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2版知识点.pdf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2版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振明公共管理学2版知识点.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章 导 论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3)“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公共管理”除包含“行政”的许多内涵外,还具有以最低的成本达到目标以及
2、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公共管理”是一种以“管理”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而“公共行政”是一种以传统的“行政”概念为基础的公共服务。1 “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上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上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含义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
3、述特征以及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具体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a.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b.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有形的或“硬”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或“软”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c.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
4、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的法规、政策等;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如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等。2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与私人管理存在着差别,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效率意识不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政府官员不必为利涧担忧,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而商业组织以有效的运作为动机 因为它们必须在市场中靠
5、竞争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3)责任意识不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人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管理的性质不同。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了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3 .“治理”和“善治”(1)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当涉及国家的发展问题时,治理被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
6、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1)善治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等几个方面,这几个要素是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二、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I.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在2 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成的并在6 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的,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行政组织或官僚体制,注重组织的内部取向,以及机构、过程和程序和行政原则的研究,并将行政效率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以狭义政府(行政机关)及其行政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公共行政学的传统或“范
7、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题涉及组织原理、官僚体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题。(2)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3)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一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行政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后者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4)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公共行政学学者认为,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
8、得最大的效果。2.“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范式“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是2 0世 纪6 0年代末7 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该理论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主要观点如下: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
9、善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范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 9 5 1年拉斯韦尔等人主编的 政策科学一书,它 在2 0世 纪6 0年代末7 0年代初迅速成长,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相抗衡的学派。政策科学力图克服传统行政学的一系列弊端,要求将科学知识、方法与公共决策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提倡一种以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以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的公共部门或政府研究领域的新“范式”。政策科学提倡跨学科、未来研究,提倡以问题为焦点而不是以学科为焦点的知识产生方式,并以行动为取向,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的高度统一。3.“新公共管理”范式i“新公共管理”范式
10、的形成“新公共管理”范 式 是2 0世 纪7 0年代开始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中发展起来的,也有学者将“公共管理”这一新学派的渊源追溯到威尔逊的 行 政(学)之研究一文。政策分析途径和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被看作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过时或失效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而出现的。2 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波兹曼和凯特尔等学者对此做了清楚的说明。其中,波兹曼提出,在7 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简 称“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
11、行政学影响的“商汁屣径”,简 称“B途径”。经 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发展,公共管理的P-途 径 和B-途径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的新范式。1991年 9 月 2 0 日至2 1 日,来自全美的73位学者汇集于MPA项目发源地的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学院,举行第一次全美公共管理研讨会,这可以说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全球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改革继续深化的动因,不仅在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危机、传统官僚制的无效率等一类的客观因素,而且在于公民对政府的不满与信任危机以及对政府与日俱增的期望。公民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
12、更好更快的公共服务以及更多的公共事务参与,公共管理的实践进入了“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发 端 于2 0世 纪 末 的“公共治理”“新治理”“建各治理”和“新公共服务”一类的理论及研究视角或途径流行起来,以至于可以说出现了“公共治理”及“公共服务”的新范式。三、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1 .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史(1)1 9世 纪 末2 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诞生之初,该学科就被引进到我国,并逐步生根和发展。(2)2 0世 纪5 0年 代 初 到70年 代 末,该学科作为完整学科专业在大陆曾一度中断。(3)2 0世 纪80年代初中期,我国恢复了公共行政学的教学与研究。经过了 3 0
13、多年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并成为我国大学教育的热门专业以及党政干部培训的新支柱。2.中 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前景(1)学科发展的机遇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管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各项政策的支持也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 遇。(2)学术研究的进展对国内外相关重要期刊和思想库在该学科领域所做研究工作的统计分析表明,近1 0年 来,本领域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数量有了显著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有了大量的译著、论著及
