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学院福建学习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育学院福建学习中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教育学院福建学习中心 网络教育学院福建学习中心 级别 层次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的要求。 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距 D 会车视距 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3、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要求 。 A.横向力系数?横向摩阻系数f B. 横向力系数?横向摩阻系数f C. 横向力系数?横向摩阻系数f D. 横向力系数?=横向摩阻系数f 4、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 A 回头展线 B 螺旋展线 C 自然展线
2、 D 高次抛物线 5、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 B 一般最小半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6、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 A 6% B 7% C 8% D 5.5% 7、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 A 克服离心力 B 路面排水 C 美观 D 便于施工 8、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是指 。 A. 年平均小时交通量 B.年平均日交通量 C.高峰小时交通量 D.高峰日交通量 9、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必须保证汽车不发生 。 A.横向倾覆 B. 纵向倾覆 C. 横向滑移 D. 侧向滑移 10、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
3、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 D 绕路面中线旋转 11、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 A 美观 B 分隔行车道 C 行车方便 D 提高安全与舒适性 12、路基设计表是 。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 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 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 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13、土石方调配合理后,其土石方量应满足下列哪个关系式 。 A. 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B. 挖方+弃方=填方+借方 C. 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D. 挖方-弃方=填方-借方 14、土石方调配时,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A.经济运距 B.平
4、均运距 C.超运运距 D.免费运距 15、在山区公路选线中,对线路走向起控制作用的是 。 A. 平面线形 B. 纵坡大小 C. 路基宽度 D.汽车载重 16、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 。 A 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 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 - 1 - C 汽车制动 D 以上全正确 1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 。 A 大于计算行车速度 B 小于计算行车速度 C 可以大于或小于计算行车速度 D 必须等于计算行车速度 18、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 。 A 路线越短 B 路线越长 C 平均坡度越小 D 填方通过垭口 19、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 式。 A 填方 B 挖方
5、C 半填半挖 D 挖大于填 20、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 )地形图上确定公路中线。 A 1:1000 B 1:5000 C 1:5001:2000 D 1:50001:10000 21、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 A 各种地形的路线 B 三、四级公路路线 C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 高原地区 22、对于公路路线设计, 是第一位的要求。 A. 经济 B. 通行能力 C. 安全 D.行驶速度 23、最大纵坡是指 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坡度。 A.大客车 B.载重货车 C.小客车 D.拖挂车 24、某设计时速为80Km/h的高速公路,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
6、不低于 。 A. 80m B. 160m C. 240m D.320m 25、我国公路设计标准规定: 在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 A. 高等级公路 B. 汽车专用公路 C. 低级公路 D. 各级公路 26、当需要对平曲线进行加宽时,加宽一般应设置在平曲线的 。 A. 内侧 B. 中间 C. 内、外两侧 D. 外侧 27、在线路纵断面设计中,对线路长短、运输成本和工程造价影响最显著的是线路的 。 A. 最大纵坡 B. 平均纵坡 C. 最小纵坡 D.最短坡长 28、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时,平曲线应设置加宽。 A.250m B.一般最小半径 C.极限最小半径 D.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9、某设计时速为8
7、0Km/h的高速公路,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低于 。 A. 160m B. 240m C. 320m D.480m 30、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是指 。 A. 基本通行能力 B. 可能通行能力 C. 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通行能力 31、以下 不适用于高速或一级公路的加宽过渡。 A. 高次抛物线 B. 回旋线 C. 二次抛物线 D.线性比例 32、在我国各级公路设计中,普遍采用的缓和曲线是 。 A. 双曲线 B. 回旋线 C. 三次抛物线 D.双纽线 33、以下哪个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是正确的 。 二、 多选题 1、在汽车行驶阻力中,与行驶速度或加速度无关的阻力是( ) A. 空气阻力 B
8、. 滚动阻力 C. 坡度阻力 D. 惯性阻力 2、影响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因素有( ) A.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B.行驶时间 C.超高渐变率 D.加宽值 E、设计时速 3、我国公路按其技术标准分为( ) A.国道; B.汽车专用公路 C.一般公路; D.省道; E.县道; F.乡镇道。 4、公路路线平面线形的构成要素有( )。 - 2 - A.交点 B.中点 C.直线 D. 起点 E.切点 F.缓和曲线 G.终点 H.圆曲线 5、凸形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有( ) A.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B.行驶时间 C.停车视距 D.夜间前灯照射距离 E.跨线桥的视距 6、行车视距有( )几种。 A.转弯视距 B.直
