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溷凝土抗震墙结构.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钢筋溷凝土抗震墙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溷凝土抗震墙结构.ppt(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章 钢筋砼抗震墙结构田 英2011-5-31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十六章 钢筋砼抗震墙结构 16-1 钢筋砼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框架结构是由钢筋砼纵梁、横梁和柱等构件所组成的承重体系。抗震墙结构是由纵横两方向的钢筋混凝土墙(剪力墙)组成。框架抗震墙结构是在框架里布置剪力墙。(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特点: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抗侧刚度低。抗震墙结构特点:空间小,平面布置不灵活。抗侧刚度高。框架结构抗震墙结构特点:具有两者的优点,且变形更均匀。高层建筑的内力与H2成正比,而顶点侧移与H4成正比,因此,随着高度的增大,侧向位移增加得很快
2、。高层建筑设计主要是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控制侧向位移。按照墙的几何形状及有无门洞,抗震墙又列分成不向朗类型,如图所示:它们的破坏形态和配筋构造要求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例如,不开洞的墙为悬臂抗震墙;开有洞口的墙称为开洞抗震墙;根据抗震墙的高宽比,有可分为高等抗震墙、中高等抗震墙、低矮抗震搞。在框架抗震搞结构中,抗震堵往往和梁、柱结合在一起称为带边框的抗震墙等等。悬臂抗震墙没有洞口,可以看成是一个悬臂构件,承受压力、弯距、剪力的共同作用。它应当符合钢筋混凝土压弯剪构件的基本规律。但是与柱相比,它往往高度大(一般抗震墙高度为建筑物总高),截面薄而长。因此沿截面边长要布置许多分布钢筋。同时截面抗剪问
3、题较为突出,这使抗震搞截面的配筋计算、构造和柱略有不同。在平面外、抗震墙必须依赖各层楼板作为支撑而保持其总体稳定。在楼层高大范围内,则应当考虑抗震墙结构的局部稳定和平面外的承裁力问题。通常所说的抗震墙配筋计算是指在墙平面内受力的承裁力计算,而平面外的侧向稳定则通过构造措施或进行必要的验算加以保证。悬臂抗震墙是一个承受压弯剪共同作用的构件。它就可能出现弯曲破坏或剪力破坏。通常由竖向钢筋抵抗弯曲,水平钢筋抵抗剪力。开口抗震墙与悬臂抗震墙不同洞口将抗震墙分成墙肢及连系梁两类构件。联系梁般跨高比都较小,抗剪承裁力较一般受弯构件突出。墙肢则和悬臂抗震墙相似,承受轴力、弯距与剪力的共同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
4、下的受拉墙肢轴向压力可能较小,甚至可能是铀向拉力,此时抗弯、抗剪的承载力会降低。抗震墙结构是由纵横两方向的钢筋混凝土墙(剪力墙)组成的结构。这种墙体除抵抗水平合作和竖向荷载作用外,还对房屋起维护和分隔作用。这种结构适用于高层住宅、旅馆等建筑。因为抗震墙结构的墙体较多,侧向刚度大,所以它可以建得很高。目前,我国抗震墙结构多用于高层住宅和旅馆建筑的高的可达百米。16.1.1 钢筋混凝土抗震构件的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根据不同的高宽比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宽比大于2.0的高等抗震墙,二是高宽比不大于2.0且大于1.0的中等高抗震墙,三是高宽比小于1.0的低矮墙。对于高等抗震墙,其破坏状态一般
5、为弯曲破坏,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中等高抗震墙的破坏状态为弯剪破坏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低矮墙的破坏状态一般为剪切破坏,其变形能力比较差。(1)悬臂抗震墙悬臂抗震墙可能出现如图的几种破坏形式。墙肢为高宽比大于2.0的高等抗震墙时为弯曲破坏,若为高宽比小于1.0的低矮墙时为脆性破坏。连系梁出现脆性破坏,会使墙肢丧失约束而形成单独墙肢,与连系粱不破坏的墙相比,墙肢中轴力减小、弯距加大,墙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侧向位移加大,承载能力也将降低。在继续承载情况下,墙肢截面屈服形成破坏机构。图表示开洞抗震墙模型的试验所得的顶点位移滞回曲线。该模型发生连系梁剪切破坏。图中曲线表明,连系梁剪切破坏以后,刚度退化严重
6、,滞回环变得扁而平,变形加大,承载能力降低。但是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墙肢破坏以前,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对于开洞抗震墙避免墙肢的剪切破坏和尽量避免连梁的剪切破坏,能有效地提高开洞抗震墙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开洞抗震墙的弯曲破坏,存在下列两种情况:1)连系梁不屈服,墙肢弯曲破坏后丧失承裁能力。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联系梁刚度及承载能力都较大的开洞抗震墙中。墙的整体性能很好,其刚度和破坏情况都接近于悬臂墙。2)连系梁先屈服,然后墙肢弯曲破坏丧失承载能力。当连系梁钢筋屈服并具有延性时,它既可以吸收大量地震能量,又能继续传递弯矩与剪力,对墙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使抗震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延性较好。这