14、教材问世,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人才不断加入本领域,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及师资队伍逐渐壮大。(3)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学科社会建制即学科的制度化建设。具体表现为教学科研机构与学术组织的建立,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培训的普及,基金资助来源的增加,出版渠道的多样化。(4)成果应用的加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以及学者活跃在党和政府决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公共事务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中 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2)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3)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不足。(4
15、)学科的本土化有待加强。四、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1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1)将“公共管理学”等 同 于“公共行政学”。这种用法常见于日常公共部门管理活动中,也来自坚持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或途径的学者们。他们反对将“公共管理”一词看作新术语的说法,认为公共行政学早就使用“公共管理”一词,其含义与“公共行政”并无二致。(2)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关于公共行政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和审计的应用方法论方面的总的看法。(3)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
16、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2.公共管理学的对象与性质(1)公共管理学的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管理,即国家治理或治国理政的实践,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及过程。与传统公共行政学一脉相承,公共管理学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作为一种有别于公共行政学的新“范式”,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更注重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以促进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或公共管
17、理实践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可以被界定为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即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可以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 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学问。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相比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并不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广泛的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
18、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它的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 变 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受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一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又 是 规 范 的(提 倡 研
19、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国家或政府治理变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现实性。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 西 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主要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
20、0 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 管 理 途 径(包括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罗森布鲁姆对这几种研究途径的内容与特征的归纳如表1-1所示。表1-1公共行政的不同视角2 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特征视角传统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价值效 率、效能及经 济(3 E)成本一效益,顾客的回应性代表性、回应性及责任性宪法的诚实和公正,正当法律程序、实质权利、平等保护、公平组织结构理想官僚模型充满竟争的、企业化模型组织多元主又行政裁决制(抗辩模式)对人的认识非
21、 人 性 化 个案,理性人顾客群体成员完整个体,特定阶层之组成成员,理性人认知模式理性一科学主义的理论推理,经验观察,指标测量,实验协议,民意,政治争辩归纳性案例分析,演绎式的法律分析,反复箝论程序顺算理 性(成本一收益)以绩效为基础,市场驱动渐进主义(福利分配和负担)以权利保护为基础决策观理性一全面分散化,降低成本渐进模式,凑合着过程序性渐进主义政府职能特征执行执行立法司法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在当代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中,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途径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 0世 纪7 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
22、”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 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新制度学派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是一种很有影响力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途径。它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制度自身是人类设计的产物,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合目的结果;制度之所以在社会中存在,是因为它们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
23、(官僚制);作为持续不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制度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因而它们不仅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B 治理网络或政策网络是一种新的、影响在不断加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途径。2 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私人部门迅速发展,政府角色逐渐减弱,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国家机构和社会的不同部门共同参与公共治理过程。治理网络或政策网络被视为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模式,即一种与科层制、市场相对应的治理模式。五、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I.为公共管理学“划界”(1)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就是要弄清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质,限定研究范围,梳理核心的研究领域和提炼重要主
24、题。(2)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是一个跨学科而又分散的知识领域,许多学科为其发展做出贡献。必须弄清公共管理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聚焦本学科的核心问题,梳理出基本的研究领域或分支学科,并提出值得研究的学科问题。2 .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针对缺乏严谨研究方法的问题,学界应该加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这包括从问题或假说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检验和发展的整个研究过程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当前,要特别关注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来临及其所引起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的革命性变化。3 .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创新(1)中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及理论构建需要世界眼光,既要突出本土化及其传统
25、,采取中国立场,解决中国问题,发出中国声音;又要具有全球视野,面向世界、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彰显中国特色。(2)公共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发展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假设检验、案例研究、比较分析、行政和政策过程分析、资 料(内容)分析以及对该领域的整体或部分的历史诠释(历史研究)、演绎论证、哲学批判和对行政经验的个人反思。(3)公共管理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的专业领域,必须关注后学科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4 .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应用处于国家治理转型时代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国家治理转型急需公共管理的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振明 公共 管理学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