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docx





《2023年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五年级语文沪教版优质教案查阅五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十年。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3.揭示诗题“示
2、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理解古诗的内容。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3、,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四、把握重点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祖国统一的无奈。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病起抒怀诉
4、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
5、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
6、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4.有感情地读诗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三首教案:已亥杂诗教学目标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7、。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板书:己亥杂诗2.题解:“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_,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语文 沪教版 优质 教案 查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