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一加一等于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证明一加一等于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证明一加一等于二? 第一篇:如何证明一加一等于二? 如何证明一加一等于二? 有这个必要吗? 假如你期盼这里有哥德巴赫猜测的完好证明,我只能说哥们儿你悲观了。我说的 1 和 2 可都是纯粹的自然数。你起先不屑一顾了吧:1 1 2 不是明显的吗?可是你是否考虑过,以前学几何的时候,我们总是从一些公理起先,慢慢推出需要的结论。然而,代数的学习却不是这样。我们有的是加法表和乘法表,而这些表早已成为计算的直觉刻在脑子里。一个靠直觉构建起来的体系似乎不太让人觉得可信。假如连 1 + 1 = 2 这样简洁的算式都无法证明,那么全部经由此类运算得到的结果都是不行信的,至少是不科学的。看来,我们需要挖掘一些
2、比 1 + 1 = 2 更基本的东西。 什么是 1,什么是 2? 在证明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加法。类似于几何的公理化理论体系,我们需要提出几个公理,然后据此定义自然数,进而定义加法。 先来定义自然数。根据自然数的意义也就是人类平常数数时对自然数的运用方法,它应当是从一个数起先,始终往上数,而且想数几个就可以数几个也就是自然数有无限个。据此我们得到以下公理: 公理 1. 0 是一个自然数。 公理 2. 假如 n 是自然数,则 S(n) 也是自然数。 在这里, S(n) 就代表 n 的“后继,也就是 n 往上再数一个。没错,我们平常所说的 0, 1, 2, 3, ,无非就是表示
3、上述这种叫做“自然数的数学对象的符号而已。我们用符号“0来表示最初的那个自然数,用“1来表示 0 的后继 S(0),而 1 的后继 S(1) 则用符号“2来表示,等等。 可是仅有这两个公理还不够完好地描述自然数,因为满意这两条的有可能不是自然数系统。比方考虑由 0, 1, 2, 3 构成的数字系统,其中 S(3) = 0即 3 的后一个数变回 0。这不符合我们对于自然数系统的期望,因为它只包含有限个数。因此,我们要对自然数结构再做一下限制: 公理 3. 0 不是任何一个数的后继。 但这里面的漏洞防不胜防,此时仍不能解除如下的反例:数字系统 0, 1, 2, 3,其中 S(3) = 3。看来,我
4、们设置的公理还不够严密。我们还得再加一条: 公理 4. 若 n 与 m 均为自然数且 n m,则 S(n) S(m)。 也就是说,互不相同的两个自然数,它们各自的后继也是两个不同的数。这样一来,上面说到的反例就可以解除了,因为 3 不行能既是 2 的后继,也是 3 的后继。 最终,为了解除一些自然数中不应存在的数如 0.5,同时也为了满意一会儿制定运算规则的需要,我们加上最终一条公理。 公理 5. 数学归纳法设 P(n) 为关于自然数 n 的一特性质。假如 P(0) 正确, 且假设 P(n) 正确,则 P(S(n) 亦真实。那么 P(n) 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正确。 有了这以上的努力,我们就可
5、以这样定义自然数系了:存在一个自然数系 N,称其元素为自然数,当且仅当这些元素满意公理 15 便是著名的皮亚诺公理,它是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在 1889 年发表的。虽然描述这套公理体系的数学语言发生过不少转变,但这套体系本身始终延用至今。根据这个建立在公理基础之上的自然数体系,通过引入减法可以得到整数系,再引入除法得到有理数体系。随后,通过计算有理数序列的极限由数学家康托提出或者对有理数系进行分割由戴德金提出得到实数系 。这一套公理化实数体系连同同时期魏尔斯特拉斯在微积分分析化过程中的奉献例如极限定义中的 - 语言一道,使得早已被人类应用两百多年的微积分学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 。 参考文献
6、Analysis . Terence Tao 数学史概论其次版. 李文林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 Victor J. Katz 其次篇:一加一等于二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无条件的接受1+1=2这样的一个事实 没有人会去问:怎么证明1+1=2?我如何才能体会到1+1=2呢?你没有证明给我看1+1=2,我怎么信任呢?我没有体会过1+1=2我怎么可以盲目的去信任呢? 但是我们不得不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全部的人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在以后的一生中都体会了这个事实,1+1=2 长达之后,我们会
