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编办工作计划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编办工作计划三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编办工作总结计划三篇2023年编办工作总结计划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市编办的指导下,我办紧紧围绕“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注重工作创新,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控编减编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继续做好行政审批的“接”、“放”“管”工作。一是我县认真贯彻自治区和崇左市审改办的要求,按照“取消是原则、调整是例外、例外必从严”的标准,统一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
2、理和审查,该上级要求取消的一律取消,调整的坚决调整,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依法行政,及时做好行政审批“接、放、管”工作,加强行政审批的动态管理,积极推进简政放权。督促有行政审批各单位按照要求及时与上下级业务部门对接,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接”、“放”、“管”工作,编制一次性告知卡,规范审批标准和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推动简政放权,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程度,有效杜绝了行政审批随意性。今年来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有关文件要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项,调整7项,合并2项,梳理形成最新的大新县行政审批目录表,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县34个县直单位(部门)共
3、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77项。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自治区、崇左市的统一部署,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加快行政审批工作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转变。为明确各单位(部门)相关取消项目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监管手段,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效率和执行力,切实管好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部门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力争做到取消的每一个项目,都制订出对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三是不断下放管理权限,推动扩权强镇。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即放、权责一致”的原则,审改办督促各有关部门将能直接或者由委托下放乡镇进行审批的事项,尽量下放给
4、乡镇。要求县直各单位及时做好下放事项的管理和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工作,让乡镇基层部门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接好管好,提高乡镇政府的为民服务能力。第二、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2023年,我办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的要求继续抓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清理工作,被清理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不再作为行政许可受理条件。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推动各部门开展中介服务去行政化工作。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工作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要求各部门单位按照文件精神抓好落实,行业协会商会类中介服务机构一律与审批部门脱钩,平等参与中介服
5、务市场竞争。凡未纳入目录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截至2023年11月30日,大新县34个县直单位(部门)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77项。(二)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工作。今年来,我县继续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本县权力清单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清权、减权为重点,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及“三定”方案,全力推进权责清单工作。全县49个单位(部门)共梳理出权力事项6843项。对梳理出来的权力事项,我们按照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部门权力事项进行大幅精简,使行政职权家底更清楚。大新县按照“权责法定”原则,对于不规范不合理的、没有法定依据或法定依
6、据不足且不符合改革方向的权力事项,坚决进行清理,不予保留实施;对于权力设定依据相同的权力事项,积极进行整合。全县共清理了2975项权力(其中,取消735项、整合减少2195项、转移5项、暂不执行40项),清权率达到43.48%。通过清理后,大新县县级保留下来的共有37个部门(单位,含挂牌单位)权力事项3868项,其中,行政许可233项、行政处罚2799项、行政检查267项、行政征收23项、行政给付28项、行政强制140项、行政确认63项、行政奖励43项、行政裁决7项、其他行政权力265项。并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审改办的要求将全县各部门的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推行乡镇权责清单工作方面,我们正按照崇左
7、市统一部署要求逐步推进,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编制乡镇权责清单模版,大新县推行乡镇权责清单工作方案已报县政府办审定,待县政府领导签批后我们将组织有关单位召开推行乡镇权责清单工作动员部署会,并下发有关方案组织实施,将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的统一要求争取今年12月底前公布各乡镇权责清单。(三)继续优化机构设置,服务经济发展大局。1.重新调整县人大机构设置。根据自治区编办关于加强县乡人大机构建设的通知(桂编办发202316号)精神,印发了大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大新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批复,将原来设立的“一室三委”调整为“一室五委”,增设县人大法制与内务司法委员会和县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并增加大新县人大
8、常委会工作机构行政编制4名,进一步加强了县人大组织建设。2.加强重点领域的组织机构建设。一是成立大新县商务和口岸管理局,提升内外贸易开放水平。为了加强对我县内外贸易的管理,提升我县内外贸易和沿边对外开放水平。在原有大新县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基础上整合成立大新县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将原大新县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编制和职责整合划转到大新县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同时将大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股的职能划转给大新县商务和口岸管理局。使新整合的大新县商务和口岸管理局更加适应当前我县有关内外贸易工作的发展需要。二是在大新县民族事务局基础上组建大新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将大新县民族事务局职能、编制、人员整体划入大新县民族
9、和宗教事务局,并将大新县宗教事务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大新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三是设立大新县糖业发展办公室。为加快我县糖业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糖业管理职能,理顺糖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糖业管理职能体系,设立大新县糖业发展办公室,为设在大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行政机构。并成立为糖料生产提供技术性、服务性事业机构,加强对蔗糖产业发展的协调管理。3.加强涉及民生领域的组织机构建设。一是加强扶贫干部队伍的建设。根据当前扶贫攻坚工作特殊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将大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设在大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行政机构,取消在大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挂牌
10、,增加一名行政编制。同时在扶贫办设扶贫信息中心,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确保自治区卫生县城复审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撤销大新县卫生学校,独立设置大新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三成立“大新县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配足人员编制。四是加强法学会队伍的建设。为解决大新县法学会人员紧缺问题,使其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加大新县法学会事业编制1名。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附属小学和桃城镇第三小学撤并到大新县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我县顺利完成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将办学层次已达不到完全小学要求的村级小学变更为教学
