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遗传实验考试.docx
《园林遗传实验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遗传实验考试.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园林遗传实验考试 第一篇:园林遗传试验考试 1, 什么叫核型分析,核型分析过程中应遵守哪些原则? 2,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 核型分析试验中,测量染色体总长度时是否应包括随体,次缢痕? 4, 核型分析试验中,测量染色体短臂长度时是否应包括随体,次缢痕? 5, 减数分裂按染色体的行为转变可分为哪些时期?各时期具有什么特点? 6,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第几次减数分裂之后? 7, 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8, 用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细胞模式图说 明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中期,中期的染色体行为特征。 9, 染色体制片试
2、验中,对试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 10, 染色体制片试验中,常运用秋水仙素处理试验材料,其作用何在? 答:通过秋水仙素预处理,来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促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阻碍纺锤体形成。 11, 染色体显带可分哪几种? 答:C/G/R/N/T带。 12, 染色体显带有什么意义? 13, 简述BSG法显示C带的原理? 答:染色体经过比较湿和的Ba(OH)2,变性处理后DNA众链解开。再在盐液SSC中温育复性,复性时异染色质较常染色质快,可以优先与Giemsa结合,染色较深,而常染色质则着色浅,从而在整条染色体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带纹。 14, 简述CTAB法提取DNA的原理。 答:CTAB是一种
3、阳离子去污剂,它可以溶解生物膜,使细胞中DNA复合体,释放出来,并使Pro变性,使DNA与Pro分别。最终用乙醇使DNA沉淀。 15, DNA有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其结构组成,可用哪些方法鉴定DNA? 16, CTAB法提取DNA时,加入氯仿-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 17, 简述DNA和RNA核蛋白溶解性受盐浓度影响的差异。 18, DNA提取试验中,加入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后离心会出现什么现象,每一层分别是什么 物质? 19, DNA具有紫外吸光性,其最大汲取波峰和最小汲取波谷的波长分别是多少? 20, 已知OD260=0.800,OD280=0.600,试分析DNA的纯度。 21, 已知纯的双链
4、DNA在260nm的吸光值是0.545,计算双链DNA的浓度。 22, 在DNA提取试验中,最终通常加入什么试剂使DNA沉淀? 23, 画出DNA在220-300nm的紫外汲取光谱图 24,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影响DNA电泳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25,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DNA点样端应放在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26,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DNA一般与什么试剂混匀后点样,该试剂主要有哪些成 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27, 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是在一个大的群体中,进行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 没有自然选择,没有突变发生,没有大规模迁移等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
5、代繁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现象,也称Hardy-Weinber。 28, PTC尝味实力的孟德尔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强味觉显性纯合体的有150人,中味 觉杂合体的有800人,味盲隐性纯合体有50人,计算p、q、D、H、R 其次篇:遗传试验教案学生版 试验 一、 减数分裂3学时 一、试验目的 了解高等植物的花粉减数分裂过程,视察其染色体的动态转变,领悟减数分裂过程在遗传学基本理论中的意义。 二、试验原理 减数分裂的定义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前期I:细线期染色体成瘦长的线状,核膜完好;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起先配对;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换;双线期出现交叉;终变期交叉端化,染色体最为短粗,是计
6、数染色体最正确的时期。 中期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末期I形成两个子细胞 其次次减数分裂同有丝分裂 遗传学意义:1遗传 2变异 粗线期及后期I可产生变异 三、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镊子、醋酸洋红、卡诺固定液、乙醇 四、试验步骤 1、 取材和固定 培育大葱,当花蕾呈嫩绿色外表光滑时进行取材,时间是上午7-10时,将花序总苞剥去,马上投入到卡诺固定业中固定4-24小时,经95乙醇和70乙醇各冲洗30分钟,然后换入70乙醇中保存,4度下可保存一年以上。 2、 染色 取发育程度不同的花序,每个花序按上、中、下不同部位分别镊取2-3个花蕾放于载片上,用
7、解剖针剥出花药,加1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用解剖针反复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进入染液中,染色5-10分钟。较大的花药可以用刀片横切成3-4段,然后再挤压。 3、 压片 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微烤几次,在材料处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用拇指均匀用力压片。 4、 视察 五、作业 绘出所视察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相。 六、留意事项 1、 操作过程尽量削减花粉母细胞的遗失 2、 留意区分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其次次减数分裂的细胞第一次细胞为一个大的圆形的细胞,其次次为两个长椭圆型的细胞 3、 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花药壁细胞后者为半月型细胞核均匀 4、 前期、中期区分核膜有无,后期、末期区分细胞板是否形成 需
