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pdf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pdf(1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 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1空气占据空间吗主备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本书的起始单元的第一课,一定要采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兴趣,聚焦话题。采用看动画片的形式一下子把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孩子首先明白什么叫占据空间?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1.科学知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2.科学探究:会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
2、间和发现压缩空气有弹性;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口教学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聚焦话题)1.视频欣赏 乌鸦喝水的动画片。2.设问: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3.生:.(乌鸦衔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
3、就喝到了水。因为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4.师举例:(展示图片)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生举例: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等。师:这是一满杯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随后师去倒掉水,问:现在杯中有什么?(空气,也就是说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5.设问:空气,它是否像水、石子那样占据空间呢?生预测。师板书课题。二、初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同学们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讨论出一种办法来证明。如果有困难
4、,可以看下教材,也可以举手示意邀请老师一起参加你们的设计。(将问题留给学生交流,给出时间,从交流中引发问题。)2.初步验证:“大力士”都吹不大的小气球。事先准备:取两个相同的气球,其中一个气球放入装有水的瓶中,用球嘴套住瓶口。挑一名瘦弱的女生吹气球;挑一名身体高大强壮的男生用力吹瓶中的气球。其他生观察并思考。瘪瘪的气球为什么在小女孩的手中变大了呢?为什么瘦弱的小女孩都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大力士”却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呢?生解释:水占据了空间。过渡:倒掉水,再吹气球。每组选两名学生吹气球,另外两名做好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吹不大的气球。观察并记录,在记录单1上作出对现象的解释。解释:空气占据了空间
5、。三、二次探究,自主实验:空气占据空间吗?1.魔术实验一一“纸的奇遇”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2生:发现很快湿了。师:我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你们信吗?(1)师演示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请生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发现很快湿了。但老师却说,我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比让他们直接做实验更具有意义。)P P T展示实验要求:纸要塞紧,不要掉下来。杯子要竖直倒扣在水中。竖直取出杯子后用干纸巾擦净杯口的水。(2)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
6、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实验失败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4)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流不下去的水”一一“漏斗”变“漏堵”事先准备: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小口瓶。(1)预测:水会漏下去吗?为什么?(2)演示实验: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这个实验老师要帮学生准备好材料和装置,不然学生在短时间内封好橡皮泥,难度很大。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是快速倒入水,但是不宜漫过漏斗。)(3)小组讨论:水漏下去了吗?为什么?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水不会漏下去,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橡皮泥的用处是堵住瓶口,不让空
7、气跑出来。)(4)实验失败反思:为什么水漏下去了?(密封不严实,倒水的速度慢了。)过渡:做完了“漏斗”变“漏堵”的奇趣实验,大家觉得科学课好不好玩呀?想不想继续实验探究啊?那就用你端着的坐姿和好奇的眼神告诉我吧!过渡: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不可以改变呢?压缩后的空气会不会像弹簧那样被压缩呢?四、再次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1.师出示注射器,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一会儿我们就挤压注射器3里的空气。实验之前我们来明白我们的实验要求。2 .P P T展示实验要求:(1)把注射器的
8、活塞向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口顶住橡皮。(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跑出来。)3 .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4.小 组 汇 报: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你还有什么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五、学以致用: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1 .出示: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2 .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充气床垫、气钉枪、足球、喷雾器、车轮胎、充气拱
9、门等)六、巩固建构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七、课堂练习判断1 .瓶中气球之所以吹不大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2 .给植物喷药水的喷壶,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选择1 .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 说 明 空 气()A.有重量 B.占据空间 C.没有一定体积2.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A.空气占据空间B.纸 把 水 往 下 压C.水有一定体积课外实践:魔术一一蜡烛在水底燃烧?!用水槽装一些水,把蜡烛放在水面点燃,将空杯子翻转竖直罩在蜡烛上方,再把杯子压入水里。45*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2.空气有质量主备人
10、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本课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从而意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对物质有一定的质量的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将是学生关于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一、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二、用电子秤称量皮球的质量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三、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2.了解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能用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科学探究:1.基于已有经验,对空气是否有质
11、量提出猜想。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平衡尺证明空气有质量。3.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科学态度: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并意识到运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口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教学难点能借助平衡尺动手操作来验证空气有质量。教学准备课件6课 时 安 排 1 1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1 .师: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12、也想和我们一起玩跷跷板,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儿童卡通片:小宝宝与小动物们玩跷跷板)师:兔宝贝也想玩,可小孩子不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为什呢?生:两个小动物比小孩子重。师:加了一桶沙子就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了,说明沙子也有一一生:重量师:你们有重量吗?(板书:重量)多重?师:噢,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重量”多少斤,多少千克,科学上应该说成“质量”(板书:质量)这两个量在科学上不是一回事。(播放视频:重量和质量)师:所以我们应该说沙子有质量。2 .出示两个黑色塑料袋(其中一袋比较重,另一袋是空而鼓的),让个别学生尝试提一下,说说感受。猜猜塑料袋里是什么?打开看到重的塑料袋里是一个皮球,轻的塑料袋里