11、点,变更后,按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原各村完小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再具有法人资格,其编制、人事(含在职和退休人员)、财物、债务等问题归所在中心小学接管。(四)严抓控编减编,保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1.果断控减“吃空饷”单位的编制。根据中央编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核减“吃空饷”单位编制工作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537号)要求核减“吃空饷”单位空余编制的规定,经县编委会讨论通过,收回大新县农业局行政编制1名、实验学校事业编制14名为我县待分配编制。2.加强机构实名制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做好实名制系统日常运转和数据维护工作,由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维护和数据更新,各单位的编制、职数情况变动,人员调出、调入、退休
12、等事项,均及时在系统中反映,确保系统数据准确,实现新版实名制软件的使用和全覆盖。截止目前,我办共办理出入编人员976人。(五)积极推进我县事业单位管理各项工作第一、严格审核把关,做好事业单位提交年度报告和变更登记工作。一是采用二维码的方式提交年度报告。首先各单位的办事人员先填写好本单位年度报告的各项指标,采用二维码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交给事业登记局业务员审理,审核过关之后,在由事业登记局业务员联系单位的办事员提交纸质年度报告,这种方式不仅避免办事人员来回跑,方便了办事群众,而且能彻底更新了历年来办理了变更登记单位的登记资料信息数据库,为健全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奠定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县共有
13、382个事业单位成功提交年度报告,另有34个事业单位因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书办理了重新申领手续。通过提交年度报告的方式,有力加强对全县事业单位的监管,确保事业单位在职责范围内认真开展业务活动。第二、严格依法登记,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按照条例的规定,督促我县机构改革后涉及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的事业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发证等程序予以办理,对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的要求补齐材料再予以登记。目前我县事业单位共通过审批办理设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单位有15个;变更登记的单位有80个;办理单位注销登记的单位有10个。第三、认真部
14、署事业单位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身份证”的换发工作。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开展机关、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233号)精神,按照上级编办的工作安排,自2023年5月17日起,事业单位将启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替换原有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及早部署,切实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身份证”的换发工作。组织职工学习了关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相关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意义,充分了解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印发了关于开展大新县机关、县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
15、作的通知(新编办发20234号),明确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办理时间、初次申领程序、变更申领、程序补(换)领程序、撤销程序、要求和进度,督促各单位及时办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截止目前,共为371个单位办理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第四、稳步推进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和自治区编办关于加强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注册工作的文件精神,克服人员少的不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我县中文域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编办安排给我县中文域名注册及继费工作任务是404个,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注册及继费工作,完成率为100%。二、存在问题(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待完善一是上下级业务对接有待
16、进一步加强。对于行政审批事项的下放和承接工作的业务指导,县直各业务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和对接,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县直部门下放乡镇的事项,上下级业务部门如何衔接问题有待各部门的加强协调和沟通。二是乡镇权责清单工作推进缓慢。按照自治区和崇左市要求,乡镇权责清单工作要在今年底完成,但目前我县此项工作因是新的一项工作,没有试点乡镇的可借鉴,工作进度比较缓慢。三、2023年工作总结计划(一)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抓好“接、放、管、服”工作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着力推动部门解决放权不同步不配套不到位问题。督促县直各有关单位做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完善并公布我县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探索建
17、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编制并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协调推动部门利用“互联网+行政审批”的办法,推进网上办事和网上咨询,推动部门实体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普遍实行审批事项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查,推动部门创造条件,就部分审批事项开展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监督、网上反馈。(二)加强权责清单工作的动态管理县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公布后,对于取消或调整的事项我们将及时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工作的动态更新管理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乡镇权责清单工作步伐,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争取12底完成乡镇权责清单的公布工作,今后重点加强动态管理和更新。(三)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18、管住管好机构编制抓好控编减编工作。进一步落实控编减编方案的实施,深入研究严控和精简编制的措施和办法,做到增减平衡,确保总量不突破。进一步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创新管理要编制、向厉行法治要编制、向信息技术要编制,在总量内研究解决重点部位、重点领域所需编制问题。加强编制总量内的动态调整。继续撤并调整职能萎缩、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任务不饱满的事业单位,精简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再新设立事业机构。(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继续研究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工作。继续抓好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主要通过学习借鉴区内外试点县有
19、关工作经验做法,探索县级将分散的审批职能集中到一块,推进跨领域跨部门整合整合相关部门执法职责和队伍。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根据中央、自治区、崇左市的部署,探索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或大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本县以推进大农业、大文化、大交通、大城管等大部制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探索综合执法新路径。2023年编办工作总结计划今年以来,我区编办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积极开拓创新服务,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地管理与服务工作。现简要回报如下:一、组织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在去年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和部门“
20、三定”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是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延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通过及时开展评估,进一步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三定”规定,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到实处。22个政府工作部门(除公安局“三定”未实施外)在8个方面对本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自评,重点看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严格执行,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职能和强化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区编办重点抽查评估了这次机构改革具有大部制典型的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对两个部门的“三定”规定
