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会观后感.docx





《202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会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会观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发布会观后感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观后感12023年12月17日,这一天,对于平均年龄37岁的“连钢创新团队”来说非同寻常。他们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创出桥吊单机作业效率47.6自然箱/小时最新世界纪录。“我们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连钢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张连钢说。“连钢创新团队”研讨码头建设方案回溯到2013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20年,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3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国外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先后六次创造世界纪录,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新
2、科研成果。这是震撼世界的“大国重器”。弘扬民族志气,勇争世界一流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毅然决然挑起设计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重担。在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与关键数据。“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张连钢和团队深刻认识到“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张连钢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连钢创新
3、团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埋头苦干,“杀出一条血路”。2023年5月,全自动化码头从概念设计逐渐变为现实,首船平均装卸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创世界最高记录。国外码头听到这个效率,连连说“不可能。”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自动化码头开港效率会比他们日常效率还高。美国长滩港、荷兰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国内外同行到港参观考察,看到作业现场桥吊、AGV(自动导引车)作业的完美演绎,一致认为“青岛港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上进行了出色的努力,取得了创世佳绩!”在自动化码头领域,中国终于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终于挺起了中国港口的腰杆子!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观后感2“干就干一流,争
4、就争第一”这是许振超身为工人的梦想。1974年,许振超来到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那时港口装卸作业方式落后,体力劳动繁重、工作环境艰苦。也因为集装箱装卸效率不高,日常工作中延误船期的事时有发生。后来,青岛港进口了一批现代化设备,许振超对此很感兴趣并勤于钻研,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但是他并未就此满足,他意识到在世界先进技术面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有了先进设备,但由于工人们不了解使用和维护技术,设备经常出故障,也因为他们自己修不了,就请来了外国厂家的工程师,在青岛港仅干了12天,就一下子拿走了好几万块人民币,这让许振超觉得不甘心。就是在这个时候,许振超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后来,他随
5、身携带笔记本和英汉小词典,刻苦自学桥吊核心电路等知识,其中不少是英文资料。经过刻苦钻研,许振超的技术越来越好,成功练就了“一钩准”等“绝活”,带出了“王啸飞燕”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绝活”品牌。2003年4月27日夜,许振超带领桥吊队的工友们,仅用6小时15分钟,就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娅”轮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此后五年,许振超带领桥吊队,又先后七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后来的他也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集装箱码头技术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振超效
6、率”印证着一代代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的薪火相传,而享誉世界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为山东港口青岛港精神,增添新时代的奋斗底色。不驰于空想、不慕于虚名,踏踏实实劳动、创新。”在4月23日举行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事迹报告会上,许振超阐述了他对“振超效率”的精神内核的理解。全自动集装箱码头让他看到了更多年轻力量传递着这种拼命创新的精神。“我对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未来充满信心!”许振超说。不管是人工码头时代的“振超效率”,还是自动化码头时代的“连钢精神”,站在山东港口一体化的新起点上,山东港口青港人融入血脉的使命感,仍激励着他们步履不停、并肩前行。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观后感3首先由彭翠带领大
7、家深入学习“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和相关文件精神,讨论如何开展“连钢创新团队”学习。大家集思广益,展开集体风暴。思修教研室主任张玉萍老师指出,要学习他们“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不服输敢拼命”精神,将“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和中国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导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科教研室主任沙立玲老师表示,学习“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化,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可设置主题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数计教研室主任蔡兴壮老师表示,应学习“连钢创新团队”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加强对大数据知识的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时代 楷模 创新 团队 发布会 观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