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7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7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变通地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意。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信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对“知音”会有更深的理解。2、板书课题,齐读。二、整体初读。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2、检查预习情况。(1)写两个主人公的姓名。(2)听
2、写词语“善鼓琴”“善听”,解释“善”字。(3)检查朗读情况,注意节奏和语速。3、师范读,全班齐读。三、初识文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说一说古文大意。请几个学生说说解意,并询问他们是读了几遍后才了解其意。三、感悟知音用故事串起文章,体会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经过。一天,伯牙乘船路过汉江,船至汉口遇大雨天气,与同在山中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偶遇,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伯牙情不自禁地操起瑶琴,鼓起曲来1、教学“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必得之”。(1)指导朗读“善哉”,男女分读。(2)伯牙的琴声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之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请模仿课文第2名,练习表达。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3、!”(在表达前,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2、3两句中所描述的都是美好的景物,表达时都是以AABC的形式出现。而类似的词语还有:悠悠白云、袅袅炊烟、绵绵春雨、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等)(3)这就是文中所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知音的含义就是和自己心心相通,情投意合的人。偶遇知音,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子期却能心领神会。于是,他们整整畅谈了一宿。(4)两人偶然相遇,子期虽只是一个樵夫,但伯牙所念他必得之,在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5)议议:当时的伯牙已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唯独把子期当做知音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绝弦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