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ppt





《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汽车与交通学院第二章第二章 道路交通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影响与保护 汽车与交通学院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道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明显。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环境概述生态环境概述 一、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一、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按照现代生态学的观点,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彼此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
2、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汽车与交通学院 生态系统的分类。按主体特征分,有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河流、湖泊、沼泽、海洋、农村、城市等生态系统。按地域特征分,有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还有山地、平原、岛屿等生态系统。按性质分,有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农村、城市、水库等生态系统部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汽车与交通学院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有机体、消费者有机体、分解者有机体四部分组成。(1)非生物成分。包括太阳辐射能、水、CO2、O2、N2、矿物盐类及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它们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2)生产者有机体。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它们通
3、过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质中。它们是有机物质的最初制造者(为自养生物),为地球上其他一切生物提供得以生存的食物。汽车与交通学院(3)消费者有机体。动物为异养生物,是消费者有机体。以植物为食的称植食动物,如牛、马、羊等,为第一性消费者。以动物为食的称肉食动物,可依次分为第二性消费者、第三性消费者和更高级的消费者。它们与生产者按照被食者与食者的关系组成食物链。(4)分解者有机体。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也是异养生物。它们依靠分解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有机残体取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天机化合物或元素,归
4、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有机体再次利用,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得以循环,所以它们又被称为还原者有机体。汽车与交通学院2.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有机体、消费者有机体和分解者有机体之间,不停地进行着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见图2-1)。汽车与交通学院生态平衡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其有机体个体数目、生物量、生产力均最大。(2)动态平衡,任何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这种平衡发生变化。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以保持平衡稳定。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其界限称阈值,稳定系统的阈值较高。(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汽车与交通学院(二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
5、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体。环境科学所指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态环境,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汽车与交通学院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物质、能量因素和外界条件的综合体。构成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的种类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1)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分区、地层、构造、岩石类型及其力学特征与抗风化性能,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与地震烈度等。(2)地貌因素。包括地貌类型,地表起伏,破碎程度,剥蚀、侵蚀、堆积待征等。汽车与交通学院(3)气候因素。包括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灾害天气等。(4)水文因素。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地表水体的主要特征,地下水特征,海
6、滨地带的海洋影响等。(5)生物因素。包括植被类型、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等。(6)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类型、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等。汽车与交通学院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所以,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广义讲,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狭义讲,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和其他集体性社团等。区域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区基本特征、经济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汽车与交通学院(三)自然资
7、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在一定的发展状况下,能被人类所利用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部分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如阳光、空气、矿物、土壤、水与水能、野生动植物、森林、草场等,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能量基础。1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有多种分类方法,目前较常用的且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是根据资源的再生性等特征的分类,见图2-3。汽车与交通学院 2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有限性、地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层次性、多用性、国际性等特点。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资源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大面积森林破坏造成的
