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归纳总结法学法:练习法、测试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三、探究新知(一)交流自学情况。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二)可以让
2、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2、教材P50页第2题。四、点拨升华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七、拓展提高1、教材P50页第3题(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两个乘数一共
3、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2、教材P50页第4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P585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3、通过质数与合数两个概念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准备复习,创设情境。1、求7和10的约数。2、25有几个约数?二、探
4、究发现,理解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例1,写出下面每个数所有的约数(112)。(1)先小组合作完成例一,分别填出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并指出各有几个约数。(2)例1反馈。(3)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约数的特点:思考:在自然数范围内,按照每个数的约数个数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先独立分类,再小组交流。(4)学生汇报分类情况。2、比较每类数约数的特点,教学质数与合数的定义。(1)先观察有2个约数的数。谁能发现,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呢?归纳特点,给出质数的定义。(2)第三种类型的数与质数的约数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概括合数的定义。(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举出质数的例子?(5)举出
5、合数的例子。3、自然数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又可以怎样分类?(二)教学例21、出示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1)同桌先交流一下,再汇报。(2)37为什么是质数?87为什么是合数?(3)小结。(三)看书质疑(四)游戏。(五)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练习记质数。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在自然数120中:(1)奇数有,偶数有;(2)质数有,合数有。2、下面的判断对吗?(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都是合数。()(4)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3、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四
6、、总结。(略)五、作业:62页12。1小学数学教案篇3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第115页的对称现象。2、说教材编写意图这节课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3、说教学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分析及
7、课标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知道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判断对称现象。情感目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4、说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说学生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
8、础是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对称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学生也看见过,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教学流程。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9、的能力。针对新课程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动手操作,验证讨论,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既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
10、的存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四、说教学程序总体思路:“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初步感知实践验证操作应用”努力构建操作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1)、初步感知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家要善于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胡老师就从生活中学会了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遍?(想)(魔术:印花)老师把白纸贴在黑板上,用毛笔在纸上画一幅
11、画,然后将纸对折,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现在会产生什么现象?(两边一样的画)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两边一样)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印花”魔术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两边一样”。2)、探索新知。1、看一看:像这种沿着中间这条条折痕对折后,两边一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大屏幕展示常见的对称现象,学生欣赏。)像我刚才所看到的这些两边一样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对称现象。(揭示课题:对称现象)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大量的
12、现实生活的对称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这种对称现象,通过学生的“看”,引出对称现象的“两边一样”同时揭示新课。2、折一折:请同学观察老师给带来的两只蝴蝶图片(一只对称的,一只是残缺的),它们是不是对称图片呢?(一只是,一只不是)为什么?(有一只是两边一样,有一只两边不一样)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蝴蝶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呢?(沿着中间这条线对折,看能不能重合)请同学先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蝴蝶两边一样,然后请同学上台动手折一折。我们通过对折,看两边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说明两边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提问:请同学看一看这两只蝴蝶,你更喜欢哪一只?(对称的哪只)为什么
13、?(因为它对称的)为什么喜欢对称的?(因为对称的很美)(板书:美)我们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学们一定要爱护它们,不要随意破坏我们美丽的大自然。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验证学生的观察是否正确,学生刚才通过“看一看”看出对称现象是两边一样,通过两只蝴蝶进行对比来看,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折,看是否能够重合,从而验证学生的观察出“两边一样”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只蝴蝶的对比,引出对称美,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3、判一判。师:我们学过很多的平面图形,请同学来判断一下哪些平面图形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出示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请同学上台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能不
14、能重合?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对称的。(教师将对称的图形纸贴在黑板上)本环节在学生认识了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后,让学生应用对称现象的特征检查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否是对称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找一找同学们知道了怎样来判断对称现象,下面请同学来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对称现象。(1)出示校园操场图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对称现象,并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两边一样。(2)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或物体都是对称的,你能找一找吗?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再请学生说一说。)(教室两边的窗户、坐的凳子、黑板、人的
15、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伸出的双手等)师: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它们是对称的吗?你能用我们的手做出一些对称的动作吗?(学生比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如:学小兔、举双手、做有趣的舞蹈动作等。)师:同学们,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对称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对称很美)本环节是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对称现象,并让学生体会到因为对称美,所以生活中才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5、做一做。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是那么美丽,我们要学会利用对称,美化我们的生活。下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呢。(1)
16、画先将纸对折,将一张复写纸夹于中间,任意在纸上画一幅画,请学生猜想打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两幅一样的画)请几名学生上台动手画一画。(2)剪先将纸对折,先用笔画一些简易图形,然后沿边线剪开,得到一些对称图形。(如衣服、花瓶等)请学生上台剪一剪。(3)折学生拿出老师先发的纸,自己动脑折出一些美丽的对称物体来。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做出评价。本环节设计了“画”、“剪”、“折”三种简单的制作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同时又应用于生活。五、课后小结师:同学们,通过同学们开动脑筋,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物体来,通过
