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审计报告(实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审计报告(实用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审计报告(实用5篇)2023年审计报告第1篇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和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基本元素及各要素的具体规范都做了规定,基本内容如下.1.标题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出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时间、文种名,如关于xx公司2004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省略前面的部分就写成审计报告.2.主送机关审计报告的主送机关是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或委办单位.3正文主要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实施审计的有关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和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及其依据.根据这些内容,审计报告的文一般可分
2、为四部分.(1)前言简要说明审计的内容、范围、依据、时间,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等.其中,内容是指本次审计的任务或目的,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时间范围,即审计内容的时间跨度;二是业务范围,即全面审计还是专项审计:依据是指审计工作的依据,即是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指令,还是接收委办单位的委托.时间是指审计活动的起止时间.(2)基本情况说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包括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业务性质、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内部组织、账务设置等还可以交代审计事项的背景情况.根据审计范围的不同,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有不同,一般综合性审计报告较详细,专项审计报告常省略.(3)
3、审计结果这部分要写出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具体事实.如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则这部分主要是写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因为审计的内容不同,所以,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反映的主要是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以及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情况等;而财经法纪审计报告,则应反映违纪事实,如不正当手段、盗窃、读职失职等内容.(4)审计评价及处理意见和建议主要反映审计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审计评价或处理意见、建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只需概略交代,不必详细展开.4落款落款就是审计人员的签名盖章和标出写作时间。位置在正文右下方,签名在上一行,时间在下一行.5附件审计报告的附件一般
4、指有关的证据原件或复印件.不是每份审计报告都有附件。如有附件,应将附件说明(即附件标题)置于正文的左下方,在落款之上,而附件原文则另页编制,附于审计报告之后6.抄送审计报告如需抄送有关机关,可在落款之下顶格注明“抄送”,下面依次列出抄送单位的名称.2023年审计报告第2篇ABC公司: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0年月日的资产负债表、200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
5、,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
6、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三、审计意见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0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二年月日2023年审计报告第3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结合我署年度工作要点,积极稳妥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审计结果公告为核心、涵盖重大审计政策发
7、布、具有审计工作特点的全方位政策解读机制,审计宣传和政务公开的及时性、广泛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二)创新方式,多渠道展示审计风貌。一是组织开展“审计一线媒体体验营”活动,邀请10家媒体记者30多人次,深入四川、湖南、云南、山东、福建、浙江等地扶贫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等审计一线,挖掘典型报告案例。二是组织开展“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来自扶贫审计一线的报道”专题采访报道,署内外媒体记者50多人次深入审计一线采访,形成50多篇生动的一线审计故事,深入宣传v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及审计机关推动政策落地生根的情况和成效。(三)依法依规,稳妥办理依申请公开。全年共受理依申请信息公
8、开事项94例(其中60%涉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11%涉及内部管理事项),均依法依规办理,积极稳妥答复。坚持业务司局主办、法规司审核、办公厅复核的三级联办模式,对复杂申请引入法律顾问参与,确保公开工作依法准确。针对复议起诉等,及时加强与署内主办单位的沟通交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针对个别不规范申请,及时完善制度办法,在推进公开工作的同时有力维护正常办公秩序。全年共发生行政复议12例、行政诉讼4项,100%维持原答复。2023年审计报告第4篇2023年,在v的坚强有力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和专家媒体的全力配合协作下,我署较好地完成了政务公开和审计宣传工作任务。但是,与新时代的新任务
9、、新要求相比,与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相比,与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需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如展现审计工作新成绩、新面貌的宣传作品还不够丰富,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方式还不够多样、便捷程度还有待提高,对地方审计机关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导力度还不到位等。2023年,我署将继续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新时代审计中心工作做好审计宣传和政务公开,进一步加强统筹部署,把工作的着力点聚焦到审计工作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上来,聚焦到审
10、计工作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金融企业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扶贫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工作上来,聚焦到审计工作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来,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审计报告第5篇2023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v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v审计长胡泽君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v委托,报告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根据v、v部署和审计法律法规,v对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中,我们坚持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11、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十二届v五次会议决议,落实v常委会审议意见和v财经委审查意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落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2023年,在以v同志为核心的v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v、v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实