8、恶果有:汽车与交通学院(1)森林资源减少以至枯竭。(2)多种林下植物大量减少或消失。(3)多种林内动物大量减少或消失。(4)水土流失加重,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增多。(5)森林防风沙及保护环境功能减弱或消失。(6)森林景观消失。(7)释氧量减少,森林保健功能减弱或消失。(8)小气候变劣等。汽车与交通学院 二、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路基开挖或堆填,会改变局部地貌。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易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石灰岩地区易引起岩溶塌陷,在高东山区易引起雪崩等灾害。(2)开挖路基有时会影响河
9、流的稳定性。例如大量弃土倾入河谷、河道,使河床变窄,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汽车与交通学院(3)道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其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因而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4)对城镇、乡村、农田及各种建筑设施产生一定影响。有时还会对历史文物产生不利影响。(5)对沿线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引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植物污染及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汽车与交通学院第二节第二节 道路交通与地质灾害的防治道路交通与地质灾害的防治一、崩塌、滑坡及其防治(一)崩塌及其防治1崩塌的危害与主要类型 在比较陡峻的斜坡上,大块岩体或碎屑在重力作
10、用下突然落下,并在坡脚形成倒石堆(又称岩屑堆)的现象称为崩塌。崩场、滑坡、泥石流等是山区道路建设与营运中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与居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1)落石。指悬崖陡坡上块石崩落。一般规模不大,可分为散落、坠落、翻落三种形式。(2)山崩。指发生在山区规模巨大的崩场。例如,由于地震影响,陕西秦岭中的翠华山曾发生山崩,产生的巨大角砾(粒径可超过50 m)遍布山坡,形成“砾海”。巨大的崩积体(倒石堆)堵塞山谷,积水成湖,形成景色优美的翠华山天池。(3)坍岸。指发生在河岸、湖岸、海岸的崩塌。(4)坍陷。指由地下溶洞、潜蚀穴或采空区所引起的崩塌。汽车
11、与交通学院2崩塌易发地段的评价1)地貌条件 地貌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一定的坡度和高差是崩塌发生的基本条件。据调查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坡度大于50度或60度,高差大于50 m时,才可能发生崩场。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可能出现崩场,一般坡度大于45度,高差大于25m可能出现小型崩场,高差大于45m,可能出现大型崩塌。黄土地区,坡度在50度以上,才可能发生崩塌。高山峡谷、悬崖陡岸多数是崩场易发地段。汽车与交通学院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岩性与地质构造也是崩塌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致密又无裂隙的完整基岩,即使在坡度很陡的情况下也不发生崩场。反之,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塌。当
12、坚硬岩层与松软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易引起崩塌。大量节理或断层存在,会加速岩石的风化解体过程,是崩塌发生的重要条件。岩层构造(包括断层面、节理面、层面、片理面等)及其组合方式是发生崩场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当岩层层面或解理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较大、又有临空面的情况下,沿构造面最容易发生崩塌。就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而言,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层挤压破碎、地震频繁的地区,是崩塌的多发区。汽车与交通学院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强烈的物理风化是崩塌发生的基础性条件。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差大,高寒山区冻融过程强烈,因此在这些地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出现崩塌。暴雨
13、、连日阴雨金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入,大大增加了负荷,同时还影响岩体内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另外,暴雨、连日阴雨还易引起洪水,导致大范围坍岸,造成严重灾害。山区道路往往沿河岸路段较长,坍岸对道路交通威胁很大。汽车与交通学院 3崩塌的防治崩塌的防治在山区修建道路,对崩塌易发地段,应定期监测,判断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强度、规模,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清除危石、改造坡面等。对规模大、破坏力强、仍在发展巾的大型崩塌,一般应以改线进绕为主。对规模不大的崩塌,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建拦石坝、防护河堤、支撑体、砌石护坡、绿化被面或清除岩屑堆等措施。道路施工,应尽可能避免因人工
14、开挖或爆破引起崩塌。汽车与交通学院(二)滑坡及其防治1滑坡及其危害滑坡是山区道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l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滑坡壁、滑动面和滑坡体。大型滑坡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其前端为滑坡舌和滑坡鼓丘。滑坡体上有滑坡阶地、滑坡洼地、滑坡湖、滑坡裂缝等。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2滑坡易及地段的评价1)地质条件滑坡主要出现在松散沉积层。松散沉积物,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常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片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
15、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发育。汽车与交通学院2)地貌条件就地貌特征而言,一般坡度不大,起伏平缓,而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坡,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滑坡。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土体或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产生滑坡。汽车与交通学院3)降水和地下水条件 降水和冰雪融水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大多数滑坡发生在降雨时期,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地下水也是促使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的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16、。4)地震地震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汽车与交通学院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盖房,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排水不当等。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一船可以分为蠕动变形阶段、剧烈滑动阶段、渐趋稳定阶段。蠕动变形阶段,长的可达数年,短的仅几天。一船滑坡规模越大,这个阶段越长。较准确的判断蠕动变形是防治滑坡,减轻灾害的关键。汽车与交通学院3滑坡的防治山区道路在选线时,应尽可能避开大型滑坡易发地带。在道路建设与营运中,应对滑坡易发地段进行监测。对开始蠕动变形地段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滑坡的防治主