17、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我知道了什么是对称,我认识了生活中许多的对称现象)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对称美,而且还能创造对称美。其实呀,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2、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回到课前引入的话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六、板书设计:
18、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对称现象印花印花两边一样美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特征是两边一样,更着重体现出对称的美。七、全课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扎根与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教学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习
19、,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情分析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使学习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
20、合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国庆节快到了,你们开心吗?有哪些事情值得开心?哇,想起来感觉真不错。那这节课我们来做几张卡片,表达表达高兴的心情,愿意吗?感知周长:出示做好的贺卡,这是我做的祝你们国庆快乐的贺卡。你们喜欢什么图形来做贺卡?出示各种图形:美术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在贺卡周围围一圈彩带会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长的彩带得先知道什么?巩固周长概念:你愿意举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大声
21、告诉别人它的周长在哪里吗?(生演示,指出周长)抽象周长概念:谁能说说周长到底是什么?2、出示一图形,请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二、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请你独立想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怎么算?告诉我你的办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的图形太简单,也可以选一个难的。2、告诉你的同桌你的想法。3、反馈,汇报(1)生:只要量出各边的长,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了。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两个图形方法同上)(2)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生:只要量出一条边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较简单。师:有没有意见?(3)生1: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好了。生2:用尺子量一个角的两边长度之和,再乘5就好
22、了。生3:用尺子量一条边,再乘10就好了。(4)师:长方形的周长呢?生1: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生2: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生3:行。师:什么理由?生:有两个(长宽)。师:这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个方法?生1:第一种。生2:第二种。(5)生1:用尺量师:(给一根米尺)你量给大家看。生1:不行,不行。生2:拿根绳子先围一围,再量绳子的长度。师:(给一根绳子)你围给大家看。生2:(简要操作)师:这个办法行吗?生:行。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师:你量量看。生3:我在圆上做一记号,再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长了。师:(示范)是不是这个意思
23、?行吗?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滚一滚。师:(示范)行吗?生:不行。师: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滚,那怎么办?生2:用绳子先围,再量量吧!师:(略作示范)行吗?生:行。(7)生1:用绳子围,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生2:弯的地方用绳子围,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来就可以了。(8)生1:这个图形很简单嘛,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行了。生2: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量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师:说说看生3生4:我们也发现了。把有的线段移动一下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像这样.师:我发现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经学会把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进行计算,这样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碰到很多,大家要继续加油!三、巩
24、固练习:算出以下图形的周长四、小结: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
25、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
26、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四、画角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
27、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五、拓展活动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六、总结。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帮助学
28、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具的准备:录像、P133的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村正在为咱们学校修建一所新校园,你高兴吗?想不想去看看?播放录像:工地上工人们正在乘着升降机在上楼,楼房里有几位工人正在安装推拉窗,并不时的推一推、拉一拉。二、初步感知平移现象1引导学生说说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机和推拉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现象就是平移现象。3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平移现象的标准,并在全班交流,教师要及时点拨。4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1组织学生做游戏:小组合作利用P133的学具拉一拉开展
29、游戏,体会平移现象,同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案?2引导交流,对找出多种搭配方案的小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四、利用方格纸巩固认识动态课件呈现:方格纸上的小船行使图。1引导学生说说小船是在平移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所表示的含义:(1)小组讨论:小船正在向哪边平移?(右边)移了几格?(八格)(2)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利用动态课件慢速展示平移过程,学生一起跟着数小格,真切的体会平移的距离。3设疑,对学生初步渗透两次平移的思想。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将会在什么位置?(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动态演示验证);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组再次讨论交流。)五、扩展活动课件出
30、示P444题图,配上淡色方格。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哪些小鱼平移后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2交流讨论结果,并说说白色小鱼怎样平移后,可以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3独立给可以经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鱼涂上红色。4引导观察这些红色小鱼有什么共同特点?六、总结。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方法】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操作,从而感知旋转现象,然后通过观察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场情景和做游戏的形式进一步巩固认识。【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纸风车、每人一枚
31、硬币、P131、P135的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课前要求大家做的纸风车做好了吗?会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不过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二、感知旋转现象。1认识旋转现象。(1)刚才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学生说说纸风车是怎样运动的?(2)你能给这种运动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揭示数学上的名称旋转。(3)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2观察感知引导学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戏:(1)引导学生观察圆片是什么颜色的?(2)小组合作旋转圆片,观察旋转时圆片的颜色变化,感受旋转带来的神奇效果。3操作感知引导学生独立做转硬币的游戏,来进一步体会旋转的现象。三、体会区别,巩固认识。1动态效果出示游乐场的主题图。(1)说说画面上都有哪些活动?(2)先在小组内说说哪些活动是平移现象,哪些活动是旋转现象?再在全班交流。2游戏。鼓励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先在小组内自由尝试,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四、拓展练习。1引导学生将P131的学具剪下来,小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种拼法?(要注意对学生求异思维的肯定和鼓励。)2游戏:将P135的学具剪下来转一转,小组讨论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较合适?五、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