12、力稳步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明显成效。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金融监管统筹协调。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比上年增长,128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央本级节能环保、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支出分别增长、7%,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域增至819个。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保障了重点领域发展需要。营改增全面推开,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措施有效落实,全年为各
13、类市场主体减负超1万亿元。13个省*本报告对省级行政区统称为省,地市级行政区统称为市,县区级行政区统称为县。*制定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成效较好,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对上一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v、v部署,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v按项、逐条跟踪督促。目前,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都得到了整改,推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2000多项。一、中央决算草案和预算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和编制中央决算草案、发展改革委组织分配中央基建投资情况。财政部编制的中央决算草案列示的决算收支表明,2023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亿元、支出总量
14、亿元,赤字15500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底余额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亿元、支出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亿元、支出亿元。从审计情况看,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和计划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中央决算草案编制不够准确完整。1少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亿元。一是以退库方式安排资金亿元,未作收支反映;二是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未纳入预决算,涉及收支亿元;三是核算不准确,将收回的农业保险保费补助支出亿元,抵减税收返还支出亿元。2两个重大事项披露不充分。未单独反映政府投资基金中央财政2023年出资亿元及收益
15、分配,6964亿元中央特别国债2023年8月到期续作情况。3部分收支事项列示不细化。收入方面,未分税种列示进出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及退税情况。支出方面,执行中调整为补助地方支出的亿元直接列入“其他支出”;中央基本建设支出中,部分本级支出只列示到类级科目,转移支付未按投资专项分项列示。审计指出问题后,财政部在决算中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亿元,披露了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和特别国债续作情况,细化了进出口环节税收及退税、补助地方其他支出以及中央基本建设支出等情况。(二)预算分配管理存在薄弱环节。1预算安排与存量资金盘活统筹衔接不够。一是财政部对累计结转亿元的48个项目,仍安排预算亿元,年底结转增至亿
16、元;13个部门及18家所属单位结余亿元未及时上交。二是发展改革委安排支持的18个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或超过1年未开工,地方未及时申请调整,导致中央基建投资亿元闲置。三是17个部门未将4160个项目结转资金亿元统筹纳入部门预算。2预算分配标准不够明确或执行不严格。一是未明确规定分配因素或权重,涉及24项专项转移支付。二是分配标准不细化或不合理,涉及1项专项转移支付、3个投资专项,资金亿元。三是分配中未严格执行规定的办法和标准,涉及一般性转移支付、7项专项转移支付、11个投资专项,资金亿元,如发展改革委超出标准向16个项目多安排万元,低于标准向23个项目少安排万元,向不符合条件的17个项目分配亿元。
17、3部分预算安排和下达不够规范。一是预算级次不清,在5个部门的项目支出中安排补助地方支出亿元;有亿元对地方的基建投资,在执行中被调整为中央本级支出。二是预算编制不细化,22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时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其中11项连续2年以上未落实。三是预算下达不及时,9个部门的19个项目预算至12月才追加,下达的亿元当年全部结转。转移支付中,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分别有亿元、亿元未在规定时间内下达,40项专项提前下达比例偏低,其中24项全部未提前下达。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够完整。截至2023年底,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4900余户企业中,有4100余户(占83%)尚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当年净
18、利润约240亿元。5部门间对接还不够顺畅。发展改革委未及时将对地方的投资专项予以细化,财政部估算编制的年初预算与发展改革委实际下达计划差异较大,有18个地区多亿元,其余18个地区少亿元;财政部未及时将发展改革委安排的亿元投资计划批复到部门年初预算,年底形成结转亿元。抽查亿元投资发现,从下达计划到下达预算平均耗时74天。(三)转移支付管理仍不够完善。用的资金占比仍达60%。2专项转移支付退出机制不完善。现有76项专项转移支付中,52项未明确规定实施期限或退出条件,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定期评估覆盖面较窄,2023年仅对32项专项转移支付开展评估,其中11项评估内容不完整。3部分转移
19、支付安排交叉重叠。主要是对同类事项或支出通过多个渠道安排资金。一是多本预算安排,如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亿元、亿元。二是多个部门安排,如对11类具体事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分别安排亿元、亿元。三是多个专项安排,财政部2项专项转移支付和发展改革委2个投资专项,均安排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改革委2个投资专项安排同一地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涉及1950万元。(四)部分财税领域改革有待深化。1预算绩效评价不到位。主要是实际推进中存在评价覆盖面小、指标不细化、自评不严格等问题。2023年,财政部对16个中央本级项目支出进行了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覆盖面仅,结果
20、也未全部公开;发展改革委未按要求对分配的中央本级项目开展绩效目标管理。抽查还发现,8个部门24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脱离实际或指标不够细化;8个部门14个项目自评结果不实,其中资金使用率自评100%的2个项目实际支出为零。2v投资基金管理不规范。由于基金设立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政策目标、职能划分等缺乏统筹规划,审计发现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投资同一公司4亿元、15亿元。个别基金未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如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2023年3月成立,截至2023年底到位资金中有639亿元(占)未投资项目,用于购买理财产品。3税收优惠政策后续管理不到位。财政部尚未建立税收优惠政
21、策定期评估机制,无法全面掌握执行效果,不利于政策调整完善。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未覆盖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2023年由国税征管的制造业企业仅有万户享受了此项优惠。审计指出问题后,财政部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定期评估相关规定。对其他问题,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整改。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57个中央部门本级及所属365家单位,涉及财政拨款预算亿元(占这些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总额的)。审计结果表明,2023年度部门预算管理不断加强,预算执行总体较好,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等问题亿元;28个部门和64家所属单位的决算草案存在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等问题,涉