17、要有排、挡、减、固等措施。(1)排。是排除地表水和疏干地下水,增加抗滑力。(2)挡。是修建挡土墙,挡住土体下滑。(3)减。是在滑坡上方取土减荷,减小下滑力。(4)固。是在滑坡体内打抗滑桩或烘烧滑动面土体使之胶结,加大抗剪强度。汽车与交通学院 二、泥石流及其防治(一一)泥石流的危害与类型泥石流的危害与类型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坏力的洪流。泥石流掩埋村庄,摧毁城镇,破坏交通和一切建筑物,往往造成巨大的灾害。泥石流之所以危害巨大,主要是它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极为强烈,对地表改变很大。泥石流冲出峡谷后,在较开阔地面沉积下来形成巨大的锥形或扇
18、形堆积体。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泥石流主要有两类:粘性泥石流,指固休物质总量占40以上的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指固体物质总量占40以下的泥石流。汽车与交通学院(二)泥石流易发地区的评价泥石流的发生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团体碎屑;二是要有大量水体,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动力条件;三是要有适宜的地貌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三个区:上游形成区,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盆地,这里是组成泥石流固体碎屑和水源的主要汇集区;中游流通区,它是泥石流外泄的通道,地形上为比降较大的深切沟谷;(3)下游堆积区,是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地区。汽车与交通学院构造变动复杂或新构造运动强烈,而且
19、岩性脆弱的地区,一般是泥石流的易发区。形成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暴雨或冰雪融水。人为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不可低估,如采矿废碴和修路废弃土石方不合理大量堆积,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工程建筑物不合理布局等,都有可能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条件。汽车与交通学院(三)泥石流的防治泥石流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生态工程,对泥石流的三个区,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上游形成区。植树造林,保护草地,修建排水系统,减少或断绝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源。(2)中游流通区。在主沟内修建各种拦石坝,拦蓄泥沙石块,削减泥石流的流速和规模防止泥石流的侧蚀和下切。(3)下游堆积区。修建排洪道和导流堤,保护道路、桥渠、涵洞和其它建筑物。汽车与交通学院
20、第三节 道路交通与水土保持一、土壤侵蚀的因素与规律(一)土壤侵蚀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类型 一般认为,土壤侵蚀是地球陆面上的土壤、成土母质和岩屑,受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营力作用,发生磨损、结构破坏、分散、移动和沉积等的过程与后果。世界上多采用土壤侵蚀(Soil erosion)这一术语。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是我国对土壤侵蚀笼统的习惯叫法。严格地讲,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这两个概念的科学含义是有区别的。汽车与交通学院 根据侵蚀营力,可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侵蚀(水蚀)、风力侵蚀(风蚀)、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等类型。按照侵蚀方式,水力侵蚀又可分为:(1)面蚀,包括溅蚀、片蚀、细沟状面蚀等;
21、(2)沟蚀,是最重要的侵蚀方式,可形成浅沟、切沟、冲沟及河沟等(它们是沟谷发育的不同阶段);(3)潜蚀等。汽车与交通学院考虑人类的影响,还可将土壤侵蚀分为自然侵蚀与加速侵蚀。自然侵蚀,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不断进行土壤更新作用,即因侵蚀而消失的表土层同时由风化产生的新土层所补偿,消失和补偿基本维持平衡,因面土壤侵蚀速度缓慢,一般危害不大,故又将此称为正常侵蚀。加速侵蚀,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可使正常侵蚀条件下需千百年才能损失的表土,在极短时间内流失殆尽,其危害严重。在我国,现代侵蚀就是加速侵蚀。汽车与交通学院2土壤侵蚀的危害 1)破坏土地资源 一方面,土壤侵蚀可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无机养分大量流失,
22、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质量变差,土地生产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侵蚀使大量耕地遭到蚕食,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据水利部门统计,至199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共计36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8.2;40多年来,全国因水十流失)F均每年损失耕地约67万公顷。长江上游部分6lI区因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石化”,其后果相当严重。汽车与交通学院2)淤积水库河道、加剧洪水灾害淤积水库河道、加剧洪水灾害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大量泥沙淤积水库、渠道、河流,是破坏水利设施,加剧洪水灾害的根源之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水土流失不仅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
23、民对黄河下游地区构成巨大威胁。黄河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积每年升高10-20 cm,下游大堤不得不逐年加高,已处十“越险越加高,越加高越险”的恶性循环处境,决堤的威胁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泥沙的长期淤积,已使洞庭湖基本丧失了调节长江水量的功能,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加重。汽车与交通学院 3)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出现了“越垦越穷,越穷越是”的恶性循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国多数贫困地区位于水土流失和荒摸化严重地区。汽车与交通学院(二)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土壤侵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交通 生态环境 影响 保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