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第一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朗读古诗,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像古诗所 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3关心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一、揭题 我们刚刚学了李商隐的无题,今日再来学习他的一首夜雨寄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商隐呢? 二、解题:这首诗大约是他身处巴蜀,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寄给妻子,故称“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三、品尝感悟 1.思索: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是谁在问谁? 妻子问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
2、没个准儿啊!(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巴山夜雨涨秋池-读了这句,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 是啊,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涨满秋池,充满于巴山的夜空。 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何当表达主子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子公当时急迫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让我们带着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哀痛读一读这首诗。 范读,生画节奏读,分组读,齐读,背诵。 补充: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3、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充满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将来欢乐的憧憬。希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希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
4、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将来,希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将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将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板书设计 1、君问归期未有期-句中是谁在问谁? 2、 “何当表达主子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其次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
5、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奇妙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 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探讨:在小组内沟通,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探讨探讨,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沟通。沟通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情愿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3、比读。情愿读的同学,我们来比一比。
6、四、深读感悟。 轻轻的读这首诗,在心中体会一下诗人当时在想什么?诗中的哪些词使你有了这种感觉? 五、小结学法,布置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六、分组汇报自学状况。 七、对比体会两首诗的情感。 八、课外延展。 选一首诗,自己赏析,把赏析的状况在班内展示。 第三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尝喜闻乐见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
7、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 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 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
8、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 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精确。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式,结合本文教学目标用幻灯投影,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小组探讨,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老师要刚好巡察,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激励、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 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9、 1、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刚好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主动觉察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确定和接受,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刚好表扬主动提问和擅长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老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准备,要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状况修改。 思维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说明以下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_ 却话巴山夜雨时 :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 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 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 却 话 巴 山 夜 雨
10、 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境况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终两句是实写自己的阅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 _;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 ,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3、老师组织学生思索,探讨思维训练题。 4、四人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各小组亦可选派12个代表发言。 :1、李商隐 ;2、何时能够 再 回叙;
11、 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四、 反馈检测、对比迁移。 1、比较阅读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回答下列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1、试用“/在原诗中画出本诗的朗读节拍。 2、诗题为寒食寄京师诸弟,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景,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作用是什么? 3、本诗与夜雨寄北都借助 “雨这一特定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_ 。 4、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与夜雨寄北一诗有何不同? 2、学生小结本节课
12、的学习内容。 第四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朝阳县羊山试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建的意境;品尝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相识挚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当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日,我们就来
13、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
14、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老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尝: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巴山夜雨涨秋池 如今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15、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
16、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将来,希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将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将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加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五、老师小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比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17、 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却话夜雨希望早归。 羁旅之愁,思归之苦。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亮的月儿还隐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内内行人稀有,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低垂着星松的睡眼。校内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颂。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翱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找寻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 铁钩把莲蓬勾
18、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五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日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
19、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 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 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却话重提、再说 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_ 之称。 2、说明以下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_ 却话巴山夜雨时 :_;:_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 _;写出了对将来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 ,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