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复习.ppt
《高山仰止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山仰止复习.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课第十二课高山仰止高山仰止一、本课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总的思想内容孔子的学问和道德都很高。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孔子的学问和道德都很高。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真诚相待。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真诚相待。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有。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学生即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学生即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
2、尊敬老师。尊敬老师。二、本课的二、本课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孔子眼中的学生孔子眼中的学生1、孔子和子路、孔子和子路11.137.1111.155.76.282、孔子和颜渊、孔子和颜渊11.911.103、孔子和伯牛、孔子和伯牛6.104、孔子和子游、孔子和子游17.4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5.22学生眼中的孔子学生眼中的孔子1、颜渊对孔子、颜渊对孔子9.112、子贡对孔子、子贡对孔子19.2319.24三、章节梳理三、章节梳理522子在陈曰:子在陈曰:“归归与与!归与!吾!归与!吾党党之小子之小子狂简狂简,斐斐然然成成章章,不知所以,不知所以裁裁之。之。”本章内容是孔子
3、眼中的家乡学生。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家乡学生。【评析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待于他的教养。提问提问: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答案答案:因家乡的学生狂
4、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因家乡的学生狂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以约束。体现孔子担心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以约束。体现孔子担心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成语成语斐然成章:斐然成章:斐: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斐: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1113闵子侍闵子侍侧侧,訚訚如訚訚如也;子路,也;子路,行行如行行如也;冉有、也;冉有、子贡,子贡,侃侃如侃侃如也。子乐。也。子乐。“若由也,不得若由也,不得其其死然。死然。”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评析评析】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
5、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就说明了这一点。提问提问:孔子很高兴,为何说子路孔子很高兴,为何说子路“不得其死然不得其死然”?答案答案:因为子路有勇无谋,为子路前程担忧,体现孔子对学因为子路有勇无谋,为子路前程担忧,体现孔子对学生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成语成语:侃侃而谈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711子谓颜渊曰:子谓颜渊曰:“用用之则之则行行,
6、舍舍之则之则藏藏,惟我与尔,惟我与尔有有是是夫!夫!”子路曰:子路曰:“子子行行三军,则谁三军,则谁与与?”子曰:子曰:“暴虎暴虎冯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临事而事而惧惧。好谋而成者也。好谋而成者也。”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评析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勇”是孔子道德范畴是孔子道德范
7、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勇”的规定。的规定。提问提问: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成语成语:用行舍藏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于人的态度)于人的态度)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有勇无谋,鲁莽冒险。临事而惧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遇到事情而有
8、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1115子曰:子曰:“由之由之瑟瑟,奚奚为于丘之门?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门人不敬子路。子曰: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评析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
9、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提问提问:孔子说子路已孔子说子路已“升堂升堂”未未“入室入室”的目的是什么?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答案: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成语成语:登堂入室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
10、浅到深,达到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很高的水平。57子曰:子曰:“道不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材。”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评析评析】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
11、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提问提问:这一这一“喜喜”字又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孔子的话又字又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孔子的话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答案答案: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性格。孔子说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性格。孔子说“好勇过我好勇过我”,用用“我我”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自嘲、自嘲、爱惜爱惜之意溢于言表。之意溢于言表。628子见南子,子路不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说。夫子。夫子矢矢之曰:之曰:“予所予所否否者,者,天厌之!天厌之!天厌之!天厌之!”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12、。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评析评析】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说服子路而发的誓。提问提问: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
13、真正的平等?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平等?答案答案: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无所谓矫正师道尊严,因为距离并不存在。无所谓矫正师道尊严,因为距离并不存在。119颜渊死,子曰:颜渊死,子曰:“噫!天噫!天丧丧予!天丧予!予!天丧予!”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提问提问:句中句中“噫噫”,这一语气词可表现出孔子对颜渊怎样的,这一语气词可表现出孔子对颜渊怎样的感情?感情?答案答案:表现了对颜渊期望高
14、和痛惜之情。表现了对颜渊期望高和痛惜之情。1110颜渊死,子哭之颜渊死,子哭之恸恸。从者曰:。从者曰:“子恸矣。子恸矣。”曰:曰:“有恸乎?非有恸乎?非夫人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之为恸而谁为?”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提问提问:颜渊死,孔子说颜渊死,孔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体现了他,体现了他对对颜渊怎样的感情?颜渊怎样的感情?答案答案:表现了对颜渊的爱惜和赏识。表现了对颜渊的爱惜和赏识。610伯牛有伯牛有疾疾,子问之,自,子问之,自牖执牖执其手,曰:其手,曰:“亡亡之之,命矣夫,斯人也命矣夫,斯人也而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有斯疾也!斯人也
15、而有斯疾也!”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伯牛。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伯牛。提问提问: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孔子的举动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答案答案: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生的爱惜之情。生的爱惜之情。174子子之之武城,闻弦歌武城,闻弦歌之之声。夫子声。夫子莞尔莞尔而笑,曰:而笑,曰:“割鸡割鸡焉焉用牛刀?用牛刀?”子游对曰: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昔者偃也闻诸诸夫子曰:夫子曰:君子学君子学道道则则爱爱人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子曰:“二三子二三子!偃!偃之之言是也。言是也。前言前言戏
16、戏之之耳。耳。”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游。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游。提问提问:1、孔子为什么在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就、孔子为什么在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就“莞尔而笑莞尔而笑”?答案答案:子游在武城施行了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一套礼乐教化。子游在武城施行了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一套礼乐教化。他重视以仁义为根本,使得武城到处充满弦歌之他重视以仁义为根本,使得武城到处充满弦歌之声。声。提问提问:2、“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是什么意思?孔子在这里为什么要是什么意思?孔子在这里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来孔子又为什么说他这句话只是一句这么说?后来孔子又为什么说他这句话只是一句“戏言戏言”?答案答案:割鸡焉用牛刀(杀鸡焉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山仰止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