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0篇】【优秀范文】.docx
《202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0篇】【优秀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0篇】【优秀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0篇】【优秀范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现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制订如下:一、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一)传染病1、一般突发事件如果我校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对疫情的防治措施及落实情况,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
2、,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饭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全体师生每曰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配合*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
3、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3、特大突发事件在区教育局和区疾控中心的领导下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学生上学放学一律有家长接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学
4、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和*门,在区教育局和*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等疑似病例,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待批准后再停课。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
5、式,采用网上授课、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二)食物中毒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报告;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好现场呕吐物和造成食物中
6、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门处理;4、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认真细致地调查中毒原因,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6、配合*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1、迅速报告*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
7、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二、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流程(一)班老师晨检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上报校医。(二)再由校医向校长汇报具体情况,校长再视情况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疫情。(三)疫情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标准:一个班一天出现3例或3天出现5例以上要上报区急控中心、区保健所及区体卫艺科,上报时限在24小时内。此项疫情上报人由校医担任,如果校医未在校,由校长临时指导定人员上报疫情。(三)如遇突发重大情况需要在2小时内向区急控中心、区保健所、区教育局体卫艺科汇报。此项汇报由校医担任,如果校医当时未在校,由校长临时指导定人员上报疫情。三、疫情上报电话:区急控中心:
8、31001555区保健所:34312640手机:13190031272李放区公共卫生事件上报电话:31976387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根据*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卫办疾控发200665号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精神,拟定我校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程序,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疫情报告人在分管校长领导下,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具体安排如下。学校坚持晨检制度,每天由班负责检查班内学生身体状况及教室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卫生室负责全校的异常情况的排查。1.班主任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
9、内有多人(5例以上)并有相似症状(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应当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2)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手足口、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应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3)在同一班级,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措施1.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2.及时上报卫生室老师,卫生室老师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3.班主任通知学生家
10、长,让家长送疑似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4.坚持开窗通风制度,各班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开窗。5.配合卫生室做好班级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2.卫生室上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及时(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发病,指较短时间内,同一班级中连续发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症状的患者:包括体温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服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学生。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2)同一个月内,如发现流感、手足口病、红眼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连续发生5例的。及时电话报告镇疾控中心和县教育局。同时协助*门采取应急措施。劝阻发病学生立即离校
11、。(3)如发生法定传染病病例,明确诊断的重点传染病(肝炎、菌痢、伤寒、流脑、甲型HINI流感等),由卫生室在24小时内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上报疫情信息。措施1.加强巡检。2.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4.加强并督促各班多开窗通风5.做好上报疫情的同时,及时做好病例专册登记工作及消毒记录。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3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时,应遵循和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2、传染病报告病种(37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12、、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3、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4、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
13、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教部,医教部应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门报告,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报。5、出现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6、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规定的其他传染病。7、地方传染病病员向灞桥区疾病控制中心网络直报,部队传染病病员应向本院预防保健科报告,由预防保健科向学校卫生处报告。8、发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员、当地未有过或者国家已宣布消灭的传染病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教部,同时向院首长报告,医院应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门报
14、告,同时填报。9、严格登记制度。门诊、急诊各接诊、放射科、检验科必须建立疫情登记本,做好接诊病例登记,对接诊及检出的传染病病员必须详细登记,及时报告。10、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11、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通报、公布和引用发表未经公布的传染病疫情。医院感染消毒、灭菌、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医院感染标准预防原则,认真执行隔离防护措施,注意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双向保护。2、医务人员上班时必须按要求着工作服,接触病员前后要洗手,操作中接触血液或体液,必须戴手套,并根据情况穿隔离衣、戴护目镜。3、医务人员应按要求使用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或快速手消
15、毒剂进行手消毒。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员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病房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等情况下必须洗手。5、住院病员的安置应感染病员与非感染病员分开,同类感染病员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员单独安置。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7、病床应一床一巾湿式清扫,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清洗晾干。8、地面湿式清扫,当有污染时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清洁。拖把应分区设置,标记明确,悬挂晾干备用。10、治疗室、换药室、监护室、手术室
16、、产房、婴儿室、急救室等重点诊疗场所,必须有严格的人员进出规定,定期消毒。11、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戴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2、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1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消毒或灭菌方法。凡耐热、耐湿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法。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其他低温方式灭菌。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汽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时选择化学消毒方法。14、医务人员要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高效、中效
17、、低效消毒剂及灭菌剂。15、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检测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16、更换消毒、灭菌剂时,用于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的容器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17、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传染病病员和特殊细菌感染病员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18、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19、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棉签、针头、刀片等医疗废物在科室按规定使用专用收集袋或利器盒分类放置,对医疗废物种类、数量等详细登记,由护保中心统一收集、运输、暂存,转交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厂家,交接登记项目齐全。艾滋病消毒隔离防护制度1、对可疑或确诊的艾滋病病
18、员采取“血液/体液隔离”措施,单人隔离,同种病原感染者可同室隔离。2、接触病员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脸部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溢出及溅落污染时应戴眼罩,脱手套后洗手。3、在血液、体液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4、接触病员及污染性物品后立即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手。5、处理所有尖锐利器物品时,小心操作,防止锐器损伤。6、被病员血液及体液污染的器械、用品、被服,应按“消-洗-消”的原则进行处理。7、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收集袋或利器盒,采用双袋包装处理,标识明显。8、病人出院后病房、床单位、所有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含氯1000mg/l消毒液擦洗、浸泡消毒。9
19、、建立医务人员锐器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发生针刺后应立即用除菌皂及清水冲洗皮肤伤口,粘膜则以清水冲洗。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及追踪观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4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惰报告人员。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
20、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炎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头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痢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
21、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
22、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中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
23、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4、发现其他乙类传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主管院长协调解决。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5为了能够及时有序地应对可能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篇 优秀范文 2023 传染病 疫情报告 制度 10 优秀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