用这些互斥资源。互斥解决做法:1由竞争各方平等协商2引入进程管理者,由管理者来协调竞争各方对互斥资源的使用。临界资源: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福要互斥使用的硬件或软件资源,如外设、共享代码段、共享数据结构等。资源共享的程度:互斥、死锁和饥饿进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相互感知的程
16、度交互关系一个进程对其他进程的影响潜在的控制问题相互不感知(完全不了解其他竞争一个进程的操作对其他进程互斥、死锁、饥饿进程的存在)的结果无影响间接感知(双方都与第三方交通过共享进行协作一个进程的结果依赖千从其互斥、死锁、饥饿互,如共享资源)他进程获得的信息直接感知(双方直接交互,如通过通信进行协作一个进程的结果依赖于从其死锁、饥饿通信)他进程获得的信息同步机制准则:1空闲则入2忙则等待3有限等待4让权等待互斥的软件方法:在进入区检查和设置一些标志,如果已有进程在临界区,则在进入区通过循环检查进行等待;在退出区修改标志。簦:1单标志算法2双标志、先检查算法3双标志、后检查算法4先修改、后检查、后
17、修改者等待算法互斥的硬件方法:用一条指令完成读和写两个操作,因而保证读操作与写操作不被打断方法:1.TS(Test-and-Set)指令2.Swap指令(或Exchange指令)信:可用资源实体的数倡。初值:非负整数值空闲资源总数负整数值当前等待临界区的进程数PV操作:P原语相当于进入区操作;V原语相当千退出区操作使用信号量进行共享资源访问控制时,必须成对使用P和V原语。遗漏P原语则不能保证互斥访问,遗漏V原语则不能在使用临界资源之后将其释放给其他等待的进程。巳原语的使用不能次序错误、重复或遗漏。管程:由过程、变量及数据结构等构成的栠合,它们组成一个特殊的模块或软件包。组:管程名称,共享数据的
18、说明,对数据进行操作的一组过程、对共享数据赋初值的语句。控性:1模块化2抽象数据类型3信息隐蔽4任一时刻管程中只能有一个活跃进程7、进程间通信。方案:共享内存设一个公共内存区,一组进程向该内存中写,另一组进程从该内存中读。消息缓冲通信利用内存中公用消息缓冲区实现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信箱通信设立通信机构信箱,以发送信件以及接受回答信件为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方式。管道通信连接两个进程之间的一个打开的共享文件,专用千进程之间进行数据通信8、处理机调度。分:高级调度、中级调度、低级调度算法设计原则:1进程行为计算密栠型、1/0密栠型2系统分类批处理、交互式和实时系统3调度算法的设计目标公平(相似的进程应该
19、得到相似的服务)、保持系统的所有部分尽可能忙碌、指标(吞吐量、周转时间以及CPU利用率)、均衡性里:1先来先服务(FCFS)易千理解并且便千在程序中运行2最短作业优先(SJF)所有作业同时可运行情况下,此算法才是最优化的。3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N)4轮转法(RR)时间片设得太短会导致过多的进程切换,降低了CPU效率;而设得太长又可能引起对短的交互请求的响应时间太长。(最佳时间片20巧Oms)5最高优先级算法(HPF)6多级反馈队列算法综合了FCFS、RR、HPF的一种进程(线程)调度算法。7最短进程优先根据进程过去的行为进行推测,并执行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那一个。8实时系统中的调度算法系统的
20、正确性不仅取决千计算的逻辑结果,而且还依赖于产生结果的时间。硬实时任务、软实时任务周期性事件、非周期性事件计算机系统中使用最频繁、算法最复杂的是进程(线程)调度。四、存储管理方案1、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存储管理的基本任务。存储体系:各种速度和容量的存储硬件在操作系统协调之下,形成了一种存储器层次结构。任务:1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记住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实施分配、回收2存储共享通过代码共享节省内存空间,提高内存利用率;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进程通信。3存储保护保护系统程序区不被用户有意或无意的侵犯;不允许用户程序读写不屈于自己地址空间的数据。地址越界保护、权限保护4.“扩充“内存容痲在硬件支持下,软件、硬
21、件相互协作,将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统一使用。2、分区存储管理方案。生:把内存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区域,每个分区装入一个运行程序。优缺:算法简单,表格不多,实现容易,内存开销少;内存使用不充分,不提供“虚存扩充固定分区:指系统先把内存划分成若干个大小固 定的分区,一旦划分好,在系统运行期间便不再重新划分。分区说明表:用千分区管理的内存分配表,按顺序每个分区在分区说明表中对应一个表目。不能充分利用内存;灵活性差,可接纳程序的大小受到了分区大小的严格控制。可变分区:指系统不预先划分固定分区,而是在装入程序时划分内存分区,使为程序分配的分区的大小正好等千该程序的需求量,且分区的个数是可变的。笃:基址寄存器用
22、来存放程序所占分区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所占分区的长度已分配区表记录已装入程序在内存中占用分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空闲区表记录内存中可供分配的空闲区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簦洼:最先适应算法、最优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下次适应算法黜:1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2回收分区的下邻分区是空闲的,需要将两个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3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和下邻分区都是空闲的,需要将三个空闲区合并成一个更大的空闲区,然后修改空闲区表。4回收分区的上邻分区和下邻分区都不是空闲的,则直接将空闲分区记录在空闲区表中。保:1设置界
23、限寄存器2保护键方法碎片移动技术3、覆盖技术和交换技术。覆盖技术:指一个程序的若干程序段或几个程序的某些部分共享某一个存储空间。从用户级彻底解决内存小装不下程序的问题;打破了需要将一个程序的全部信息装入内存后程序才能运行的限制。交换技术:是进程在内存和外存之间的动态调度,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且殷:尽可能达到“足够快地交换进程,以使当CPU调度程序想重新调度CPU时,总有进程在内存中处于就绪(准备执行)状态”的理想状态,从而提高内存利用率。区别:与覆盖技术相比,交换技术不要求用户给出程序段之间的逻辑覆盖结构,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而且,交换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进程或程序之间,而覆盖发生在同一进程或程序
24、内部,而且只能覆盖那些与覆盖段无关的程序段。4、虚存概念和虚拟存储技术。虚:一个比有限的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逻辑的虚拟内存空间。虚拟存储技术:利用大容最的外存来扩充内存,产生一个比有限的实际内存空间大得多的、逻辑的虚拟内存空间。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也是有限制的,主要是受外存容量所限。以页或段为单位。5、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案。概念:在进程升始运行之前,不是装入全部页面,而是装入一个或另个页面,之后根据进程运行的需求,动态装入其他页面;当内存空间已满而又箭要装入新的页面时,则根据某种算法置换出某个页面,以便装入新的页面。页面调度策略1调入策略2置页策略3置换策略页面置换算法:1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
25、FIFO)2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3最近最不常用页面置换算法(LFU)4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5最近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NRU)6第二次机会页而置换算法7时钟页面置换算法(Clock)缺页中断率:f=F/AF:缺页中断次数A:访问页面的总次数只要程序能分到n/1块内存空间,系统就可获得最高效率;最佳页的大小在29(512字节)至214(16384字节)之间。吵:把那些访问概率非常高的页放入内存,减少内外存交换的次数。性能问题:颠簸是由千缺页率高而引起的;希望分配给进程的物理页面数与当前工作集大小一致。五、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数据存储通常是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或其他外部存储介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等级考试 教程 操作系统 原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