21、执行情况进行过细的调查和督导,多层面召开了干部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对“三定”执行情况进行了了解,查阅了部门年度和计划、机关人员名册、干部任免文件、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台账,并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探索了机构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挖掘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阶段改革完善也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区编委会通过形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报告报市编办。二、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到位,提前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摸底工作。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下发的改革指导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市、区
22、会研究确定的关于乡镇政法机构、编制、职数的落实,及时拟定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不失时机进行布置和实施,确保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为了策应全国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上半年,我区及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上级文件和部署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了实名制信息库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库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报表进行了核对,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单位,了解了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和思想动态;通过调研,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公益职能进行了定位,对工作任务不足或已完
23、成阶段性特定任务的单位予以撤销。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从机构编制管理的角度,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上半年,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严控机构编制设置的文件,特别是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令,专门发文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权限予以明确,这充分说明机构编制从上至下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编办坚持严管理与保运转结合,坚持严控行政、调剂事业、放活用工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上,实行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重点向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公共机构建设上倾斜。既不违反规定,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
24、如:为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在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内新设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分局;为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服务体系,新成立区社会福利院(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了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安全性,已启动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资格,并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文化盐都”建设事业,在区文化馆增挂了“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为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为加快建立我区新型对外劳务管理体制,规范外派劳
25、务市场秩序,成立了“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为切实做好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确立了乡镇敬老院事业法人地位,并把院长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同时,对那些职能已转移或大大弱化的机构,我们及时予以了撤并,妥善分流了相关人员,比如撤销了区三产办,将区生猪屠宰办改为挂牌机构,调整设置了区商务综合监察大队,整合了机构和编制。四、加强调研,注重效益,积极探索农村中心社区建设。衡量一个地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好坏,最根本的是看促进该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阻碍作用。今年我区实施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紧接着又布置了乡镇机构改革。如何在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中,既把上面交办的任务完成好,又把对下的好事
26、办理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面对这个命题,我们积极思考,纵横比较,充分调研,确立了“用经济区模式加快发展,用集镇区办法加强管理”的农村中心社区发展模式。成立了以被撤并镇原政府所在地为主要区划的农村中心社区,规模上按照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2万人的标准设置。遵循“镇辖区管、财政单列、专项考核”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镇村协调发展,力求达到两镇合并“1+12”的发展成效。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农村中心社区下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所需编制和工作人员均从所在镇中调剂,调剂人员的编制性质不变。在被撤镇的原财政、公安、国土、供电、教
27、育、卫生、金融、邮政等单位作为所在镇相应部门的分支或派出机构予以保留。中心社区管理模式运行半年来已取得积极效应,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五、放大职能,强化管理,不断提增机构编制行政效能。(一)继续推进“三责联审”工作。年初,我们与组织、审计部门专题研究确定全年“三责联审”项目,共6项。今年上半年,已对区人社局局长孙发金同志实施了“三责联审”。我们严格按照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规程,通过听取汇报、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审核了机构编制责任,肯定了该局机构编制的工作和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形成了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二)将事业法人
28、登记工作重点进一步向监管转移。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进行年检,从形式要件的审查提高到更实质性的审查。主管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监督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对年检合格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年检不合格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年检工作的质量。对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与核准登记不一致的,督促办理变更登记,特别是对区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到合并、撤销、转移的单位的各项变更进行监督。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核准登记前,实地检查登记事项是否落实,选择已登记的2家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努力探索科学的监管机制。(三)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去年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今年进
29、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程序,严格入出编审批制度,定期维护实名制信息库,按期编制机构编制报表,强调用编计划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主动加强工作联系,多次协商解决干部任免、人事调配、工资审批等与机构编制联系密切的事项,相互配合协同动作办事,形成实名制管理工作合力。(四)转变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区编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将“三化”专项整治融入到创先争优、创星树牌、反腐倡廉等活动中。及时组织全办人员学习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把自查整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办务会,研究确定自查方案和整改时间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排查工作。深入做好思想发动,认真排查“机关化”
30、倾向、“一般化”要求、“表面化”状态等“三化”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通过个人自找,科室互找,领导帮找,仔细排查在服务发展、执行制度、为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确保排查的问题整改到位。通过完善服务承诺、考核考评、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从服务效能提升着眼,从影响服务效能建设的细微之处抓起,注重工作成效,提升办事效率。下半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继续面临着挑战,事业单位改革、审批权限上收、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涉及到机构编制的工作都需要落实到位、服务到家,作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压力很大,需要倾尽全力,做好工作。为此,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31、手:(一)进一步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方法,在服务发展上取得实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优调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用机构编制调节手段,向重点领域、要害部门倾斜。突出改善民生,突出社会管理,多搞调查研究,多出意见建议,为全区“快增快转、进位争先”、实现“双新盐都”作出机构编制部门应有的贡献。(二)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一是解决我区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效方式,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将乡镇职能真正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了。三是突出中心社区建设,在乡镇机构改革规定的总盘子内,进一步合理设置与中心社区发展相适
