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劝学高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劝学高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劝学高一上册语文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劝学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3.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4.体味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难点: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方法: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一、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有关“学习”的小议论文,白寿彝提出治学的“三个境界”,谢冕又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其实早在战国时期
2、的荀子就以他睿智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2.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同时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3、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3.题解(出示投影)(提问、教师点拨)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文章中作者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二、熟读课文1、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3、
4、学生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三、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一段(学生找出中心句):提出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二段(学生找出中心句),“善借于物”即善于向外界学习,这样就可以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生找出中
5、心词):“积”、“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强调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3.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一、提出中心论点,并论证学习的意义二、论证学习的作用三、论证学习的方法、态度第三、四课时教学要点: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可以”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点拨:用“
6、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1:名词“青”2:形容词。“于”1:从“于”2;比(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揉”,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
7、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4)“日”:名作状,“每天”。“参”,同“三”。2、学生齐读第一段。3、教师明确本段第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差不多,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所以学习可以使自己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
8、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得出的结论是: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板书青胜于蓝提高自己冰寒于水直木輮轮木受绳直改变自己金就砺利结论: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喻义: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二部分: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1)“终日而思”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劝学 上册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