13、空空的,引导说出里面有空气。师:刚才你的感觉是装有皮球的塑料袋比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要重,说明皮球有一一生:质量师:那空气呢?有质量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儿童卡通片引出生活中的“质量”一说,并规范成“质量”,同时故事情节渗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平衡尺实验设计做铺垫。二、用平衡尺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1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空气有质量吗?学生猜测,说说各自理由。2 .师: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证明咱们的猜测呢?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1)拿个塑料袋装空气,然后用弹簧秤称(2)用塑料袋装了空气后感觉一下有没有质量(3)拿个塑料袋装空气,放在电子秤上,如果有显示读数就说明空气有质量等等
14、)7师:掂一掂空塑料袋和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说一说能否感知出空气是否质量?生师:有什么更好办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类似跷跷板的装置,叫平衡尺。(展示)老师在两边各挂了一个回形针。回形针上面做了一个钩子,可以用来挂东西。再挂上夹子。这个夹子可以加紧物体。现在平衡尺平衡吗?除了这些材料,我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气球和打气筒。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3.小 组成员谈论交流,并画下实验的方法。4.汇报交流实验方法。投影,一边汇报一边教师演示。5.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收获。6.汇报
15、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7.师:如果在吹大气球这边不动的情况下,怎么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呢?引导学生在瘪气球这边加重物,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尺再达到平衡。体会到打入气球中空气的质量至少有十几粒大米粒那么重。(提醒:注意实验完成后,请清理好桌面,并用最优美的姿势坐好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实验)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平衡尺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空气有质量。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尺达到平衡,学生对气球中空气的质量和十几粒大米的质量有个模糊的“等量代换”,使学生进一步对空气的质量有个感性的认识。三、用电子称称量皮球内空气的质量。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有质
16、量的,那么这个球里的空气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2.(出示电子秤)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能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一一电子秤,它的精确度很高,可以精确到0.1克。学习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 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重之前显示为0。8(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3.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个质量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空气。接下来怎样做?请两个学生放气,再称量球的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那这两数之间的差是什么?(空气的质量)4.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设计意图:
17、用电子杼称皮球的质量,会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有质量,同时也会加深对电子秤这种工具的认识。四、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1.阅读: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 1 7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教师出示1立方分米体积模型,学生体会1升体积有多大。2.拓展:塑料袋里少量的空气并
18、不重,所以我们感觉不明显。我们这样一间普通教室容纳的空气质量大约为200千克,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而弥漫在天空和地球周围的空气有多重呢?请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大家都很棒,我们利用简易工具和精确工具帮助我们研究了“空气有质量吗”这个问题,看来工具的发明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9板书设计:2.空气有质量球+空气()克球()克空气()克教学反思:10*小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学 科科学年 级三年级初备时间2022年8月21日单 元第1单元课 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主备
19、人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科学探究: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科学态度: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20、境(STSE):了 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口教学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初 备 教 学 设 计1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上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空气除了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生:会流动。2.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盘中都有一支蜡烛,大家观察蜡烛的四周有什么?(生:空气)3.点燃蜡烛后,蜡烛周围的空气有什么变化?(生:变热了)4.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
21、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实验中判断热空气的运动方向莫定基础。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1.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生:向上、向.2.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又好有多。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撤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
22、塑料袋会不会“飞起来”。3.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4.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请注意:不点燃蜡烛前,现将实验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安全,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或将燃12烧物丢在地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5 .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6.教师演示:模
23、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设计意图: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较为简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并进行记录,而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多,有一定危险性,通过教师的演示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生1: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设
24、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到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学生既观察到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现象,又提高了探究能力。8.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因为空气是透明的)9.分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屏幕前,用强光电筒照射火焰,这时,就会看到火焰上方空气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运动,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会向上升。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建构起热空气会上升的 概 念 三、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师: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
25、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出示P P 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调节木棒中间的线,让实验装置平衡,然后用点燃火柴加热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 .学生分组实验。3 .交流汇报。(用加热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134.提问: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5.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设计意图:当学生发现“热空气会上升”这一事实后,马 上 提 出 了 新 问 题“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会猜想空气加热后可能变得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集体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