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docx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第一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限制与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限制与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限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联系,然后接受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三者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说明,一个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规范内部限制和防范风险,而完善的内部限制又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为目标。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限制;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一、前言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对于这场扩大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多学者、专家一起先几乎都认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美国低利率政策引发的次贷危机以及财
2、务杠杆过高等方面诱发所致。但随着时间的深化,经济学家觉察不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的内部限制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缘由。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治理、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三者的关系成为了当今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探讨热点。 商业银行作为财务制度特殊的企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均已股权分置改革完毕,而许多中小型银行正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准备上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国内外金融市场上每一次波动都有可能冲击到商业银行。因此建立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完善的内部限制制度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三者联系起来,对商业银行自身进展和核心竞争实力
3、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将来银行业进展的关键。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股份制改革时间不长,尽管在公司治理和内部限制方面有许多改善,但照旧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做一个实证探讨,力图分析出三者的关系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亟待完善的问题。 二、理论及文献综述 最初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说明可以追溯到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的经营权和全部权分别而形成的托付代理权责分别这一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头,公司治理这一理论才出如今一些国外的经济学文献中。如Fama and Jensen
4、1983指出公司治理实质上探讨的是经营权和全部权分别状况下的代理人问题,其核心问题是要降低代理本钱;Cochran and Wartick1988提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企业高管、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互相作用产生的问题。通过国外相关理论的汇总,最终得出公司治理的含义为利用确定制度和机制,协调公司运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公司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公司战略进展目标,到达公司整体利用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限制的理论则是由美国审计学家蒙哥马利提出的内部牵制演化而来。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协会针对1938年美国麦克森-罗宾斯公司造假案这一案例,首次提出了内部限制的概念:内部限
5、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实行的全部互相协调的方法和措施。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COSO报告,指出内部限制包括五个要素:限制环境、风险评估、限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内部限制的最终目的是限制企业的全面风险。 风险管理的由来是梅尔等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削减纯粹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可持续进展的影响,实行的策略就是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随后,Close1974将风险管理和现代管理学中困难组织系统模型相结合,为风险管理学科的进展供应了更为主流的理论来源。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
6、、评价,并适时进行防控。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但要彻底理清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公司治理和内部限制的目的相同,都是以到达限制风险为目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点尤为突出。其中,公司治理通过强化公司内部组织及有效的运作,进而实现事前事中的监督,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内部限制则要通过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以及限制活动等程序,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两者通过互相协作,互相协调,降低企业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典型的高风险、高财务杠杆、高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内部限制
7、能否互相协调尤为重要。其一,公司治理是内部限制的前提,是基础性限制手段;其二,一个完善的内部限制机制又可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运作中风险管理许久以来始终被认为是公司治理问题中关键要素。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风险管理更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干脆确定着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支配;而风险则干脆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决策人对风险的限制和管理干脆确定着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程度。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司治理的实质是确保效益降低风险,因此,全面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在商业银行中,最早关于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来源于Merton1977提出的“道德风险论,即在存款保险
8、制度下,银行股东、高级管理处作为贷款的主要决策者,往往会因为追寻更高的利益引发风险。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深化探讨,最终得出结论:风险管理要取得实效,必需从最基础的战略、体制等方面入手,而战略、体制又归结于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企业在进行内部限制时,首先要设定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然后测试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和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转嫁或规避风险。在COSO公布的内部限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就可以看出,COSO委员会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就包含着内部限制,并认为风险管理是将风险作为一个特定的要素在进行管理,侧重点在于限制风险;而内部限制的侧重点在于限制风险的方
9、式和手段,也就说明企业实施内部限制其实是为了限制风险。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性的企业,本身就是在经营风险,并且深受四周经济环境的影响,单纯的银行内部限制很难到达支持风险管理的要求,必定要求银行管理层从战略高度调动银行资源,探讨风险特性,度量风险危害程度,接受管理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银行公司治理来化解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每一次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都在不断增进抗风险实力,不断地完善银行的内部限制体系。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支撑着商业银行稳健进展。 与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借鉴国外先进阅历
10、,加快公司治理、内部限制的建设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不仅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而且还有利于自身的进展,增加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 三、样本和模型设定 从上一部分的理论概述中,可以看出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限制实质上是以风险管理为主要目标,而商业银行的内部限制又深受公司治理的影响。但理论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相关文献,由于我国是经济转型中的新兴国家,在银行体制和金融市场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国外的相关文献对我国实际作用有限。而在国内相关文献中,大部分学者将企业作为探讨对象,对于银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探讨基本都以国外理论延长为主,运用我国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探讨的很少。因此本文通过
11、实行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目的主要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限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数据与变量选取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同花顺软件、证券之星网站以及各银行的年度报告,选取了中国15家上市银行2022-2022年相关数据由于农行和光大银行上市晚,上市前数据不全,因此本文的数据从2022年起先。 在公司治理的变量选取上,根据前面分析的公司治理组成部分以及相关文献概述,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商业银行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数、其次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作为探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指
