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202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202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2022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1第四单元科学精神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孕yn育萌mng发销声匿n迹连翘qio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2.解释下列词语。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3.用恰当词语填空。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二、重点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2、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竺可桢(人名)。2.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第17课奇妙的克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胚pi胎蟾蜍chnch两栖q分泌m濒bn临繁衍yn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
3、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臀tn骨骼g铱y潮汐x尘埃i硅gu追溯s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2.解释下列词语。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称谓)。第19课生物入侵者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归咎ji藩fn篱扼制2.解释下列词语。(1)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3)归咎:归罪。(4)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喷嚏t嚼jio饼干嘈co杂面颊ji点拨:注意多音
5、字“嚼”的读音。2.解释下列词语,(1)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2)过滤:这里是选择的意思。(3)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作者是桂文亚。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2第21课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
6、下列加点字注音。俨yn然阡陌qinm髫tio诣y间jin隔问津jn此中人语y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4)悉如外人。悉:都。(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12)欣然规往。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
7、久。(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音:要通邀,邀请。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1)成语:世外桃源。意思
8、: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2)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成语: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
9、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点拨:重点理解“平旷”“俨然”“属”等词语。(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点拨:重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词语。(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
10、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11、,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五、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回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六、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社会的痕迹,有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语文 上册 知识点 人教版 总结 202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