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
《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无锡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迸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 康 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卷日:“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您之。上感悟,遂命银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
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缱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节 选 自 宋 史 李 纲 传)注释 斡离不:人名。中官:皇后。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太宰时中苔曰(恼怒)B.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率领)C.以 死 避 之(阻拦)D.遂 命 辙 行(连续)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待勤王之师 B.愿以死报C.以中有足乐者 D.策之不以其道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11.国家危急时,李纲是怎样
3、力挽狂澜的?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8.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D项 中“辍”应解释为停止。9.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与C项中的“以”均为介词,因为iA项是连词,相 当 于“而”;B、D项是介词,用。10.(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2)(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作答时要注意文言句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注意句子要连贯通顺。1 1.在宰执大臣建议“暂避敌锋”时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力劝皇帝不要离开东京: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督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表明国家危急的内容是从
4、“靖康元年”到选段最后,根据这部分归纳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李纲,从他祖父开始在无锡居住 政和二年(1 1 1 2 年)李纲中进士,不断升职做到监察御吏并代理殿中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迁职为比部员外郎,又升迁为起居郎。靖康元年(H 2 6 年),任命昊敏为行营副使,李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太宰白时中愤愤地说:“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我愿意以死相报。”于 是(皇上)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宰执大臣
5、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醒悟。恰逢内侍入奏说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骚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下。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斩杀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死他们的士兵数千人。金人知道城中已有防备,又听说徽宗已传位给钦宗,于是便撤兵了。(2 0 2 1 江苏无锡)郭义官日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
6、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虎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比将至,虎复来。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曰:“小豹来,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在门矣。至则随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之。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会昌人言郭义官饭虎。镇守官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焚之。有神凭童子怒日:“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今则不得不雨。”顷之,渤雨大降。然翁平日为人诚朴,无异术也。(选自归
7、有光 书郭义官事)8 .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 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已而之细柳军B .何陋之有C.属予作文以记之D.顷之,谕雨大降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潮雨。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牛将至郭义官以虎庭中人尽(卜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_ _ _ _ _ _
8、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后数十年,虎暴死,翁亦寻卒。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参考答案】(1)本 题 考 查“之”字的用法。例 句 中 的“之”是动词,至 心A.动 词,到。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这件事。D.音节助词,不译。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
9、,作出选择。ABD.正确:C.有误,郭义官的妾一看到虎来,知道郭义官要回来,就吩咐家人为郭义官准备吃食。故选:c(3)本题考查时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等郭翁要来时。比,等到;句意为:郭义官喂老虎。饭,喂养:句意为: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仆,倒下。(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10、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策,驱赶。径,小路。句意为: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句中重点词:暴,突然。寻,不久。句意为:过 几十年,老虎突然死r,郭义官不久也死了。答案:(1)A(2)C(3)等到:喂养:倒下。(4)看见一只老虎挡道,就驱赶着马避开它,从其他小路走了。过了几十年,老虎突然死了,郭义官不久也死了。【点评】“之”的用法。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等。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
11、这样”。作动词用,相 当 于“到”、“往”、“去”。【参考译文】郭义官名和,他有田地在会昌、瑞金之间。有天,郭翁到自己的田里去,经过山中,见到一只老虎挡在路上,他非常惊骇,于是驾马回避,从其他路绕行。但老虎一直跟着郭翁,训斥驱赶它也不离去。后来郭翁让自己的小妾留守农舍,一年中大概来个几回。郭翁每次回城,老虎会把他送到江上,再回山里去。等郭翁要来时,老虎就会又出现。郭家的人都称呼老 虎 为“小豹”。每次见到老虎来,郭义官的小妾就说:“小豹来了,那主人就要到了,赶快为他准备饭食。”话还没说完,郭翁己经到门口了。老虎来的时候,就服贴地跟着郭翁坐卧。冬天冷时,老虎就躺在郭翁脚上,为他取暖。等郭翁离开了
12、,它就又回山了。像这样,习以为常。郭翁一开始拿肉喂它,后来渐渐给它米饭吃,所以会昌人都说:“郭义官喂老虎。”镇守当地的官员听说了,想要看看,就跟着郭翁到了田舍。老虎见到外人就咆哮,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上不敢动。郭义官急忙把老虎带走。几十年后,老虎突然死了,郭翁不久也去世了。嘉靖癸丑年,郭翁的孙子郭惠正做昆山主簿,给我讲了这些事。他又说:当年大旱,祷雨不见效,大家就强要郭翁写表文,烧化了祈雨。就有个神灵附身到小孩子身上,生气地说:“今年本不应该下雨的,没办法你们把郭义官叫来了,现在不得不下雨了。”不一会,大雨滂沱。但郭翁平日为人诚朴,也不会异术。(2 0 2 0江苏无锡)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13、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邙楚极谏,不听。楚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汽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邮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理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邮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
14、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镇、卫颖、张耕、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亚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 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注】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土木:即土木堡,地名。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8.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 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简拔?遗陛下 B.策之不?其道C.何不试
15、之以足 D.可以一战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贼寇大举入侵,徐理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邮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邮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1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金丛治兵 从:上下无困志 固:势 必 籁 中 国 轻:京 营 兵 械 斗 尽 且:1 1.翻译下列句子。(4分)(1)王是其言,守议乃定。(2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亲贤臣,远 小 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7、 _ _ _ _【参考答案】8.(2 分)A9.(2 分)C1 0.(4分)从:跟随 固:坚定 轻:看不起,轻视 且:将要1 1.(4分)(1)邮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2分)(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2分)【参考译文】于 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见,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邙野极力劝谏,不 听。邙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 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K王代理国政,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18、侍讲徐理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旦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邮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邮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按照次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邸王为皇帝。郎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
19、算。”邸王于是受命。九月,郎玉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镖、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口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
20、认真地接纳了。于谦死后,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陈汝言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J 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大臣们低着头不能回答。(2 0 1 9江苏无锡)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 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縻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蹲,宜相与死
21、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日:“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囿?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厚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注】:爨c u d n,烧火做饭8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9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 镇 堤的一项是(2分)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
22、领众人奋勇抗敌。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1 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坟墓存帚 焉: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人谁肯囿 固:侃遽登城 遽:1 1 .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 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3、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 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参考答案】8.(2 分)A9.(2 分)D1 0.(4 分)焉:在这里 义:坚持正义 固:坚守 遽;立即1 1.(4 分)(1)(2 分)(
24、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2)(2 分)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参考译文】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破汴州,企图袭击陈州。李侃担任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兵数千掠夺了各县,李侃因为城小而贼人来势凶猛,想要逃走,他的妻子说:“贼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足,就逃了。您都逃走了,还有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员少,财物又贫乏,怎么办?”妻子说:“县城守不住,那么地方就是贼人的地方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用重赏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还有可能解救危难。”李
25、侃于是召集了官吏和百姓来到厅堂中说:“县令的确是你们的主管,但是年头满了就要离开,不像你们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祖上的坟墓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哭了,同意他的要求。于是告诉大家说:“凡是用瓦片石块击中贼人的,赏一千钱;用刀箭杀死贼人的,赏一万钱。”征募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去守城,他妻子亲手烧火做饭给大家吃。告诉贼人说:“项城父老从道义上是不会投降你们贼人的。得到我这座城也没有什么威风的,最好还是快点回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贼人大笑,李侃中了乱箭,回到家里,他妻子责备他说:“您不在,谁愿意坚守阵地呢?死在城上,还是比死在床上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无锡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3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