12、标。 在内部限制的变量选取上,目前大部分学者都是参考车迎新在商业银行内部限制评价方法实施指南中所列的方法,即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内部限制执行状况的标准,评价方法见表1: 从表2中我国15家上市银行中近5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商业银行平均内部限制得分为228.88分总分为245分,得分最高的商业银行到达了237.26分,最低的仅仅210分。在分指标统计中,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资本足够率、不良贷款率都到达了银监会规定的最低值。但有些商业银行十大客户授信比超过了30%,存贷比也在75%以上,收入本钱比几乎全在35%以上,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限制还是存在些问题。在公司治理方面,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平
13、均人数为15人,最多的为20人,最少的9人,这一结果也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决策过程越长,可能会对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不利。独立董事比例平均值为37.68%,最高为44.44%,最低为30%,甚至有些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比例还没有到达公司法规定的1/3,或许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还刚刚起步,很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成型。监事会人数平均值为8人,最低6人,最多的商业银行有12人,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治理不完好。在股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控股数平均值为32.63%,持股最高的到达了67.72%,第一大股东持股最少的仅为12.68%,其次至第五大股东平均持股为30%,最高为62.84%,最低仅为1.37
14、%,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一股独大的状况,但是原委股权集中还是股权分散对决策影响更大,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另外,四大国有银行由于被汇金公司和财政部限制了大部分股份,因此股权集中度要远高于非国有银行。 本文接着选取ROE的标准差SDROE以及不良贷款率、Z-scoreADZ作为检测风险的三个变量。ROE标准差越高,说明银行利润的波动性越大也就是银行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而不良贷款率越高,说明银行的信誉风险程度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都没有超过银监会规定的3%的最高值,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9%。银行Z-score值表示银行破产的潜在可能性,一个较高的Z-s
15、core值说明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小。15家商业银行中Z-score得分最高的有104.72分,最少的仅100分。 二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主要是探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所以公司治理涉及的变量作为本文的说明变量,而内部限制和检测风险的指标则作为本文的被说明变量。此外,本文在前面也阐述了施行内部限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因此本文随后以内部限制作为说明变量,来分析其和银行风险的关系。为了检测四大行与非四大行的区分,增设是否为四大行的哑变量以1代表四大行,0代表四大行,同时增加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和资本足够率作为限制变量。最终设定模型如下: 模型1: 其中Y代表商业银行的内部限制
16、,Z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X 1、X 2、X 3、X 4、X5分别代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标的商业银行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人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数、其次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INta表示资产的自然对数,Dummy为一个是否国有四大行的哑变量。表示随机误差,表示其他因素对被说明变量的影响。 本文全部的实证统计结果都是通过stata计量统计软件完成。 四、实证分析 一公司治理对内部限制与风险管理的影响 为了能检测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内部限制与风险管理的影响,本文根据上一部分建立的模型,接受面板回来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其次列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规模与内部限
17、制的回来结果;第三至第五列为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其中不良贷款率、ADZ、SDROE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的信誉风险、破产风险和财务风险。 从表3其次列报告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董事会人数与内部限制呈剧烈的正相关关系,这表示: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人数越多,内部限制越有效;而董事会人数越少,公司治理趋于无效。这是因为商业银行董事会人数越多,在决策中的可选方案则更多,最终在充分驾驭的状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监事会人数也与内部限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监事会人数越多,银行的内部限制越有效。这是因为监事会本身职责就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监督,而监事会人数越多能更有效的监督银行管理层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执行
18、决策。另外,其次至第五大股东持股和与内部限制也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其次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数越多,公司的内部限制会越好。这是因为,其次至第五大股东持股越多,能在在确定程度上能平衡第一大股东,使最大股东的决策不会偏离太远。在限制变量中,资本足够率与公司治理也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因为资本足够率是保证银行正常运营和进展所必需的资本。因此,银行资本足够率越高,内部限制就越强。在其他变量中,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内部限制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独立董事比例凹凸并不影响银行的内部限制,而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最大股东一般是国有法人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所以无论持股多少,总是会保障银行的内部限制向着更好
19、的方面进展。是否四大行这一哑变量与内部限制也不显著,说明银行是否是属于四大行对内部限制好坏没有干脆影响。 表3的第三至第五列分别表示银行的公司治理分别对商业银行的信誉风险、破产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从第三列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出,董事会人数与不良贷款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董事会人数越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少,这是因为董事会的存在主要目的就是限制银行的风险,董事会人数越多,对贷款风险探讨的程度就更深,可以有效削减不良贷款。此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越低。这是因为独立董事通常拥有较强的专业学问和阅历,并与银行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不存在任何关系,因此能有效地对贷款授信进行分析,促使银行的不良
20、贷款削减。此外,最大股东持股比与不良贷款率呈剧烈正相关性,说明股权越集中,不良贷款率越高,联系实际不难觉察,四大国有行的国家控股较集中,而不良贷款率也较股份制偏高,这是因为在四大行上市的时候,国家拿出了巨大财政充溢四大行的资本金并剥离较大的不良贷款。在限制变量中,较高的资本足够率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在第四列的公司治理与z-score值的相关性来看,可以看到董事会、监事会人数越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越低,具体缘由上文已经有所分析,此处不再做具体概述。此外,足够的资本也可以避开银行破产。在第五列的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和较多的监事会成员也可以有效避开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样在第五
21、列还可以看出,代表四大行的哑变量与财务风险呈负相关性,说明四大行遭受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要小于非四大行,这或许是因为四大行效益稳定,客户雄厚以及有良好的财务制度。 通过上述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假如拥有充溢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对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适当的股权集中度都可以关心银行实现健全内部限制机制与防范风险。这也说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的保障。 二内部限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前面理论部分曾提到,企业实行内部限制的目的为防范并避开风险。因此,在这一部分同样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15家商业银行内部限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实证分析,其目的是检验出我国商业银行良好的内部
22、限制是否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本部分增加银行规模作为限制变量,实证结果于表4所示: 从上面回来结果中可以看出,内部限制与不良贷款率、z-score值以及ROE的标准差都呈剧烈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商业银行一个好的内部限制可以有效的关心商业银行降低信誉风险、破产风险、财务风险;关心商业银行建设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因为内部限制本身就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动身点并且渗透到商业银行各项业务过程和环节。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当尽快加强内部限制的建设,一来可以防范风险、二来又有利于自身进展,提升竞争力。 五、结论 本文通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限制、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实质入手,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三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公司 治理 内部 控制 风险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