7、种破坏形式是最理想的。图是另一片连系梁先屈服然后墙肢屈服的抗震墙模型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滞回曲线。与图抗震墙滞回性能相比较,可以看出具有延性连系梁的开洞抗震墙滞回环稳定,抗震性能较好。在开洞抗震墙中,当连系梁端部钢筋屈服,可以形成数量众多的塑性铰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这是最理想的。其次,如果连系梁出现剪切破坏,按照抗震结构设计的“多道设防”的原则,只要保证墙肢安全,整个结构就不致严重破坏或倒塌。因此,经过合理设计的开洞抗震墙,与悬臂抗震墙相比,可以作到裂缝分散,由连系梁端塑性铰吸收地震能量,从而保证墙肢的安全,是一种抗震性能很好的结构。按照“强墙弱梁”原则加强墙肢的承载力,绝
8、对避免墙肢的剪切破坏,同时尽可能避免连系梁过早的剪切破坏,对于提高开洞抗震墙的承戴能力和变形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塑性铰:从钢筋屈服到混凝土被压碎,截面不断绕中和轴转动,类似于一个铰,由于此铰是在截面发生明显的塑性形变后形成的,故称其为塑性铰。结构铰: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转动的连接,传递剪力和轴力,不传递弯矩。塑性铰的存在条件是因截面上的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弯矩,并由此产生转动;当该截面上的弯矩小于塑性极限弯矩时,则不允许转动。因此,塑性铰可以传递一定的弯矩,而在结构铰中弯矩为零,不能传递弯矩。结构铰为双向铰,即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相对转动,而塑性铰的转动方向必须与塑性弯矩的方向一致,不
9、允许与塑性铰极限弯矩相反的方向转动,否则出现卸载使塑性铰消失。所以塑性铰为单向铰。塑性铰是与理想铰相比较而言,理想铰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能够承受弯矩,其值即为塑性铰截面的极限弯矩。对于超静定结构,由于存在多余联系,某一截面的纵向钢筋屈服,即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并不能使结构立即成为破坏结构,还能承受继续增加的荷载。当继续加荷时,先出现塑性铰的截面所承受的弯矩维持不变,产生转动,没有出现塑性铰的截面所承受的弯矩继续增加,直到结构形成几何可变机构。这就是塑性变形引起的结构内力重分布,塑性铰转动的过程就是内力重分布的过程。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
10、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即控制同一结构各构件或部件在地震中损坏或形成塑性铰的顺序而成的多道防御系统,使整个结构坏而不倒。16.1.2 抗震墙结构的模型试验 抗震墙结构在高侧建筑中广泛使用。通过大量的水平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了墙肢高宽比、洞口排列、连梁刚度、墙体边缘构件尺寸和配筋,竖向分布筋和横向分布筋的作用等。为提高抗震墙结构的变形能力提供了依据。8层抗震墙结构模型的震动台试验表明,由于纵横墙共同工作、空间受力特性明显,合理地考虑翼墙的作用,才能使结构内力分析比较合乎实际情况。带有框支层的底层大字间12层抗震墙结构的计算机和推力机联机模型试验表明,如果充分注意框支托梁和框支柱的设计,并使框
11、支层有足够的设计剪力,则框支抗震墙结构仍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图是框支层的水平承载力、图是总水平力-顶点位移移的滞回曲线。16-2 高层钢筋砼抗震墙结构和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震害的抗震性能一、框架梁、柱的震害主要反映在节点处,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
12、屋二、填充墙的震害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三、地基和其他原因造成的震害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高层钢筋砼抗震墙结构和高层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的抗震性能,其震害一般比较轻,其主要震害特点如下:16.2.1 设有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通过震害分析,抗震墙之所以是主要的抗震结构构件,是因为:抗震墙的刚度大,容易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位移限值;地震作用下抗震墙的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
13、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大震时通过连梁和墙肢底部塑性铰范围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与其它结(如框架)同时使用时,抗震墙吸收大部份地震作用,降低其它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设防烈度较高地区(8度及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抗震墙,其优点更为突出。16.2.2 连梁和墙肢底层的破坏是抗震墙的主要震害脆性破坏 一、脆性破坏发生于墙肢 墙肢由于抗剪能力不够而发生剪切破坏,会使剪力墙很快丧失承载能力,造成结构的突然倒塌。这是设计所应该绝对避免的。抗震规范里规定了抗震墙截面的剪压比限值和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设计值的放大系数,就是为了防止剪力墙早于弯曲破坏而发生剪切破坏。二、连梁发生剪切破坏 连梁发