22、及亿元。二是资金资产管理还不够规范。涉及23个部门和89家所属单位、金额亿元。其中:1个部门和10家所属单位账外存放或通过虚假票据等套取资金万元;4个部门和11家所属单位违规理财或出借资金等亿元;7个部门和31家所属单位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涉及租金等收入亿元;16个部门和40家所属单位部分资产违规处置或闲置浪费等,涉及亿元。三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不严问题在一些部门依然存在。涉及34个部门和101家所属单位、金额万元。因公出国(境)方面,5个部门和1家所属单位超计划、超限量、超人数安排出国团组113个;4个部门和10家所属单位无预算、超预算列支或转由其他单位承担出国(境)费用万元
23、。公务用车方面,6家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完成公车改革;10个部门和25家所属单位超标准超编制、违规或变相配备、未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等240辆;2个部门和2家所属单位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万元。会议和培训管理方面,11个部门和18家所属单位无计划、计划外召开会议或举办培训等578个;3个部门和17家所属单位违规在非定点饭店或京外召开会议98个;12个部门和12家所属单位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列支,或转由其他单位承担会议费、培训费万元。此外,还有10个部门和29家所属单位存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兼职或取酬等问题,涉及万元。四是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托管理职能或利用行业影响力违规
24、收费。涉及5个部门和75家所属单位、金额亿元。其中:62家所属单位通过组织资格考试、开展检测等取得收入亿元;5个部门和14家所属单位开展评比表彰、举办论坛等收费万元。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归还资金原渠道、上缴国库、调整账目等方式整改亿元,清退超编制或违规占用其他单位公务用车10辆,出台和完善制度5项。三、重大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情况(一)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审计情况。重点调查了9个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28个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和8个省畜禽养殖业粪污资源化利用等3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完成土地确权面积亿亩,投入584亿多元设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528个,畜
25、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但有些工作进展较慢,部分政策落实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截至2023年2月底,9个省土地确权资金累计结存亿元(占收到额的44%),部分闲置1年以上,7个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最高12%、最低为零;抽查7个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2023年5月后开展的66亿多元担保业务中,符合规定标准的仅占22%、最低7%;7个省未出台粪污资源化利用绩效考核办法,由于养殖业与种植业对接困难,抽查5个县2023年产生的万吨畜禽粪污中,仅万吨(占)作为有机肥利用。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部门正在整改。(二)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截至2023年底,审计的9个省基本建立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等
26、制度,将4100多家医院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报销比例比上年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但一些地方统筹和保障还不到位,3个省尚未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药品目录、筹资政策等“六统一”;9个省43个市县的万人未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未能按政策享受新农合保费补贴。4个省21家企业的万名职工医保基金未实行属地管理;2个省的3个市未及时拨付医保费用9500多万元。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地方已拨付大病保险1319万元。(三)工程项目薪酬发放审计调查情况。审计抽查了19个省188个工程项目,推动为万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亿元、问责182人。从抽查情况看,欠薪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地方超财力投资工程、前
27、期工作不到位、工程款拨付不及时;一些施工企业为竞揽工程,超越自身实力先行垫付建设资金,后因资金不足而欠薪;落实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等保障政策也不到位。(四)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22个省和2户企业收到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的看,相关资金管理使用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化解过剩产能,但仍发现有4家地方单位和1户企业将7亿元违规用于偿债、理财、发放在职人员工资等,2户企业以虚假材料申报违规获取2954万元;有17个省多报或少报去产能职工安置人数万人,加之有些地方未按要求明确奖补范围,导致亿元结存或无法分配。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和企业正在整改。(五)全国
28、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全国万个项目,涉及投资万亿元。从审计情况看,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资金和住房仍存在被挤占挪用、违规获取或空置等问题,涉及资金亿元、住房万套,还有亿元未及时安排使用。后续监管也未及时跟进,万户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仍享受住房万套和补贴万元;1211个项目建成后因手续不完备无法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已追回或盘活资金等亿元,取消或调整保障待遇万户,收回和加快分配住房8602套。四、三大攻坚战相关审计情况为贯彻落实v、v部署,v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监督推
29、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3个实施意见,各项审计都高度关注相关重点任务推进情况。(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关审计情况。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运行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等风险及防范情况。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情况。在2023年持续组织开展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基础上,2023年一季度重点审计了5个省本级、36个市本级和25个县级政府债务的管理情况,截至2023年3月底这些地方出台债务管理制度132项。2023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相关地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债冲动得到有效遏制,违规举债问题明显减少,目前债务风险正得到有序有效防控,但仍发现5个地区2023年8月以后违规举债亿元,还有3个地区政府违规提供担保亿元;11个地区发行的政府债券筹集资金中,有亿元结存在财政部门,其中亿元闲置1年以上。一些地方落实债务管理要求还不到位,有14个地区化解债务方式过于简单,造成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接续不畅等;5个省本级尚未筹建债务大数据监测平台,14个市县未按要求全面摸排融资担保行为或未按时整改到位,5个市县未将政府购买服务等事项纳入监测范围。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地方正在整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