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docx





《《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案【优秀10篇】月光启蒙教案篇一师:她唱了哪些民歌民谣?生:(回答)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民歌民谣。老师想先让你们自学(出示歌谣)并提学要求(出示)在自学过程中,你可以自己动笔写写,画画。(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交流: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歌谣(生读)请同学生1;他声音太轻了。生2:没有感情生3:师:两首歌谣应该怎么读呢?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师: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读?生;我们应该轻轻的生;甜甜的生;要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师:对,我们应
2、该轻轻的读,我们一起来试下师:想不想听听母亲是如何为我吟唱的(放录音)你觉得母亲吟唱的好吗?我们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唱着歌谣。(生想象)师:刚才我们听了妈妈唱的歌谣,你从歌谣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生;回答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重要的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及为好的童年生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用民间文学给我启蒙,引领“我”走进了诗歌的王国。在教学这一片段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表现令我惊讶,他们对民歌民谣根本就不感兴趣,在自渎时,发现有些同学在暗自发笑,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这些歌谣、民谣是上个世
3、纪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缘故,早就落伍啦!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的是卡通人物吧。在听母亲吟唱的录音,同时要求想象自己同样也在妈妈的怀抱里时,有些学生显得有些不耐烦,更加不会感兴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进而一想,恍然大悟:现在的学生钟情于电脑和电视,家中也没有露天的阳台,父母也没有心思给孩子讲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谣,难怪毫无兴趣。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不少,对于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经没有了联想和憧憬在这些歌谣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发的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了讨论,自己进行探究,一部分本来没有学习自主性的同学在另一部分同学的带领下体现出了自己学习的个性,他们也能积极思考,
4、体会到了母亲的勤劳,辛苦,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些都是同学自学体感受的,体现出来的。在学习到最后时,我适合进行拓展,通过课外资料及学生的资料来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时拓展母亲年老后的形象“母亲老了,甚至失去了记忆,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通过拓展母亲老年的形象,又适时回到课文,把作者记忆中的母亲与年老后看到的母亲进行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更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更能体会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阅读是感悟
5、、积累是过程、探索是发现,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想,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月光启蒙教案篇二第一课时一、导入:1、认识孙友田吗?2、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会背吗?孙友田就是这首诗的作者。二、初读课文:理解:混沌豁然开朗莲花落读好这些歌谣、童谣三、读通课文,感知民歌童谣:出示文中的歌谣童谣,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选择你喜欢的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歌谣、童谣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九课月光启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自己童年时,母亲在月光下为自己唱歌谣、童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景。1、品读:读了这些歌谣童谣,你有什么感觉?2、那母亲是怎样唱
6、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先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去体会。(可以是母亲的动作、声音、神态)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为什么要轻轻的?怎样唱叫吟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还像什么?那你能像母亲一样吟唱吗?现在当你听到这些歌谣,又有什么感受?你知道母亲在唱这些歌谣时的感受吗?(联系母亲的神态、动作)从哪里看出母亲充满“深情”?(深情地吟唱)还有呢?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注意“搂”,你有被母亲“搂”过吗?被母亲“搂”着
7、的感觉是怎样的?宁静而美妙的月夜,被母亲搂在怀里,听着她甜美而深情的歌声,多么富有诗意。请大家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诗意来: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再读文中的歌谣、童谣,像母亲一样轻轻的吟唱,像母亲一样充满爱意,像母亲一样飘满芳香。二、感受月光:师:那么母亲又是在怎样的月夜里给“我”做这些事情的呢?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宁静。1、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2、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理解为什么像“玉石雕像”?(体会作者眼里的母
8、亲是最美的,最圣洁的)师: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为有了这迷人的月色,因为有了母亲那动听的歌谣。三、理解启蒙那这些歌谣童谣带给作者的仅仅是美妙和慈爱吗?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还给了作者什么?1、出示: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唱很多好听的歌谣,她用歌谣不仅给我送了月夜浓郁的诗情,更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说说你对“豁然开朗”的理解。再读歌谣,母亲通过歌谣告诉我什么呢?师:同学们,作者童年时的家庭其实是非常贫困的,你看:“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所以,“我”只能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却感觉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为黄河的故道“长歌谣”,“长五谷”“长
9、歌谣”里的两个“长”意思一样吗?指名说(产生歌谣)是啊。故道产生了那么多的歌谣,我的外婆会唱,我的父亲会唱,我的母亲也会唱,他们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而如今,母亲又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母亲用歌谣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那我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师:此时,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四、升华母爱1、师: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
10、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读原文)(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A、现在的母亲满头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可曾经,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B、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C、现
11、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母亲(2)、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珍藏着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的歌谣。齐读歌谣(3)、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呢?学生写话:母亲,感谢您_月光启蒙教案篇三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
12、,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
13、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
14、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二、精读指导1、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
15、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
16、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3)自由读10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6、出示:最后三句话(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指名读,齐读。三、总结全文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
17、为课题?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板书:19、月光启蒙唱歌谣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猜谜语拓展阅读:月光启蒙课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
18、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9、“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
20、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月光启蒙教案篇四一、教材简析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新增选的课文。本教材以“动态生成”的观念引领教者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文以“民谣、童谣、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爱、童心、智慧”这一主题。二、教学目标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把握民谣、童谣
21、的内蕴美。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四、教学准备: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动画演示、运行环境基于Windows20xx下的电脑课件。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六、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
22、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创设情景,增强体验,拓宽延展。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课始,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在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二)歌文对应,
23、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母亲给予我月光启蒙的词句。板书(智慧启迪)2、课件出示语句(最后一小节),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我认为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重点理解、体会什么?”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3、初步理解课文,分4小步进行: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第三步: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光启蒙 优秀10篇 月光 启蒙 教案 优秀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