14、生剪切破坏会使联肢墙各墙肢丧失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联肢墙的各墙肢将成为单片的独立墙,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墙肢弯矩加大。抗震规范里规定了连梁截面的剪压比限值和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连梁端部剪力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也是为了防止连梁早于弯曲破坏发生剪切破坏。但是,和第一种墙肢发生剪切破坏相比,连梁发生剪切破坏时结构尚未丧失承载能力,在墙肢破坏前,只要所考虑的连梁不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还不会造成结构的倒塌。延性破坏 一、是连梁不屈服,墙肢首先发生弯曲破坏 这种墙在破坏时 的极限变形较小。因此,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来说,它虽然是一种延性破坏,但吸收地震能量的
15、能力 是较低的。设计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二、是连梁先屈服,最后是墙肢的屈服 当连梁 有足够的延性时,它能通过塑性铰的变形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 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联肢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这是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做到的。为了 保证联肢墙的延性要求,对连梁的延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剪力墙时,必须十分注意 保证连梁的延性要求。抗震墙典型的破坏有以下的类型:1.墙底部破坏:表现为受压区混凝土的大片压碎剥落,钢筋压屈。2墙体破坏:墙体中部产生斜裂缝,发生剪切破坏。3.连梁的剪切破坏:在强震作用下,抗震墙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墙肢之间连梁的剪切
16、破坏。主要是由于连梁跨度小,高度大形成深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形成剪切型裂缝,为剪切型脆性破坏,尤其是在房屋1/3高度处的连梁破坏更为明显。16-3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 一、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设置,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粱,要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2)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弱连粱(其跨高比大于6)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3)抗震墙宜自下而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4)应控制抗震墙平面外发生
17、弯曲。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对于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平、立面布置要规则等基本要求,在钢筋混凝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给予厂说明,这些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下面熏点讨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的结构布置。16.3.1 抗震墙的平面布置 抗震墙结构中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力都由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承受,所以抗震墙应沿结构平面主要轴线方向布置。一般情况下,采用矩形、L形、T形平面时抗震墙沿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布置;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个方向布置;正多边形、圆形和弧形平面,则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单片抗震墙的长度不宜过大。一方面由于抗震墙的长度很大,使得结构周期
18、变短,地震作用增大;另一方面抗震墙应当是高细的,呈受弯工作状态,由受弯承载力决定破坏状态,使抗震墙具有足够延性,而抗震墙太长,形成低矮抗展墙,就会由受剪承载力控制破坏状态,抗震墙呈脆性,对抗震不利。所以,同一轴上的连续抗震墙过长时,应该用楼板(不设连梁)或细弱的连梁分成若干个墙段,每个墙段相当于一片独立抗震墙,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每一墙段可以是单尺墙、小开口墙或联肢墙,具有苦干个墙肢。每一墙肢的宽度不宜大干8m,以保证墙肢也是受弯承载力控制,而且靠近中和轴的竖向分布钢筋在破坏时能充分发挥起作用。在抗震墙结构中,如果抗震墙的数量设置的太多,则会增加结构刚度,使得地震作用增大。因此,抗震墙的数
19、量在方案阶段就要合理地确定。判断抗震墙结构合理刚度可以由基本周期来考虑,宜使抗震墙结构的基本周期控制在(为结果基本周期,为总层数)。平面布置 16.3.2 抗震墙的竖向布置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沿竖向应连续,不应中断。当顶层取消部分抗震墙而设置大房间时,其余抗震墙在构造上应予以加强;当底层取消部分抗震墙时,应设置转换层并按专门规定进行结构设计。为避免刚度突变,抗震墙的厚度应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少宜为50-100mm,使抗震墙刚度均匀连续改变。厚度改变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墙的配筋率的改变宜错开楼层。抗震墙的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使抗震墙形成明确的墙肢相连梁。成列开洞的规则抗涝墙传力