7、怎么看待这个事务呢?是觉得自己当时愚蠢还是庆幸呢? 觉得自己小时候太傻了,大人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接受,当时为什么就不聪明点,先证明白这个公理再去接受呢? 可想而知,假如要去证明白才去接受,那么这样的人将无法立足这个世界,也就体会不到这个公理。 还是庆幸自己当时单纯,很自然的就接受了这个公理,然后才有了以后一生的体会和运用。 我想,是没有人会去说自己当时愚蠢的,因为这是数学学问的起先,至今也是没有人能证明的一个公理陈景润好像只证明到1+2=3。当时你不要试图去证明它,而是信任接受它,那么你全部的数学学问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这就是奇异之处。 同样,在信仰上也是如此。 每一个站在信仰门前的人,不
8、管年纪多大,阅历多深,学问多丰,权利多高,财力多厚,都是一个婴孩,甚至可以说是未诞生的BABY。 而圣经所告知我们的真理就是如我们小时候所接触的1+1=2一样的无可置疑,同时是无法完全证明的真理。我们只有像小孩子一样去单纯的接受祂,我们才能知道这是真理,并且体会到真理所带来的奇妙。 圣经提到,刚信主的人就是吃奶的婴孩。所以一个婴孩假如要凭自己的力气说要先去证明喂给他吃的是否是可吃的,然后才吃,那么以一个婴孩的实力,是无法证明的,所以硬是要证明的结果就是婴孩要饿死。 无可否认的是,婴孩是没有任何学问的,一张白纸,所以一位婴孩假如不是先去接受、汲取学问,他就什么都不能做。只有在不断的接受学问,然后
9、才去反观所接受的学问,他才能不断进步。 我们的信仰也是如此,人类所学到的有限的学问在创建主的面前真的如刚诞生的婴孩,一片空白。我们只有去接受了,才可以体会到这是真理,正如我们无条件的接受1+1=2这个公理,虽然无人能够证明,但是接受的人都能知道这是确定的真理,这就是信仰的奇异。 圣经说:我实在告知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或许这就是圣经为什么要我们变成小孩子的缘由吧,因为小孩子很简洁接受1+1=2这样的公理。 第三篇:一加一等于二的最简洁证明方法 哥德巴赫猜测:对于任一偶数,必能找出一个质数加上另一个质数等于它。 欲证其不成立,则需找出至少一个偶数,对于该偶数,找不到
10、一个质数加上另一质数等于它。即排出第一个质数 1、 3、 5、 7、11.均找不到其次个质数。众所周知,偶数=奇数+奇数,划线处所说排出第一个质数,质数排列无规律可循,为视察便利,改为排列第一个奇数 1、 3、 5、 7、 9、11然后用黑笔标记质数,红笔标记非质数,即为 1、 3、 5、 7、 9、11至于其次个质数,则为运算所得。现将偶数 2、 4、 6、8排为第一竖列,将多个偶数放在一起观看,得图一。 21+1无无无无无 41+33+1无无无无 61+53+35+1无无无 81+73+55+37+1无无 101+93+75+57+39+1无 121+113+95+77+59+311+ 1
11、141+133+115+97+79+511+ 3161+153+135+117+99+711+ 5181+173+155+137+119+911+7 201+193+175+157+139+1111+9 221+213+195+177+159+1311+11 241+233+215+197+179+1511+13 261+253+235+217+199+1711+15 281+273+255+237+219+1911+17 301+293+275+257+239+2111+19 图中式子记为A+B,将该位置抽象为一点,若A、B均为质数,则该点表示为“v,若A、B中有一个不是质数,则该点表示为“
12、a,于是得图二。 v vv vvv vvvv avvv vavv vvav avva vavv vvav avva vavv avav aava vaav vaa va v 结合图一,将A为非质数且相等的点连成线红色,下面将证明为什么将B为非质数且相等的点连起来为一系列斜线: 证明:因相邻A值相差为2,设有A1,A2,A1+2=A2,相邻偶数差值也为2,设有a,b,a+2=b。对应B值分别为B1,B2。B值均大于0 B1=a-A 1B2=b-A2=(a+2)-(A1+2)=a-A1=B1 由此观之,相同B值的点可连成斜线,斜率均为-1。 连线后,得图3。 图 4于是问题抽象为能否在图3的红色竖
13、线与红色斜线中找到至少一条红色横线,结合图4知欲找出此种横线,必得斜线平行且两两距离相等c,且竖线平行且两两距离相等d。由图3可知,从上至下第 2、3斜线间距离大于第 3、4斜线间距离。故找不到一条红线。 综上所述,哥德巴赫猜测成立。 假如有谁觉察其中的错误,请指证出来,感谢了。 第四篇:一加一等于几 一加一等于几 1.笑话 小明在学校不听课,老师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没有回答,因为他不懂。他回去问妈妈,妈妈正在煮菜,听完后看了他一眼,没想到菜煮焦了。妈妈就说:“菜煮焦了。小明就说:“原来一加一等于菜煮焦了。他又去问爷爷,爷爷正在看电视。爷爷有点老了,耳朵有点聋,没听见小明的声音。他正在看足球竞