9、线视距 C.超车视距 D.会车视距 E.桥下视距 F.停车视距 G.爬坡视距 H.错车视距 7、公路线形设计时,平曲线与竖曲线的良好组合类型有( )。 A.竖曲线长度稍大于平曲线 B.平曲线长度稍大于竖曲线 C.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 D. 暗弯与凹形竖曲线组合 E.小半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 F.长直线端头与凹形竖曲线组合 8、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A.回头曲线地段不应设竖曲线 B.大、中桥上可设置竖曲线 C.小桥上不宜设置凹形竖曲线 D.交叉口中心可设置竖曲线 9、以下有关线路纵断面设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级公路的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可采用最大纵坡9%; B. 平原地区的一级公路最
10、短坡长为250m; C. 海拔为3450m的高原地区线路纵坡折减值为2%; D. 缓和坡段纵坡应不大于3%,长度不受限制; E. 在紧坡路段,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10、道路选线设计的依据(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有( )。 A.交通量 B.设计行车速度 C.通行能力 D.纵坡大小 E.直线长短 F.设计车辆 G.圆曲线 H.缓和曲线 11、在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中,要求( ) A.计算行车速度大于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 B.平坦地区线形应顺直,没必要故意设置弯道; C.平曲线不宜太短,但也不宜过长; D.不同等级公路之间的衔接应设置过渡段; E.转角很
11、小时,应设置较小的平曲线半径,以做到协调搭配。 12、在公路选线中,以下(说)做法正确的有( )。 A.二、三、四公路都应靠近城镇,以方便交通; B.垭口、桥位是选线中应考虑的控制点; C.在平原区选线,平坦地区可以无条件地使用长直线; D.丘陵起伏地段,线路应走直线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E.纸上定线具有充分利用地形的优点; F.长直线尽头在地形条件受限时可连续急弯。 13、有关选线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高等级公路应“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B. 大、中桥桥位及走向应服从路线总体走向; C. 积雪、冰冻地区的沿河线应尽量选择在阳坡面; D. 悬崖、深谷地带的越岭线可
12、采用自然展线方式; E. 在丘陵地区,起伏地带线路应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14、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包括( ) A.抵消部分离心力 B. 缓和离心力的变化 C. 适应汽车转弯行驶轨迹 D.可作为超高和加宽的缓和段 E.减小汽车行驶横向力 15、在处理路基土石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半填半挖断面中,首先应考虑本桩的移挖作填; B.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的影响,但上坡运土不受影响; - 3 - C.在经济运距范围内,填方用土首先考虑纵向调配来土; D.在回头曲线路段,土石方调配不受回头曲线的限制; E.计价土石方包括填方、挖方、借方和弃方; F.土石方总量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
13、临时工程、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 三、 判断题 1、对于高等级公路的线形设计,越平顺越平越好。 ( ) 2、汽车转急弯翻车的原因是:行驶速度过快,转弯半径太小,刹车不及时。( ) 3、长直线适于与大半径凸形竖曲线组合。 ( ) 4、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必须设置缓和曲线。( ) 5、在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最大纵坡可采用标准中规定的极限最大纵坡。( ) 6、凹形、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取值,最不利的情况是受视距方面的控制。( ) 7、在纵断面坡长设计时,最大、最小坡长都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和设计时速进行限制。( ) 8、设计通行能力有可能大于也有可能小于可能通行能力。( ) 9、纸上定
14、线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它可以在现场直接确定线路走向,费用省,速度快,精度高。( ) 10、公路路线设计时,工程建设费用最省为最优方案。( ) 11、 “平包竖”就意味着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 ) 12、土石方调配时,首先考虑横向调配,再考虑纵向调配。( ) 13、某小半径曲线路段所允许的最大合成坡度为10%,路拱超高坡度为8%。则该路段的最大纵坡为9%。( ) 14、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之比小于1.5时,其中间可不设缓和曲线而直接相连。( ) 15、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60km/h,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控制条件是缓和冲击。( ) 16、当一条公路其设计等级和设计时速确定的情况下,路
15、拱超高横坡度主要取决于圆曲线半径的大小。( ) 17、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超高和加宽的缓和段应从平曲线起点开始,平曲线中点结束。( ) 18、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必须不小于0.3%。( ) 19、平曲线和竖曲线相互重合时,必须做到“平包竖”。( ) 20、汽车行驶速度越快,驱动力越大,爬坡能力越强。( ) 21、自然展线时,路线不重叠,并可使线路最短。( ) 22、在山岭地区常采用曲线型法进行纸上定线。( ) 23、拨角法计算得到的放线资料很准确,因此防线时精度很高。( ) 24、路幅宽度就是指行车道的宽度。 ( ) 25、路肩横坡度应大于路面的横坡度,以有利于路面排水。 ( ) 四、 简答题 1 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 2 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要素有哪些,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 3 超高设计中,无中间带道路绕道路内侧车道边缘线旋转时如何过渡。 4 简述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最大纵坡的控制方法。 5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用直线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五、 分析题 1、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分别分析下列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1)下图中的平曲线为小半径的平曲线(设计时速40km/h); 2)下图中的竖曲线为小半径的竖曲线。 - 4 - 第一组 第二组 2、分析a)、b)两图在平纵组合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性。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