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
《湖南常德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常德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常德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孙亮辨奸亮 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汽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日:“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注】亮:即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黄门:宦官中藏:宫中仓库.渍:漫,蘸。矢:同“屎”。服:认罪。付狱: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词语。(2)结合相关内容推想:宦 官 将
2、“矢”放在蜜中的动机是什么?【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词语的人类。根据“令破鼠矢,矢里燥”“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可知,横线处应补充词语:外湿里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可知,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答案:(1)外湿里燥(2)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
3、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参考译文】孙亮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宦官到食品库房中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宦官取来了蜂蜜,孙亮看见)瓶子中有一粒老鼠屎。孙亮问管库房的人:“宦官曾经私下问你要过蜂蜜吗?”管库房的人磕头说:“以前向我要过,我实在不敢给他。”宦官不认罪。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他让人把老鼠屎破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而表面沾湿,孙亮笑道:“如果这老鼠屎在蜜中泡久了,里外都应该是潮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这不是宦官刚放进的不然谁放的?”宦官磕头认罪,左右侍卫无不惊讶。(2 0 2 1湖南常德)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4、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5、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霏:树林里的雾气。B.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山野的芬芳。C.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D.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醉 能 同 其 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关 于 醉翁亭记的主题,历 来 有“忧虑说”和“闲适说”两种主要意见。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6、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B.错误。句意: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野芳:野花:芳:花。A C D,正确。故 选:B。(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辨折。A C D.三 项 的“也”都是表示判断;B.表示陈述。故选:B t,(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委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r要考虑句子的息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即可批断出正确答室:醉/能同其乐。(4)本题
7、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着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闻:“临,来到;渔,捕鱼、钓鱼。句意: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主观性试题,答完不唯一。选择一种说法,合理阐述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示例:忧虑说。醉盐享词 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 0 4 6),当时欧阳修接正任除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到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富,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远
8、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I I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闲适说。选文围绕一个“乐”字展开,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作者极力写出除州人民的这和平牛.活、怡然自乐和众人尽欢的情态,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优雅的情致,也反映了这位北宋政治家在遭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答案:(1)B(2)B(3)醉/能同其乐(4)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5)示例:“闲适说”。选文描写醉翁亭秀美、变化多端的自然
9、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宴会之乐、禽鸟之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然自得的情调。【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参考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
10、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
11、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2 0 2 1湖南常德)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 旷 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烛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昧,黑暗。2 2,填空。(2分)(1)晋平公思学习,却 又“恐已暮矣”。这 里
12、的“暮”是 的意思,他 觉 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学了也没用了。(2)师旷的回答,说 明 他 将“暮”理解成了,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观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题发挥,意在引出秉烛之喻。2 3.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D)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者,学到老。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知流。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参考答案】2 2.(2分)(1)晚(晚了),迟(迟了)(1分)(2)天黑(天色晚)(1分)写作评分时应注意: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A.立意新颖:B
13、.构思巧妙:C.感情真挚动人:D.语言富有个性切忌打保险分(及格分)、印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高分。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端 正1分,整洁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己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己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火把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烛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2 0 2 0湖南常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
14、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舜发于吠亩之中B.百里奚举于市C.必先苦其心志D.征于色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愿为市鞍马其喜洋洋者矣天山共色1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2分)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0,把下面的句子译
15、成现代汉语。(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 1.请以课文 陈涉世家 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 谈 你 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1 8、A1 9.(2分)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画 对1处 给1分,画 对2处给满分)2 0.(3分)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采分点:“使动句式”“曾益”各I分,句子顺畅1分)2 1.(3分)“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1分)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
16、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2分)(2 0 2 0湖南常德)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桓 侯 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17、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 8.上面的故事可用“讳疾忌医”来概括。“讳疾忌医”的意思是。(1分)1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立有网 中回力拉崩倒之声B.居十日,扁鹊要见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D.汤熨之所及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2 0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 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 1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 2 .根据上文所揭示的道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3 分)【参
18、考答案】1 8 .【答案】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意改正。【解析】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注 意“讳”与“忌”意义相对,“疾”与“医”意义相对,全句可以翻译为隐瞒疾病,忌讳就医。【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1 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一会儿/夹杂;B.再,又;C.特意/老朋友;D.到达/比得上。2 0 .【答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解析】“以为功”的意思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表意完整,因 此“以为”前应断开。2 1 .【答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却转身就跑。(采分点:“居”“还”“走”)2 2 .【答案】人非圣贤,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对待
19、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知错就改,另一种是讳疾忌医。直面错误和缺点,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相反,无视缺点和错误,拒绝改正缺点和错误,将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孤立、困苦和危险的境地。【解析】阅读文本可知,蔡桓公正是因为讳疾忌医导致自己死亡的,所以我们面对缺点和错误应直面接受,勇于改正。答题时要注意叙事清晰,层次分明。【参考译文】扁鹊拜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医
20、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恒公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蔡恒公却转身就跑。蔡恒公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就能达到:(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2 0 1 9 湖南常德)王戎七岁,尝与
21、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子:植物的果实。这里指李子。信:确实,的确。23 .请将王戎的推断过程补充完整。(2分)“树在道边”,意味着 ;“多子”,说明 如果李子味道好,应该早就被采摘光了。所以,这一定是苦李。24.这则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23.【答案】采摘很方便 没 有 人 采 摘(很少有人采摘)【解析】因为李子树在道边,可以推断出采摘很方便,而在路边的李子树还有很多果实,这就可以说明很少有人采摘食用,从而说明李子为苦李。24.【答案】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思考;不要盲从
22、。【解析】王戎虽然只有七岁,对于道边的李子树,却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盲从。这能启示我们遇事要冷静理智,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主见。对于外界有悖于常理的情况,要认真观察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参考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看见路旁有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果实压得枝条快要断掉,小孩们争相跑着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王我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有人)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20 1 9湖南常德)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23、诋,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再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7 5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事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1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水尤清冽 冽:影布石上 布:(3)申而从者 隶:1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乐之 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名源?如土 石何C.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
24、之而去 乃石性坚重1 9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垠,为屿,为崛,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
25、,“往来翕忽”是动。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参考答案】1 7 .【答案】凉(2)投 射(照映,分布,散布)(3)随从【解析】冽:凉。布:投射,照映,分布。隶:随从。【考点】对重点字词的理解。1 8 .【答案】C【解析】A.代词/结构助词;B.代词,可译为“它”/在“如何”前面加强反向语气;C.都 是“因为”的意思;D.于是/是。【考点】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1 9.【答案】其岸势/犬牙差互【解析】文言文节奏,要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常德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0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