20、途径合理,受力明确,地震中不容易因为复杂应力而产生震害(图);错洞墙洞口上、下不对齐,受力复杂,洞口边容易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因而配筋量增大,而且地震中因应力集中产生震害(图)。抗震墙相邻洞口之间以及洞口与墙边缘之间要避免小墙肢(图16.3.2)。试验表明:墙肢宽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的小墙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比大墙肢早开裂,即使加强配筋,也难以防止小墙肢的较早破坏。在设计抗震墙时,增肢宽度石宜小于3bw(bw为墙厚),且不应小于500mm。采用刀把形抗震墙(图16.3.3)会使抗震墙受力复杂,应力局部集中,而且竖向地震作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宜十分慎重。第 4 章 钢筋砼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16
21、.2.3 抗震墙的厚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抗震墙厚度大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以前学过的一些常见的(一)无洞单肢剪力墙 剪力墙的立而上没有任何洞口。这种墙实际上是一竖向悬臂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
22、下弯曲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墙肢截面的正应力为直线分布。见图1.2(a)。其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可应用材料力学方法进行。(二)整体墙和小开口整体墙 墙面上只有很小的洞口,可以忽略其影响。这种类型的剪力墙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悬臂构件,其横截面的变形符合平而假定,正应力为直线分布,见图12(b)称为整体墙。当开洞稍大一些,墙肢应力中出现由局部弯曲引起的应力,但其值不超过整体弯曲应力的15可以认为其墙肢截面的变形仍符合平面假定,可以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应力,然后加以修正。这种墙称为小开口整体墙,见图1.2(c)。(三)联肢墙 在实际工程中,有些剪力墙是由许多受弯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例如住宅建筑和旅馆建筑中,墙体上
23、由大量竖向排列的洞口,在外墙上,这些洞口一般是窗口,而在建筑的内部,这些洞口大部分是问或走道。在设计中,这些洞口将一片整墙分开为由连梁或楼板连接的墙肢,就形成了所谓联肢墙,见图1.2(d)。一般地,开有一排或数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其截面整体性已经破坏,水平荷载作用下正应力的分布较直线规律有较大的差别。但墙肢的线刚度比同列两孔间所形成的连梁的线刚度大得多,每很连梁中部都有反弯点,而墙肢仅在少数楼层出现反弯点。即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有的连梁都呈现双曲率弯曲形态,而大部分的墙肢都呈现单曲率弯曲形态,墙肢变形仍以弯曲变形为主。这种剪力墙可视为由连梁把墙肢连接起来的结构,故称之为联肢墙。若只开有一列洞口
24、,称为双肢墙;开有两列及以上的,称为多肢墙,见图1.2(e)。(四)短肢剪力墙 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它既保留了异形柱不凸出墙面的优点,又克服了异形柱抗震性能不理想等缺点(目前有些地方规程将异形柱框架结构限制在7度设防以下,且高度不高于7层的建筑)。与普通的剪力墙相比,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布置灵活,建筑功能容易满足,尤其适用于建造1120层住宅,即所谓的小高层住宅,且造价相对于普通的剪力墙结构较低。(2)可以开较大的洞口,结构白重比较轻;侧移刚度较小、结构柔,地震作用较小;建筑上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3)短肢剪力墙一般为高剪力
25、墙(高宽比大于2),故水平荷载作用下墙体的破坏一般都呈弯曲状。同时连粱截面的跨高比大,故连梁的破坏也呈弯曲状。所以,短肢剪力墙具有较大的延性。但由于这种结构的出现较晚所以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多。由文献检索知,国外还没有关于短肢剪力墙的文献和工程报道,国内发表的文献也不多。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规定,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的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但由于缺少研究,对短肢剪力墙,仅在其布置、抗震等级以及轴压比控制等方面比普通剪力墙采取了更严格的限制。面对短胶剪力墙的计算模型、适用高度、构造措施等没有作明确的说明。因此,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力学性能、破坏形态、抗震性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 溷凝土 抗震 结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