8、要配制药品: 试验 二、 染色体组型分析6学时 一、试验目的 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了解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二、试验原理 染色体组genome: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而染色体组在细胞分裂中期的表型称为染色体组型或称核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即基数、形态、大小、着丝点位置及副缢痕、随体的有无等特征。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通过对染色体标本和其照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配对分组、排列,对组内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测量、描述,从而说明生物染色体组成的过程。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1 分析未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推断其倍数。首先计数总的染色体数目,然后根据2 3 染色体的形态特
9、征进行分组、配对。 将未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特征与已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特征进行比较,进而对未知生物进行分类,归属于具体的门、纲、目、科、属、种、甚至亚种。 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用来鉴别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倍数性变异。 三、用具与药品 剪刀、镊子、直尺、硬纸板、浆糊等 四、试验步骤 1、 制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玻片标本 接受植物根尖如蚕豆、洋葱、大蒜、玉米等去壁低渗法 培育材料预处理前低渗固定酶解去壁后低渗滴片染色 2、 选材与显微摄影 选材:细胞间无重叠,胞内染色体数目完好,每条染色体间无重叠,分散良好,染色体粗细适中,都伸绽开,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且染色显明、形态清晰、着丝粒明显,随体可见。
10、选取上述的细胞进行显微照相。取清楚的底片放大成8cm x 4cm左右的黑白照片。 万寿菊7对14条 3、 测量首先对每条染色体随机标号 测量每条染色体的长臂长度和短臂长度。以着丝粒为起点若着丝粒过大将其一分为二分别量至长臂末端和短臂末端以中间为准单位为毫米,有随体的染色体,随体的长度可以记入也可以不记入染色体长度之内,但应说明。另外染色体弯曲不能用直尺测量的,可以先用细线量取与染色体等长的长度,再用尺子量出线的相应长度。 4、 计算 确定长度、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 总长度1/n全部染色体长度之和即染色体组内全部染色体长度之和。相对长度可降低误差,臂比表示两臂相对长度,比值越大,说明二者长
11、度相差越悬殊,进而推断着丝粒位置,长度相近着丝粒位于中心,悬殊时着丝粒靠近短臂末端。 着丝粒指数:为整数如37表示37,即短臂长度占染色体总长的37,用短臂所占的比例来描述着丝粒的位置。 5、 配对 根据:同源染色体特征相像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随体有无 1 从形态上初步推断 2在形态相像染色体的基础之上比较相对长度 3着丝粒位置,根据臂比值或着丝粒指数推断 4有随体的根据随体的大小和位置推断。 比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粗剪并进行配对。 6、 排列 先画始终线,将染色体由大到小,短臂在上,长臂在下,着丝粒在直线上进行排列。等长的染色体以短臂长的在前,带随体的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排在最终。 7、分类:
12、 根据臂比值或着丝粒指数确定着丝粒位置,进而按照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四类。 1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臂比1.0-1.7 着丝粒指数 37-50 2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1.73.0 2537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 3.07.0 1225 4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7.0以上 12一下 8、剪贴 并写出核型公式 如:K=2n106m+2sm+2st核型公式的意义: sat 作业:完成一种作物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图 试验 三、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的验证3学时 一、试验目的 在调查本班同学某些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限制各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驾驭运用Hardy-Wei
13、nberg 遗传平衡定律进行遗传性状分析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群体:指一群同种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群体遗传学中的群体不是许多个体的简洁集合,而是一种特定的孟德尔群体,特指能进行随机交配的群体。在有性繁殖的生物中,一个物种就是一个最大的孟德尔群体。 随机交配:指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和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方式称为随机交配。自花授粉植物形成的群体不是孟德尔群体,无性繁殖的群体也不是孟德尔群体。 探讨群体中的遗传结构,主要通过探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来表达,使之具有可分析的形式,视察其在上下代之间的转变。 基因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的数量与群体中该基因的全部等位