14、赛,看到中国队进球就说:“噢,球进门喽!小明说:“原来一加一等于球进门喽。怎么他们的答案不一样呢?我去问我哥哥。他哥正在玩玩耍,小明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哥说:“你这个小笨蛋,连一加一都不懂。小明就说:“原来一加一等于你这个小笨蛋连一加一都不懂。他又去问奶奶,奶奶正在看报纸。奶奶说:“报纸真好看啊,小明就说:“原来一加一等于报纸真好看啊。其次天,他上学去告知老师:“老师,一加一有好几个答案。老师就问他一加一等于几,他说:“菜煮焦了。老师问怎么个焦法,他说:“球进门喽。老师问球怎么进法,他说:“你这个小笨蛋,什么都不懂。他又说:“这个报纸真好看啊。同学们都讪笑他。 2.猜字 1+1=王 假如等于几
15、也算上就是 玑 。 3. 脑筋急转弯 第一种答案:1+1=0 你是头脑比较零活的人 这种人适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个人应付另一个人,自己鱼翁得利,比较会整人,仕途会爬的很快,用谁交谁,真正的挚友很少. 其次种答案:1+1=1 你的学历可能比较高,明知道等于二,但认为不会出现这么简洁的问题,脑子比较困难 这类人的优点是一般具有管理协调实力,具有凝合力,能让两个人拧成一股绳,这种人适合做企业的领导者. 第三种答案:1+1=2 一般幼儿园小挚友会脱口而出 这类人具有原则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按规律办事,做事严谨,比较适合做学者,科学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种答案:1+1=3 你属于家庭主妇型,
16、这样的人将来确定会是好丈夫、好妻子型,会生活的人,和这样的人结婚比较华蜜. 第五种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这样的人能把每个事物的优点觉察出来.有头脑.能把有限的力气发挥至无限,可以做政治家、军事家等. 第六种答案:1+1=王 你属于不无正业型,也可能你是小学在读 这样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术开发.空间思维实力比较强. 第七种答案:1+1=丰 你很冷静,看问题有深度 这种人做独创家比较合适,想象力丰富,而且规律思维实力强. 第八种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宠爱换位思索 这种人空间想象力丰富.做设计师比较合适. 第九种答案:是我同事女儿回答的. 这种人很难归类 在小丫头二岁的时
17、候当时他只相识二十以内的数字我两只手每只手伸出一个食指.靠在一起问她:“宝宝,一个加上一个等于几个她大声说:“11.(我晕) 数字如此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4.正常人 1+1=2啦,这都不会! 第五篇:如何证明一条线段等于链条线段的和 如何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 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坞墙乡坞墙二中殷明忠 在几何的证明题中,经常要遇到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道问题,如何解决这种类型的题呢?通常接受的有三种方法,那就是“截的方法、“接的方法、“求面积的方法。具体描述如下。 一、“截的方法。所谓的截,就是把最长的线段结成两段,证出求证的两 条线段与截出的两条线段相等,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
18、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P是底边BC上任一点,PEAB,PFAB,CDAB,求证:CD=PE+PF 分析:先做PMCD,这样就把最长的线段CD分成了两段DM、MC。只要证明PE=MD,PF=MC 就可以了。 证明:PEAB,PMCD,CDA B四边形PEDM为矩形 PE=MD,PMAB B=MPC AB=AC, B=ACB MPC=ACB PFAC, PMCD MPC =PFC=90 PC=PC, PMCCFP MC=PF, DM+MC=CD, PE+PF=CD 二、“接的方法。所谓“接,就是把一条 较短的线段接到另一条较短的线段上,把两条线段合成一条, 然后证明这条线段与最长的线段
19、相等,从而到达解决问 题的目的。例如上题,证明如图2 过点C作CNEP交EP的延长线与点N,得矩形ENCD, 所以,EN=CD,CNAB, B=PCN,有AB=AC得B= ACB, PCF=PCN, 有N=PFC=90,PC=PC得 PFCPNC, 所以,PN=PF,因为EN=EP+PN=CD, 所以 PE+PF=CD 三、“求面积的方法。分的面积的和等于总面积,进而解决问题。还以上题为 例,如图3.连AP,因为SABC= SAPB+ SACP,所以, 1 212 12 ABPE+PFAC=ABCD,因为AB=AC,所以PE+PF=CD 总之,擅长思索、归纳、总结,找出其内在关联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 第 2 页 共 2 页 练习:若点P在BC的延长线上, 其他条件不变,PE、PF、 CD,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