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docx





《关于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开头作用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交代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3)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
2、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二、结尾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
3、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1)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
4、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对比、烘托(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四、小说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五、表现手法的作用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
5、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六、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七、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八、人称作用用
6、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九、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十、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角度)特点+身份借助情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语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哪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