14、基因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种基因型的数量与该群体中全部等位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总数之比。 遗传平衡定律:1908年英国数学家Hardy和德国物理学家Weinberg各自独立地运用数学方法探讨基因在群体中的行为规律时得出一样的结论。内容:在一个充分大的Mendel群体中,其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假设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没有新的突变发生,也没有个体的大规模迁移,则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为一个常数,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保持不变。 人类一些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限制的,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假定某群体在某位点上的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如群体处于遗传平衡,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如
15、下关系: 2=p2(AA)+2pq(Aa)+q2(aa) 现分两种状况介绍: 2、 不完全显性时 如人类对PTC尝味实力的差异表现不完全显性的遗传。也就是可以视察到三种表现型,这样就能干脆从三种表现型基因型的视察数算出表现型频率,进而算出基因频率。现假定某人群为: 基因型 AA Aa aa 基因型视察数 P H Q P+H+Q=N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为P(AA)=P/N H(Aa)=H/N Q(aa)=Q/N 于是基因频率为p(A)=P+1/2H q(a)=Q+1/2H 或q=1-p 又假定该人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根据已估出的p和q即可算出三种基因型的理论频率及其相应人数。再与相应的实际视察人数
16、比较,运用卡方检验,即能得出该人群是否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结论。 2、完全显性时 另外一些性状,如卷舌与非卷舌,有耳垂与无耳垂,由于基因A对基因a为显性,所以只能区分两种表现型,因此不能用表现型视察数干脆算出基因频率。但我们可以假定该性状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于是表现型包括AA和Aa的频率为p2+2pq,另一表现型(基因型aa)的频率为q2,由此可用下式分别计算出p和q。 q= p=1-q 根据已算出的p和q值,推算出各基因型频率。最终算出显性表型中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比例。 三、试验用品 苯硫脲PTC溶液1-14号,或乙醇1-13号 称取1.3gPTC定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该溶液为1号,按等量对
17、半稀释到14号为止。 取25乙醇为13号,按等量对半稀释到1号为止。 四、试验步骤 1、PTC味盲基因测试 从14-1号逐个品尝,根据尝到苦味的阈值推想基因型。尝试阈值11号为纯合尝味者TT,10-7号为杂合尝味者Tt,7号为味盲型tt。 2、嗅阈测试 从1-13号逐个闻下去,直到有味为止,高度敏感型阈值为第1-6号,中度敏感型为7-11号,不敏感型或嗅盲型为12-13号。 3、卷舌和耳垂的调查 能将舌的两侧卷起呈“U型为卷舌者表型为,非卷舌者为;有耳垂指耳朵下缘与头部连接处向上有凹陷者表型为,无耳垂为。 五、作业 1、分别计算本班嗅觉基因的频率,检验分析该性状在本班是否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2
18、、计算卷舌和耳垂的基因型频率,并推算显性表型中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比例。 试验 四、果蝇的性状视察及饲养3学时 一、试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及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2、区分雌雄果蝇及常见突变型的主要特征 3、驾驭果蝇的饲养管理技术 二、试验原理 黑腹果蝇为双翅目昆虫,个体发育为完全变态。用作试验材料有以下优点:1简洁饲养,生活周期短,25度左右10天繁殖一代。2繁殖实力较强,一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600个,因此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子代群体,有利于遗传学分析。3突变类型多,有400个以上,且多数为形态特征的变异,便于视察。4唾腺染色体较大。因此,在遗传学探讨中,果蝇作为试验材料被广泛运用。
19、三、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野生型及突变型果蝇 2、用具及药品 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麻醉瓶、培育箱、白瓷板、毛笔、棉塞、载片、恒温培育箱、吸水纸;乙醚。 四、试验步骤 1、果蝇生活史的视察 1卵:白色长椭圆型,0.5mm左右,在其反面的前端具有两个触丝。 2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即为一龄幼虫,一龄幼虫蜕皮后成为二龄幼虫,二龄蜕皮后成为三龄幼虫,三龄幼虫较大,活动力强,常爬在培育基外表或培育瓶壁上。 3蛹:幼虫经6-7天后即化蛹,附于瓶壁上,呈梭型,初期松软呈淡黄色,以后慢慢硬化变成深褐色,深褐色的蛹就要羽化了。 4成虫:刚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长,半透亮乳白色,翅未完全绽开。过12小时后,双翅伸
20、绽开,体色加深,各种性状趋于明显。 5影响果蝇生活史的因素: I、养分条件:果蝇的食物是酵母菌,培育基发酵良好,酵母菌足够即可。 II、温度:相宜温度为10-25度,并随温度上升生活周期缩短,10度57天,15度18天,20度15天,25度10天,低于10度、高于30度果蝇不育或死亡。 2、麻醉果蝇 1制备麻醉瓶:用培育瓶或与培育瓶口径相同的玻璃瓶及橡胶塞棉花图钉组成 2引出果蝇:将有果蝇的培育瓶用手轻拍,使果蝇震落瓶底,快速拔出棉塞,将麻醉瓶与培育瓶的两口相对,培育瓶在上,麻醉瓶在下,用手轻拍瓶壁或轻轻摇摆使果蝇落入麻醉瓶。或培育瓶在下,麻醉瓶在上,并朝向灯光处,双手遮住培育瓶,利用果蝇的趋
21、光性和向上性,将果蝇引人麻醉瓶。 3麻醉:在麻醉瓶瓶塞的棉花上滴1-2滴乙醚,快速塞入麻醉瓶瓶口,0.5-1分钟左右大部分果蝇即被麻醉落入瓶底,摇动麻醉瓶,全部果蝇震落瓶底,之后马上将果蝇倒在白瓷板上,用毛笔留神拨动视察,若翅膀外展45度角说明果蝇已被麻醉致死。若中途有复苏的,需在滤纸上滴加1滴乙醚,并用培育皿盖住。 视察后要将果蝇放回原来的培育瓶,将培育瓶横放,然后用毛笔将果蝇扫入培育瓶中,待果蝇醒悟后再将瓶竖起。 3、成虫雌雄性别的区分: 体型 腹部 第一对足 4、果蝇常见突变型性状的视察 突变名称 白眼 黑檀体 残翅 焦刚毛 雌果蝇 大,末端尖,背部环纹5节,无黑斑 腹片7节 跗节基部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遗传 实验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