32、应的机构编制。(三)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工作。把监督检查作为巩固改革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创新方法,强力推进。认真总结实名制管理的成功做法,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提高实名制管理效率和水平;认真学习先进地区“三责联审”工作经验,做好5个部门(乡镇)“三责联审”工作,有效运用联审结果,确保取的实效;探索“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的长效机制,通过评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巩固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四)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以江苏省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落实为依托,对全区已进行事业法人登记的单位开办资金进行一次普查,使事业单位开办资金达到规定要求,并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
33、实地专项监督检查。借此把登记工作逐步转移到监管上来。(五)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工作调研和成果转化工作。掌握机构编制工作第一手资料,学习外地机构编制工作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重点对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有效实施机构编制监督、开发区管理体制、街道(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等进行调研,并注意将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努力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023年编办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大力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1、抓紧完成公务员法入轨运行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认真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报批及人员登记工作。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形成动态管理机制。认真研究
34、解决入轨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安置不予登记人员。2、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我市公务员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政府奖励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按照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职位聘任制试点工作。3、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公务员培训新机制,加强公务员“四类培训”,组织实施公共经济知识全员培训等重点培训项目,探索公务员到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挂训的模式和方法。严格执行职位管理、考核、奖惩任免、辞职辞退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加强公务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35、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二、加强规范管理,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1、认真实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抓紧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和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加强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工作的指导,认真研究工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工资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违规现象的发生。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项津补贴的清理规范工作。加强退休管理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落实。2、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认真研究新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特点和功能,积极探索规范和搞活事业单位分配的措施,研究我市实施事业单位
36、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的具体意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总结试点经验,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和主要领导激励约束机制。三、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切实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家推荐选拔办法,组织做好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织开展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评审表彰工作。抓好专家服务基地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专家联系的对口帮扶制度。健全专家信息库,加强专家服务工作。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37、教育条例,全面落实德阳市20062010年人事人才培训教育规划,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550”工程,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公共科目培训。整合人事培训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才培训。2、着力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乡村管理人才、涉农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人才、外出务工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其他各类新型人才培养开发的工作机制。抓好农村人才开发示范村镇建设,加强农村优秀人才的评价、激励、培训和选拔表彰工作。健全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开展农村人才市场建设试点工作。3、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
38、伍状况,将人才政策、工作措施延伸到社会各个行业的服务群体,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聘用办法,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考试工作。4、积极引进人才和智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机制,着力抓好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才的引进工作。围绕我市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组织做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四、进一步推进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1、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强乡镇机关定岗人员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管理,妥善做好分流人员的后
39、续管理,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后体制运行情况调研,健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相关配套措施,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只减不增。2、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认真开展事业单位清理摸底、模拟分类等分类改革的准备工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认真做好兽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等体制改革涉及的机构编制工作。深入探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路子,继续对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撤并转改革。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中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及监督检查工作。3、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制度,强化编制实名制管理,推行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公示制。研究制定控制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办法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健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约束机制。完善县、乡两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组织体系,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督查。认真做好新增行政编制的分配落实工作。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后体制运行情况调研。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